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清 王黎明 易尚源 彭剛志 李純瓊
摘 要: 通過田間施肥措施,觀察核桃葉片指標(長度、寬度、厚度、重量)的變化情況與黑斑病病害侵染情況,分析其關聯(lián)程度。結果顯示,施肥后葉片長度增量和病害侵染率變量呈顯著性正相關,葉片寬度增量和病害侵染率變量呈極顯著性正相關,葉片厚度和重量變化與病害侵染均不相關。在田間防控核桃黑斑病過程中,施肥可以引起葉片變大,可抵抗病害侵染,延緩侵染程度。
關鍵詞: 核桃;黑斑病;施肥;病害侵染;防控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020(2021)01-0039-04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lack Spot Disease of Walnut in Field
Chen Bangqing(1) Wang Liming(2) Yi Shangyuan(1) Peng Gangzhi(3) Li Chunqiong(4)
(1.Forest Seedling Promotion Center of Yichang City Yichang 443005;
2.Forestry Bureau of Zigui County Yichang 443600;
3.Management Office of Three Gorges Botanical Garden Yichang 443111;
4.Management Bureau of Dalaoling Nature Reserve in the Three Gorges Yichang 443000)
Abstract: By taking fertilizing measure in the field,the change of walnut leaf index (such as length,width,thickness and weight) was observed,as well as the infection of black spot disease,and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m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length increment and disease infection rate,and a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width increment and disease infection rate after fertilization.The changes of leaf thickness and weight were both not related to the disease infection.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lnut black spot disease in the field,fertilization can cause the leaves to grow larger,resist the disease infection,delay the infection degree.
Key words: walnut;black spot;fertilization;Disease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核桃是重要的生態(tài)經(jīng)濟兼用樹種,黑斑病是優(yōu)質(zhì)核桃生產(chǎn)的大敵,減少其危害對于核桃保果豐產(chǎn)尤其重要。宜昌地區(qū)核桃總面積約46 666.7 hm2,核桃黑斑病危害是造成宜昌核桃保果和低產(chǎn)的主要病害。慕康國等[1]研究表明,礦質(zhì)營養(yǎng)對病原物的侵染、繁殖及寄主植物的感病和抗病反應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礦質(zhì)營養(yǎng)與植物病害存在關聯(lián)性,植物體中某種化合物的含量關系到某種病菌的發(fā)生程度。在核桃植物生長中,增施肥料,增大葉片的面積,增強光合作用力度,減少體內(nèi)礦質(zhì)元素化合物的貯存,從而減少核桃黑斑病的誘導因子,達到增強樹勢增強抗性的作用,為此開展施肥對核桃黑斑病田間防控研究,以期為核桃生產(chǎn)實踐提供技術支撐和建議。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在宜昌地區(qū)栽植的核桃品種中,經(jīng)觀察發(fā)現(xiàn)部分核桃如遼核1號品種對黑斑病的抵抗力弱,在梅雨期清香核桃也容易感病。本試驗選擇不同海拔區(qū)域均有分布的清香核桃為試驗對象,通過對試驗樹(試驗組)秋季增施肥料,以葉片為觀測對象,對葉片的長度、寬度和重量進行測定,同時檢測黑斑病的侵染率,分析樹勢和病害防控的作用。
1.2 試驗點概況
在遠安縣洋坪、興山縣黃糧、秭歸縣九畹溪、秭歸縣楊林橋設置4個試驗點,各點基本情況見表1。
1.3 試驗方法
本研究實行一次施肥和二次施肥試驗。用肥基本情況見表2。
1.3.1 一次施肥試驗
分別對1-4號樣地進行施肥,每個樣地各設施肥一次組,施肥兩次組和不施肥對照組,每組樹3株。試驗組施肥方法為半圓環(huán)溝施,即沿樹冠滴水線開深20 cm半圓環(huán)溝,將肥料混合施入溝內(nèi),在溝內(nèi)再與土壤攪拌均勻后掩埋。對照組與試驗組相鄰,立地條件一致,樹齡相同,不施肥。
