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己:審視自己,認清方向? 人生如同萬里長征,低谷和迷茫在所難免。抱怨的人會被困在原地,審視自己的人會獲得重生。曾國藩的事業(yè)走到低谷時,他不斷反思,把讀過的儒家經(jīng)典又讀了一遍,發(fā)現(xiàn)迂回之道才能更好地達成目的。他的大徹大悟,讓其后期走得越來越穩(wěn)。
很多時候,低谷是命運的饋贈,它讓你有時間反省自己,促使你能更好地認清前進的方向,然后以全新的姿態(tài)和心態(tài)重新開始。
越己: 超越自己,先破后立 有人說:“敢于奮斗的人地上有路,勇于打破的人處處有路?!比巳粝氤阶约海ㄓ泄砣刖郑蚱婆f規(guī)則,建立新規(guī)則。
明朝大儒王陽明的一生便是在不斷地打破,不斷地建立,最終找到了方向,建立了心學。只有不斷超越自我,才能不斷攀登人生的高峰。
悅己: 愉悅自己,身心自在 有人說:“人在社會上打拼,為了讓自己沒有污點,難免會為人情名利所累。但是懂生活的人,會把身心的自在和愉悅放在首位。”
在學術(shù)界,季羨林是公認的學術(shù)大家,為了擺脫名利的束縛,他堅決不要任何頭銜。2007年,季羨林一舉拋開三個稱號——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他幽默地說:“三項桂冠一摘,還我一個自由自在之身?!弊鋈俗畲蟮娜涡?,就是不顧一切做喜歡的事,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今生不虛此行。
(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