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王超麗,王雪嬌,吳紅,楊鋒△
(1.空軍軍醫(yī)大學藥學系藥物化學與分析教研室,西安 710000;2.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胸外科,西安 710000)
2004年,Xu等[1]在分離單壁碳納米管的過程中,首次發(fā)現(xiàn)了能發(fā)出熒光的碳量子點(carbon quantum dots, CQDs)。CQDs作為碳納米材料的新成員,其尺寸一般小于10 nm[2]。與傳統(tǒng)的半導體量子點和有機熒光染料相比,CQDs在生物成像領域具有以下明顯優(yōu)勢:(1)光學性能優(yōu)異;(2)物理、化學性能穩(wěn)定,不易分解,耐光漂白;(3)生物相容性高[3]。因此,CQDs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腫瘤細胞、細菌等生物檢材的熒光成像和熒光追蹤當中。
CQDs的合成方法大致可分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兩種方法[4-5]。自下而上法包括燃燒法、水熱碳化法、微波輔助合成、化學氧化法等。這些方法一般以小分子前驅(qū)體如葡萄糖、氨基酸、離子液體等為碳源進行碳化聚合[6]。Bayat等[7]僅使用葡萄糖作為碳源,去離子水作為溶劑在200℃下水熱處理合成了具有綠色熒光的CQDs。另外,自上而下的方法主要以剝離和分解相對較大的富碳物質(zhì),如石墨、碳纖維、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等,并通過電化學氧化、電弧放電、激光燒蝕等多種方法將炭基質(zhì)的大顆粒轉(zhuǎn)化為直徑小于10 nm的碳量子點[8-9]。然而,這些方法不可避免加入強酸、強堿和強氧化性的有毒溶劑,增加了CQDs的提純難度和生物安全風險。此外,昂貴的原材料及生產(chǎn)設備也增加了其制備成本。因此,開發(fā)綠色、環(huán)保和低成本的CQDs很有必要。最近,以含碳量豐富的天然產(chǎn)物為碳源制備的CQDs被廣泛報道[10-11],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Yan等[12]在300℃下的高壓水熱反應處理淀粉,并將獲得的產(chǎn)物通過強氧化劑和超聲處理,在120℃中回流過濾得到CQDs。而Wang等[13]使用榴蓮在水熱反應過程中輔助鉑催化合成了硫摻雜的CQDs。這些研究證實以天然產(chǎn)物為原料的CQDs合成方法具有較好的可行性和研究前景。
本研究探索了一種新的成本低廉、生物安全性高的CQDs合成方法。該方法以淀粉作為碳源,通過水熱法一步生成CQDs,簡單高效。此外,本研究對材料的理化性能及生物成像能力進行了多個方面的表征,初步證實該方法合成的CQDs在生物成像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淀粉(純度≥ 99%),購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細胞培養(yǎng)試劑,包括胎牛血清(FBS)、杜爾貝科改良伊格爾培養(yǎng)基(DMEM)、胰蛋白酶和磷酸鹽緩沖液生理鹽水(PBS)購自于美國Gibco BRL 公司。金葡萄球菌(E. coli, ATCC 25922)購自于美國ATCC公司。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F(xiàn)EI Talos F200X, 美國Bruker公司);原子力顯微鏡(AFM,美國Bruker公司);傅里葉紅外光譜儀(FT-IR) (Bruker,德國);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 Kratos Axis Supra);紫外-可見分光度計(UV-2550,日本Shimadzu公司);FS5熒光光譜儀(英國Edinburgh Instruments公司);A1R共聚焦熒光顯微鏡(日本Nikon公司)。
