朱慧敏
憶往昔,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在湖中前行。經過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雖沒有坐上當年的小紅船,但總想從片紙只字中,尋找那段值得永存的歷史記憶,他就是著名紅色收藏家楊翔飛。
彈孔引發(fā)的好奇心
楊翔飛的老家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盧氏是革命老區(qū),這里的一山一水都見證著紅二十五軍英勇頑強的豐功偉績。盧氏縣城的墻上,有很多當年戰(zhàn)爭留下的彈孔,恰巧他的鄰居就是當年的受害者,小時候楊翔飛總喜歡拉著老人聊天,問他臉上的疤怎么弄的,問他日本人是怎么來的,問他當時中國到底經歷著什么……聽完一個個紅色故事,他總喜歡輕觸這面墻的傷痕,想象著當年戰(zhàn)爭的情景。確實,我們看不到歷史的畫面,但這些痕跡就是當年革命火種最好的見證。那些彈孔不僅留在了墻上,也留在了楊翔飛的心里。他決定要找尋更多的證據,一定要能直接展示那些侵略者的罪證。從此,他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紅色收藏之路。
有一次,他看到了一位老紅軍家里的墻上掛著一張《入黨誓言》,他眼里放光如獲至寶,苦苦哀求,最終老紅軍同意將這一張珍貴的紅色文物送給他。這是他的第一份有關共產黨的紅色收藏品,直到如今拿出來依然是愛不釋手。
楊翔飛走遍了盧氏縣的山山水水,發(fā)現(xiàn)了很多歷史遺跡,藏品也小有收獲,但內心仍不能獲得滿足。于是他離開故鄉(xiāng),到鄭州、北京、上海、西安、東北……只要有相關紅色藏品的消息,不管路途多么遙遠、艱難,也一定要親自去看一看,能收藏的,日子再困苦也不放過。
廣納藏品 傳承紅色精神
功夫不負有心人。楊翔飛收集的紅色藏品日漸增多,在紅色收藏圈里也小有名氣,用他的話說,他的“線人”遍布全國。
有一天晚上,楊翔飛正在和朋友一起吃飯,接到了山西大同“線人”的電話,稱有一本1944年的《毛澤東選集》。這可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東西,放下筷子,收拾行裝連夜就出發(fā)。第二天早上趕到目的地,眼都沒合就著急去交易。對方約的交易地點并不在大路上,眼看越走越偏,楊翔飛心里開始犯嘀咕,別遇上騙子了。終于見到了交易人,對方開著一輛面包車,里面坐著五個人,而楊翔飛只帶了一個朋友,還要獨自上車交易。對方開價4萬元不還價,楊翔飛摸摸包里的錢,是足夠的,但是現(xiàn)在不能給,他要求先看看書。好在對方是真心交易,把書拿出來了。楊翔飛一看,心里驚喜,真是想要的,4萬元就4萬元,于是他爽快地答應了。由于這個地方太偏僻,他借口說錢沒帶夠,需要去銀行取錢,提議在銀行門口直接交易,就這樣兩撥人順利完成了交易。拿到書,楊翔飛害怕對方反悔,直接就趕回了鄭州。據他介紹,這本選集目前市場價值在200萬元左右。
這次楊翔飛得到了心儀已久的1944年《毛澤東選集》,但并不是每次都這么幸運,在他幾十年的收藏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次跋山涉水卻徒勞而返,不知道有多少次與交易人斗智斗勇,不知道有多少次身涉險境而不退縮,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擋他在紅色收藏道路上前行。
從疑問到癡迷,從起初的無意識收藏,到現(xiàn)在的知名紅色收藏專家,楊翔飛用了近30年。30年的積累,讓他的藏品種類繁雜,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位貴人——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的李潤波。他說:“李潤波是我收藏路上的指路人?!?/p>
楊翔飛說:“李潤波作為一名民間收藏家,能受到時任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并親到訪家中參觀其藏品,還有自己的民間博物館,這些也都是我的夢想,就是他的事跡,讓我覺得收藏紅色藏品不僅是興趣,是情懷,是工作,更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李潤波告訴楊翔飛,藏品要精不要多,多余的可以置換掉,以藏養(yǎng)藏,還有方向要明確,最好能專一,做專題收藏,多收集一些新中國成立前的重大事件藏品,價值比較大。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楊翔飛如醍醐灌頂,回去就對自己的藏品進行了整理,也更加明確了自己未來收藏的重點。
踏遍山河找尋罪證