2017年9月進行第一次施肥試驗。2018年3月、4月、5月分別對各樣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所有施肥株數(shù)6株)觀察記錄黑斑病病害侵染情況一次。黑斑病侵染以單葉有3個黑斑點或1個0.5 cm2面積為計算起點,侵染率以侵染葉片數(shù)占總葉片的百分比值(保留2位小數(shù)),侵染葉片數(shù)和總葉片數(shù)為數(shù)測單枝葉片數(shù)乘以相似枝數(shù)。
考慮3月、4月葉片生長未定型,確定以5月已經(jīng)完成生長定型的葉片檢測數(shù)據(jù)作為分析對象。2018年5月22日分別對各樣點試驗樹木的葉片進行檢測,對試驗樹木采摘東南方位的葉片,用同一把游標卡尺測量葉片的長度、寬度和厚度,用同一臺電子天平測量葉片重量,記錄數(shù)據(jù)。
1.3.2 二次施肥試驗
2018年9月,進行二次施肥試驗。施肥方法是在第一次施肥后,開另一個半圓環(huán)施肥,將肥量增加到5 kg/株(各2.5 kg),2019年6月調(diào)查葉片指標(葉片已完全定型)和病害侵染情況。
1.4 數(shù)據(jù)處理
一次施肥后葉片(葉長、葉寬、葉厚、葉重)變量=試驗組-對照組;病害侵染率變量=對照組-試驗組。二次施肥后葉片(葉長、葉寬、葉厚、葉重)變量=試驗組-對照組;病害侵染率變量=對照組-試驗組。
采用WPS Office軟件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制表,并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一次施肥后葉片和病害侵染情況
一次施肥后葉片和病害侵染情況及變量如表3所示。
對葉片變量和病害侵染變量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
從表4中看出,一次施肥后葉片長度增量和病害侵染變化量呈顯著性正相關,葉片寬度增量和病害侵染呈極顯著性正相關,葉片厚度和重量變化與病害侵染均不相關。說明葉片長度和寬度增量越大,病害侵染變量越大,抵抗性越強。
2.2 二次施肥后葉片和病害侵染情況
二次施肥后葉片和病害侵染情況及變量如表5所示。
對葉片變量和病害侵染變量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6。
從表6中可看出,二次施肥后葉片長度增量和病害侵染率變量呈顯著性正相關,葉片寬度增量和病害侵染率變量呈極顯著性正相關。葉片厚度和重量變化與病害侵染均不相關。這與一次施肥試驗的結果相同,進一步說明葉片長度和寬度增量越大,病害侵染率變量越大,抵抗性越強。
從表3、表5中看出,2018年5月未施肥組病害侵染率為100%,2019年5月一次施肥組病害侵染率為55.44%,6月才達到100%,兩者對比可見,施肥引起葉片變化,可抵抗病害侵染,延緩侵染程度。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兩年的施肥引起核桃樹葉片變化和病害侵染率的變化相關性分析可知,葉片的長度和寬度增加,增大了葉片的光合能力,加快了礦物質(zhì)元素轉(zhuǎn)化為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減少了樹體某礦質(zhì)元素化合物的形態(tài)或儲存。根據(jù)張福鎖[2]及慕康國等[1,3]對礦質(zhì)營養(yǎng)與植物病害關系研究結果,筆者分析認為,核桃樹體內(nèi)總有一種或多種礦質(zhì)營養(yǎng)化合物對核桃黑班病侵染相關聯(lián)。劉楓、程乾斗等[4-5]通過試驗證明,在一定范圍內(nèi)增加施肥可以提高核桃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通過施肥增大葉片面積,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礦質(zhì)化合物轉(zhuǎn)化為碳水化合物的速度,調(diào)節(jié)某種相關聯(lián)化合物在樹體的儲存形態(tài)或數(shù)量,降低或延緩黑斑病害的侵染。
本文只對通過施肥增大葉片面積、增強光合作用,減少樹體內(nèi)礦質(zhì)元素化合物的儲存,調(diào)節(jié)某種相關聯(lián)化合物在樹體的儲存形態(tài)或數(shù)量,從而降低或延緩黑斑病害的侵染。因條件限制,沒有對葉片角質(zhì)層、氣孔等因子深入研究,也沒有對某種具體化合物的名稱、形態(tài)及含量變化對核桃黑斑病侵染做關聯(lián)性分析,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慕康國,趙秀琴,李健強,等.礦質(zhì)營養(yǎng)與植物病害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0,(1):84-90
[2]張福鎖.植物營養(yǎng)生態(tài)生理學和遺傳學[M].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40-156.
[3]袁瑛.礦質(zhì)營養(yǎng)與植物病害關系研究進展[J].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3,(2):136-139
[4]劉楓.不同施肥處理對核桃幼樹光合特性的影響[J].遼寧林業(yè)科技,2019,(5):21-23
[5]程乾斗,肖志東.不同施肥處理對核桃幼苗光合特性的影響[J].林業(yè)科技,2016,41(5):39-41
(責任編輯:唐 嵐)
收稿日期:2020-08-30
作者簡介:陳邦清(1969~),男,湖北宜昌人,大學,正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林木育種研究。
王黎明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