2.2.1碳量子點的制備過程 將0.03 g淀粉溶于50 mL的去離子水中,充分攪拌直至溶解。同時,將混合溶液轉(zhuǎn)移至100 mL的高壓反應釜中,在210℃下進行水熱反應。反應過程保持6 h。反應所得棕黑色產(chǎn)物通過纖維素過濾膜和高速離心(12 000 rpm)的方法進行分離純化。最終所得淡黃色液體為CQDs溶液。
2.2.2細胞毒性測試 根據(jù)之前的報道[14-15],將大鼠NRK細胞和A549細胞(1×104/孔)加入含有胎牛血清(10%)的培養(yǎng)液中。同時將細胞放入37℃下和含有5%的CO2培養(yǎng)箱中孵育24 h。然后換用含有CQDs和不含CQDs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細胞。孵育24 h后,用CCK-8法評價細胞的活度。
2.2.3細菌活性檢測 為了研究CQDs對細菌活性的影響,使用肉湯培養(yǎng)基 (LB)對金葡萄球菌進行培養(yǎng)[16]。在加入CQDs前,將細菌懸浮液按照1∶100重新接種到新鮮的LB肉湯培養(yǎng)基中。然后將CQDs加入上述培養(yǎng)液,同時在搖動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使用酶標儀測試不同時間段混合培養(yǎng)液在600 nm(OD600)波長處的吸光度。對照組除不加CQDs外,其它條件不變。
2.2.4熒光成像測試 將制備好的CQDs粉末分別加入到A549細胞培養(yǎng)皿和金葡萄球菌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12 h后,使用共聚焦熒光顯微鏡對細胞和細菌分別成像。
2.2.5體內(nèi)生物相容性測試 使用兔皮膚組織進行皮下包埋實驗。將CQDs和磷酸緩沖液分別注射到兔皮下組織中,飼養(yǎng)28 d后取皮下組織,常規(guī)HE染色[17],以判斷CQDs的生物相容性。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圖1可知,僅使用淀粉和水在210℃的條件下,一步水熱法合成了碳量子點(CQDs)。圖2(a)中,TEM觀察到CQDs分散性良好且粒徑較均一。圖2(b)中CQDs具有較明顯的晶格條紋,表明成功地合成了結(jié)晶性良好的CQDs。圖2(c)的原子力顯微鏡數(shù)據(jù)表明CQDs形貌近圓形或橢圓形,與TEM表征的形貌一致。圖2(d)為CQDs的粒徑分布圖,其平均粒徑約為2.3 nm。而圖2(e)展示了由原子力顯微鏡測量所得到的高度分布圖,主要分布在2 nm,說明所制備的CQDs為近球形或橢球形納米粒子。
圖1 CQDs的合成路線以及生物成像過程
圖2 CQDs的形貌表征
然后,對CQDs的表面和光學性質(zhì)作了表征。圖3(a)為CQDs的紫外光譜圖,在225 nm左右的峰被指定為sp2雜化核區(qū)域,這屬于CQDs的芳香環(huán)內(nèi)C=C雙鍵的π-π*躍遷。此外,280 nm左右的吸收峰被指定為C=O雙鍵的n-π*躍遷[18]。用裝有氙燈的熒光光度計測量CQDs的光致發(fā)光光譜,并在360 nm到440 nm波長下激發(fā)CQDs溶液,間隔為20 nm。對應的熒光譜圖,見圖3(b),樣品在不同激發(fā)波長處的發(fā)射峰發(fā)生了紅移,表明CQDs的熒光與激發(fā)波長密切相關,這可能是CQDs的表面缺陷導致的結(jié)果。圖3(c)為CQDs的紅外光譜圖,CQDs的O—H拉伸和彎曲振動對應于3 663和1 343 cm-1的吸收峰,表明制備的CQDs表面含有豐富的羥基基團,保證了良好的親水性和穩(wěn)定性。同時,1 617 cm-1處的峰與芳香環(huán)(C=C)的骨架振動有關,1 676 cm-1處的峰與C=O的拉伸振動有關。而在1 390 cm-1處的峰與羧基(—COO)的對稱拉伸振動有關。為了證明CQDs的內(nèi)在特征,我們使用拉曼光譜對CQDs進行了測試。CQDs的拉曼光譜中出現(xiàn)了1 345和1 574 cm-1的兩個強峰峰,見圖3(d),這可歸因于無序的sp3(D帶)和石墨化的sp2雜化碳(G帶)。D帶的相對強度與G帶的相對強度之比約為0.79,表明GQDs與石墨的結(jié)構(gòu)類似[19]。