1996年8月,在同幾位從日本回來的朋友交往中得知,由于日本右翼勢力竭力美化當年的侵華戰(zhàn)爭,企圖歪曲歷史真相,不少民眾甚至把當年雙手沾滿中國人鮮血的戰(zhàn)犯視為民族英雄。為讓人們進一步了解侵華日軍的暴行,反擊日本右翼那些無恥的謬論,楊翔飛又把收集有關日軍侵華的文獻資料當作收藏的重要工作。1997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公然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傳出后,引起了楊翔飛的極大憤慨。他通過媒體,向世人展示了幾年來搜集的3200多冊日軍侵華資料。楊翔飛收藏了日軍侵華方面的畫報、畫冊,圖片、作戰(zhàn)軍用地圖等共計 2萬余件,其中不少是當時日本通訊社之一的朝日新聞社專門派了400人的隨軍記者團奔赴各大前線,用筆和相機記錄下當時日軍的“赫赫戰(zhàn)績”。2002年,由楊翔飛提供全部圖片、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畫冊《罪證》,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發(fā)式。與此同時,他還無償捐贈自己經過千辛萬苦而收藏來的有關抗戰(zhàn)內容的珍貴史料,以表達他的拳拳愛國之心。
做了這么多年收藏,說起楊翔飛最驕傲的事,還是那次捐贈儀式。
在“盧溝橋事變”的紀念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接受了楊翔飛42件相關藏品的無償捐贈,部分藏品的價值比當時一些博物館現(xiàn)有的藏品價值都要高。在捐贈儀式上,楊翔飛第一次穿上了西裝,接受工作人員高規(guī)格的禮遇,也正是這次捐贈儀式,讓楊翔飛知道,他收藏的東西對國家、對社會是有用的,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珍藏的。
楊翔飛先后多次無償向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河南博物院、湖南毛澤東文學院等單位捐贈檔案文物1000多件,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贊譽。2004年,楊翔飛被推薦為CCTV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
情懷不老 初心不改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全國山河一片紅。楊翔飛也沒閑著,他策劃了“紅色收藏全國巡回展覽”等活動。他說他是大山里出來的苦孩子,能為國家留下一些遺失在民間的文獻檔案資料,再苦再累感覺也值得。這次,他的10萬件紅色革命文獻文物將在全國各地做展覽和宣講,重點到各級宣傳部門、黨史辦、檔案局、高校、社區(qū)、機關、大型企業(yè)、紅色旅游基地,希望能用自己的辛勞,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那段紅色的歷史。
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紅色藏品是歷史的見證。楊翔飛說,他未來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建一座紅色收藏展覽館,讓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也能夠了解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走過的光輝歷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每年舉辦紅色收藏論壇,利用微信公眾號開設以黨的重大事件為線索,以不同時期的典型事例、用珍貴文獻資料收藏品全景式回顧黨的偉大歷程和輝煌成就;還要舉辦革命文物巡展,利用豐富的紅色藏品,在全國各地舉辦展覽,讓參觀者從中得到啟發(fā)和教育,對我們黨更加敬佩和熱愛。
Yang Xiangfei楊翔飛
全國紙品收藏聯(lián)盟副主席,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書報刊委員會副主任,2004年中央電視臺CCTV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23歲涉足收藏,藏有1921年到1949 年間出版的紅色檔案史料10多萬件,建國后資料百萬件,先后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舉辦過百余次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