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懷
【摘要】在初中英語閱讀中,學生的英語思維常常會直接影響其閱讀過程與閱讀收獲。因此,教師開展英語閱讀教學需要立足于學生的思維品質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領略英語語言的魅力。文章以仁愛版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為例,研究了如何通過英語教學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品質。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發(fā)展
一、前言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對語法知識、語篇結構和高級詞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對學生英語思維的訓練與引導,不僅難以有效地促使學生在閱讀中產生良好的學習體驗,而且容易限制學生思維品質的進一步發(fā)展。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時期,在英語學習中會擁有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等,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不斷地拓寬英語思維空間,進而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1]??偠灾?,立足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是初中英語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當關注的重點。
二、重視語篇分析,訓練邏輯性思維
邏輯性思維是初中生英語思維品質發(fā)展的重要體現(xiàn)。學生在閱讀時能夠讀懂文章的行文邏輯,那么所產生的邏輯性思維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從而收獲更為豐富的英語知識。教師可以利用語篇中的邏輯結構來訓練學生的邏輯性思維,特別是在一些具有一定難度、長度,敘述邏輯相對較強的文章中,教師應當重視語篇分析,以閱讀語篇的邏輯結構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仁愛版九年級英語上冊The Changing World這一單元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對語篇邏輯結構進行深入分析。Topic 1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的主要內容為Kangkang,Jane和Rita三個人之間的對話,三個小伙伴分別談論了他們暑假期間所去的地方,在這些地方都做了什么事情。語篇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內容進行必要的梳理,實現(xiàn)“who-doing”的對照。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分析文章內容,也為了將語篇的邏輯結構更好地凸顯出來,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結合1b的內容制作表格,表格中空出Kangkang、Jane和Rita分別去過的地方和各自的原因,通過表格整理的方式基于語篇快速地實現(xiàn)對內容的整理,讓學生將閱讀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分析,并對語篇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語篇分析和邏輯對應以后,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播放課文聽力內容,要求學生將自己閱讀和整理的內容聽出來,在聽的過程中記錄自己沒有聽懂的地方并簡單地進行記錄,標注出自己沒有聽懂的地方,包括地名沒有聽懂、游玩原因沒有聽懂或單詞沒有聽懂,通過記錄的方式對內容再次進行梳理。最后,教師讓學生翻開課本進行原文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核對答案,完成1b的表格內容,通過完善資料的方式讓學生提煉知識點,繼續(xù)完成1c“Retell the main information of 1a based on 1b”的任務,完成語篇學習的任務。
在這樣的閱讀模式下,學生的聽力得到了相應的鍛煉,課堂內容得以豐富,更重要的是“聽力+填表+閱讀”的綜合學習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整體語篇邏輯架構有一個全面的把控與了解。并且在這樣的閱讀模式下,學生的思路可以與文章的行文思路有效契合,在閱讀完成之后也可以依照表格中的結構、內容對文章進行復述[2]。在此情況下,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可以隨著其邏輯思維的形成而得到相應的強化鍛煉。
三、挖掘文本內容,鍛煉深刻性思維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對語篇文本中所蘊含的語法點、句子結構知識點進行逐一講解。但若局限于知識點的講解而忽視學生對英語閱讀內容的把控,這樣的閱讀教學依然停留于表層,沒有深入文章中心思想。從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來看,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思路,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維能力。為了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深化其思維品質,在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挖掘,使學生觸及文本內涵,鍛煉其思維的深刻性。
例如在仁愛版九年級英語上冊Saving the Earth這一單元語篇閱讀教學課堂上,Topic 1 “Pollution has caused too many problems.”與Topic 2 “All these ?problems are very serious.”兩個篇章描述了青山綠水和優(yōu)美環(huán)境被化工廠、污水等代替的景象。這不只是Kangkang,Jane,Maria和Michael 打算去West Hill野炊不告而終的故事,更是警醒廣大青少年群體要深刻地認識到經(jīng)濟發(fā)展背景下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現(xiàn)狀。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問題,在閱讀指導中滲透情感,在情感滲透中注重內容的展示。如在描述水污染時可以利用電子白板技術展示水污染的場景(作為題外話的方式展示圖片),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除了講解文章中的英語知識點之外,教師還應當啟發(fā)學生思考當下的生活:“What can we do at home/school/public environment...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教師也可以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討論生活中的綠色環(huán)保低碳措施,例如節(jié)約水電、節(jié)約用紙、共享單車、綠色出行減少污染排放及盡量對物體回收重復利用等。討論過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將所總結的環(huán)境保護措施書寫成倡議書,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環(huán)境保護工作中。如此一來,閱讀教學就能得到有效拓展延伸。在這種教學拓展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無疑得到了重要提升,學生在看待事物上能認識到更深刻的含義。