圖3 CQDs光譜圖
此外,X射線光電子能譜圖證實了GQDs的化學結(jié)構(gòu)。由圖4(a)和表1可知,譜圖中出現(xiàn)了兩個強峰,分別屬于284.8 eV的C 1s峰和530.2 eV的O 1s峰。C和O的原子質(zhì)量百分含量分別63.53%和36.47%。圖4(b)中CQDs的絕對量子產(chǎn)率在配備積分球的穩(wěn)態(tài)/瞬態(tài)熒光光譜儀上測量,最終測得該CQDs在360 nm激發(fā)下的絕對量子產(chǎn)率為2.48%。
表1 C和O的相對含量
圖4 (a).X射線光電子能譜圖;(b).絕對熒光量子產(chǎn)率圖
共聚焦熒光顯微鏡下CQDs處理過的金葡萄球菌,使用408 nm激發(fā)通道的金葡萄球菌發(fā)出藍色熒光,將局部圖放大后,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葡萄球菌的圓球形形貌,見圖5(a),而且在明場和暗場下的形貌基本保持一致。CQDs(CCQDs=100 μg/mL)與金葡萄球菌共培養(yǎng)過程中,金葡萄球菌在OD600處的吸光強度,見圖5(b),證實CQDs存在的情況下,金葡萄球菌的OD600值與對照組基本一致,說明CQDs對金葡萄球菌基本無破壞作用,并能很好地對其進行熒光成像。共聚焦熒光顯微鏡下CQDs處理過的A549腫瘤細胞,在使用408 nm激發(fā)通道的A549腫瘤細胞發(fā)出藍色熒光,CQDs能夠進入細胞膜,對細胞質(zhì)進行成像,見圖6。而且在明場和暗場下的A549腫瘤細胞形貌基本保持一致。另外使用CCK-8法對A549細胞的活度進行了測試,發(fā)現(xiàn)CQDs(CCQDs=100 μg/mL)對A549細胞無明顯毒性,其活度大于90%。
圖5 (a).CQDs對金葡萄球菌進行熒光成像;(b).CQDs對金葡萄球菌的活性影響
圖6 (a).CQDs對A549腫瘤細胞進行熒光成像;(b).CQDs對A549腫瘤細胞的活性影響
本研究選用了大鼠腎細胞(NRK)作為體外細胞培養(yǎng)模型,研究CQDs的潛在不良反應。當CQDs的濃度從50 μg/mL增加至800 μg/mL時,NRK細胞的活度均保持在90%以上,表明CQDs無明顯的細胞毒性。此外,我們還將CQDs被包埋到兔皮下組織,4周后在采集的標本上未觀察到明顯的病理變化,見圖7。
圖7 (a).CQDs對NRK正常細胞活性影響;(b).使用蘇木精和曙紅(H&E)染色分析CQDs對兔皮下組織的影響
本研究使用低成本、綠色環(huán)保、生物安全性高的淀粉作為碳源,通過一步水熱法快速制備了水溶性高的CQDs。表征發(fā)現(xiàn)該CQDs粒徑均一,其平均尺寸僅為2.3 nm。本研究亮點在于:僅使用淀粉和水作為原料,未摻雜任何有毒和有污染的試劑。制備的CQDs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濃度高達800 μg/mL時,細胞活度仍然保持90%以上。圖5和圖6的結(jié)果說明CQDs對金葡萄球菌和腫瘤細胞基本無破壞作用,并能很好地對金葡萄球菌和腫瘤細胞進行熒光成像。細胞毒性和組織炎癥的研究進一步證明該CQDs能夠應用于生物醫(yī)學領域。以上優(yōu)勢將為CQDs在納米載藥,醫(yī)學成像,生物標記等領域提供潛在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