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桐
前些天,迷上網(wǎng)購的爸爸買了大約五斤帶殼的花生,說,剝花生有意思得很。
剛開始,我覺得剝花生很沒勁,搞不好還得手指酸痛,但在爸爸的強烈“推薦”下,以及每每看到爸爸剝花生時就手癢的情況,我決定試著和爸爸一起剝花生。
每晚看《中國通史》紀錄片時,我手上也不閑著,一袋花生,一個空盤子,一個垃圾桶,便拉開架勢剝起了花生。我拿出一個整潔飽滿的花生,握住它的中間,使勁一捏,只聽“咔吧”一聲,花生殼便從中間裂了口,像是張開的一張嘴;再一掰,一個或是兩個或是三個身著紅衣的花生仁便探出可愛的腦袋。把花生仁放入盤子里,把花生皮扔進垃圾桶,差不多兩秒鐘就能剝好一個。
剝花生,那一聲聲“咔吧”,清脆悅耳,使人感到莫名的舒服。不知不覺,幾天下來,我已經(jīng)把它當成釋放學習壓力的方式。一分鐘,三分鐘,五分鐘……看看原本空空的盤子,此時已裝得滿滿的了——像小土丘一樣的粉紅粉紅的花生娃娃,成就感不禁油然而生。雖然每每剝完花生,站起身活動時都會發(fā)現(xiàn)褲子上有花生殼留下的腳印——碎末和塵土,但剝花生的美妙享受卻一點兒也不打折。
不知不覺,大半袋花生已被我剝完,可以做菜了。
這不,今天爸爸就指揮我炒了一盤香噴噴的花生。熱鍋涼油,下入花生,不停翻炒,大約五分鐘后關火,盛入盤中冷卻,最后撒上少許鹽粒。夾起一個放入嘴里,“嘎巴”一聲,花生的香味便在嘴里彌漫,吃完回味,美味至極!尤其是自己親手剝開且親手炒制的,更是香味滿心。
花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剝花生這件事也極普通,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它竟然可以當成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所以在生活中,不要小瞧了普通人普通事,也許他身懷絕技,也許它暗藏玄機。
爸爸,迷上了網(wǎng)購。
我呢,則迷上了剝花生。
(河北邯鄲市第十一中學初一·5班,指導老師:郭雪強)
點評
小作者以“剝花生”這一日常勞動為線索貫串行文,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借精煉的動詞寫了自己剝花生的過程,生動有趣。結尾“在生活中,不要小瞧了普通人普通事,也許他身懷絕技,也許它暗藏玄機”一句為全文的中心句,升華了主題,令人品咂良多。
(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