四、巧設閱讀問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常常會為學生設置一些引導性的問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帶著問題去思考、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設置閱讀問題時若只是為了強化文本理解,所達到的教學目的會過于片面。此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O置一些開放性、質疑性的問題,不僅能夠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且在學生以自己的思考去解決問題時,賦予了他們質疑精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加之開放性的問題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還能夠打開視野,發(fā)展包容性更強的思維品質[3]。
例如在仁愛版九年級英語上冊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這一單元語篇閱讀教學課堂上,學生閱讀完Topic 1“English is widely spoken throughout the world.”后,對于文章中“英語在全世界被廣泛使用,學好英語在當今社會十分重要”這一觀點都一致認同,但過早地學習英語會不會對自身母語的掌握產生一定的影響呢?這個問題似乎也很值得討論。我國英語教育普遍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普及教學,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很有可能都還沒有完全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此時學習英語是否會導致他們將英語與漢語拼音相混淆呢?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Do you think English from primary school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than advantages?”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并且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辯論的形式活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學生的討論可能會受到學識和眼界的限制,因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進行引申,如,“你認為學英語的理由是什么?”通過類似的問題拓展學生思維??傊?,類似這樣的閱讀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在完成閱讀教學任務的同時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英文表達與綜合語用能力。
五、設計讀后任務,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
閱讀結束后的讀后任務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設計巧妙的讀后任務能夠幫助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這提醒廣大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設計靈活的讀后任務,注重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訓練,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學生在完成讀后任務的過程中,其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也會得到激發(fā),啟發(fā)他們在生活中善于觀察事物,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難題,認識世界,創(chuàng)造未來。
例如在仁愛版九年級英語上冊Amazing Science這一單元語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在教學Topic 1“When was it invented?”時,引導學生利用英語談論相關物品的發(fā)明時間、發(fā)明者等內容,激發(fā)學生對于發(fā)明的熱愛情感。然后以此為契機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任務,鼓勵學生課后深入了解教材中提到的電話、熱冰淇淋勺、茶葉、拉鏈等物品的發(fā)明及發(fā)現(xiàn)小故事。當學生了解故事后,再引導其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故事進行英文敘述。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成果展示。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中文故事內容,介紹貝爾電話發(fā)明的過程,讓學生在中文故事的基礎上逐句進行翻譯,翻譯以后在自己的理解基礎上再進行完善和拓展,從而豐富文字內容,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為了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新發(fā)明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有什么新事物的出現(xiàn)給人們帶來了更好的使用體驗?大到智能化設備,小到工具器具,都可以納入學生的討論中。教師設計拓展性的閱讀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完成這些練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六、結語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是發(fā)展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主陣地,教師應當提高重視,積極探索相應的教學策略,采取適宜的教學思路,從重視語篇分析、挖掘文本內容、巧設閱讀問題和設計讀后任務等方面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鄧敏芳.基于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實踐[J].新課程,2020(41):27.
張?zhí)窦?思維導圖:提升思維品質的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法[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13):39.
全秀梅.指向閱讀素養(yǎng)發(fā)展的整書導讀策略在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0(0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