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杰
提起體溫,大家都不陌生,不就是身體的溫度嘛。是的,但你有沒有發(fā)現,人的體溫在一天當中是波動的,而且吃飯、運動、情緒激動等都可能影響體溫。那到底哪個體溫能反映我們身體的真實狀況呢?答案是基礎體溫。
那什么是基礎體溫呢?通常,我們將人體處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靜,不受肌肉活動、精神緊張、食物及環(huán)境溫度等因素影響時的狀態(tài)叫做“基礎狀態(tài)”,基礎狀態(tài)下的體溫,就叫做基礎體溫,也叫靜息體溫。
測量基礎體溫,對備孕期的女性更具意義:
如果基礎體溫是雙相的(排卵前低、排卵后高),那么說明可能有排卵。如果是單相體溫(整個月基礎體溫都是一個水平),說明很可能沒有排卵。但有一種疾病,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這是一種卵泡能發(fā)育成熟但不破裂,卵細胞未排出的排卵障礙性疾病。如果臨床出現:基礎體溫雙相、月經周期規(guī)律、宮頸黏液或子宮內膜活檢、有正常的組織分泌象、B超檢測卵泡、有成熟卵泡但無排卵等情況,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不孕不育的情況下,要考慮是不是患了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
排卵后,卵巢會形成一個叫做“黃體”的組織,黃體的功能是分泌孕激素,而孕激素是調節(jié)月經、保證正常懷孕的重要激素。如果黃體功能不好,那么孕激素就會出問題。以排卵日為分界前低后高的雙相體溫顯示黃體功能正常,黃體期少于12天、體溫上升幅度不足0.3~0.5℃屬于黃體功能不足。但要注意,此方法不能作為診斷黃體功能不全的依據。
如果基礎體溫升高后持續(xù)不下降(一般認為高溫期天數大于16天),并且月經也不來,那么說明很可能是懷上啦!而確認處在妊娠前3個月時,如果基礎體溫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則可能是早期流產的先兆。
協助診斷出血類型:對于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的患者而言,主訴的出血時間常難于判斷月經周期,而應用基礎體溫可以了解相對真實可靠的月經周期全貌。
提示盆腔結核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可能性:如果基礎體溫基線過高,在婦科內分泌患者中需考慮盆腔結核與子宮內膜異位癥。
說了那么多,到底該如何科學測量基礎體溫呢?既然基礎體溫是身體“不受干擾”時的體溫,就那應該排除前面提到的那些外界因素的干擾,可于清晨醒來后,不起床活動、不說話、不吃東西、不喝水的狀態(tài)下,經口腔測體溫5分鐘(建議使用水銀體溫計)。
需要提醒的是,基礎體溫需要連續(xù)測3個月才比較有臨床參考價值。此外,這個方法不適合作息不規(guī)律的人,比如有些女性朋友要上夜班,或經常失眠、早醒,這樣測出來的基礎體溫是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