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葉芬
部編版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提出:“每年的語文高考有大約15%的人做不完?!苯K實行高考全國統(tǒng)一卷后,語文卷相對于往年,在試題的閱讀總量上增加了2000字左右。這就更加要求學生既要提高閱讀速度,又要提高閱讀效率。小學階段的學習將為初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讓學生既能快速閱讀,又能饒有興趣地讀懂文章呢?苗老師的這堂課——《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給了我們一個較好的課堂范例,讓我們受益匪淺。
部編版教材第二單元是策略單元,訓練重點就是“學習快速閱讀方法”。此單元閱讀策略教學有三大特點:規(guī)范方法,一課一得,循序漸進。如以下圖例:
《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是本單元的第三篇。苗老師在教學時,先讓學生回顧學習了哪些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出示了關于“地球礦產(chǎn)資源”的一段話,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進行快速高效的閱讀。
師:通過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你收獲了哪些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呢?
(學生交流并出示幻燈片:集中注意力讀;不停留,不回讀;連詞成句地讀)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加快閱讀速度的策略。請你集中注意力,大屏幕上會出現(xiàn)一段文字,它出現(xiàn)的時間很短,請你不停留、不回讀、連詞成句地快速閱讀。(出示文字)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說說,這段文字介紹了什么?
…………
師(追問):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你概括的這么準確,能分享一下你的秘訣嗎?
…………
師:你發(fā)現(xiàn)這句話是中心句。整段文字就是圍繞這一中心句展開的。像這樣的句子就叫關鍵句,這句話不僅告訴我們這段文字的說明事物是什么,而且還有一個關鍵詞表明了說明事物的特點。抓住關鍵句或關鍵詞,很快地我們就能讀懂這一段的意思。
…………
師:今天老師要教給大家提高閱讀速度的策略就是:借助關鍵詞句。接下來,我們就運用這種閱讀策略,來學習第七課《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
不難看出,苗老師既關注了本單元閱讀策略的連續(xù)性、發(fā)展性、整體性,又兼顧了本課的閱讀策略重點——借助關鍵詞提高閱讀速度,點面結(jié)合,整合設計,讓快速閱讀科學小品文從單一化轉(zhuǎn)為多種感官投入的立體活動。
《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掌握提高閱讀速度的策略,提高閱讀速度,從而形成能力。如何在教學中具體實施呢?苗老師這堂課給我們呈現(xiàn)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計時默讀法
本單元四篇課文在導讀提示中都提出“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的時間”。在課后練習中也都明確提出:“你讀這篇課文用了幾分鐘?了解了哪些內(nèi)容?”這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第一次提出了閱讀計時要求。苗老師在初讀環(huán)節(jié)就安排了計時和交流。
師: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屬于說明文。學習說明文,我們首先要明確說明對象是什么。接下來,讓我們借助關鍵詞句,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的時間。思考:課文介紹了哪幾種事物的速度?
要求:讀完后合上書本,看計時器,記住你所用的時間。
苗老師設計的計時默讀法,考慮周全,避免了快速閱讀的弊端——只求速度,不求質(zhì)量。這種計時默讀,既要學生快速默讀,又要學生在速讀的基礎上借助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梢姡@是一種區(qū)別于一般速讀的訓練,學生必定全身心地投入默讀中去,勢必速度和效率兩手抓。
(二)回顧策略法
在學完五年級策略單元第一課和第二課后,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集中注意力讀,不停留,不回讀,盡量連詞成句地讀”這幾種提高閱讀速度的策略。知識和方法只有在實踐中不斷鞏固,才會形成有效的能力。苗老師不光在上課初復習鞏固,還在梳理詞語時再次強調(diào)。如:老師想問問你,在閱讀時,碰到這個詞語你回讀了嗎?影響你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嗎?所以不回讀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學生只有在不斷地回顧、鞏固中,才會深入領悟,運用得法。
(三)聚焦新授法
借助關鍵詞句速讀是《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這一課新授的一種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也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苗老師在課堂上緊扣重點,步步為營,展開教學。
首先,通過“地球礦產(chǎn)資源”這一課外內(nèi)容的訓練,教給學生提高閱讀速度的策略:借助關鍵詞句。接著,借助關鍵詞句,初步把握課文說明對象。然后,再次快速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句,試著給這些事物按照運動速度的快慢排序。最后,讓孩子通過抓關鍵詞句,感知文章重點。
師:課文第2—8自然段分別寫了哪些事物?有什么特點?借助關鍵詞句思考。
學生交流匯總?cè)缦拢?/p>
第二自然段:鴕鳥 鴕鳥應該算是奔跑的世界冠軍
第三自然段:獵豹 比鴕鳥跑得更快的動物就要數(shù)獵豹了
第四自然段:游隼 游隼向下俯沖時的速度更快
第五自然段:噴氣式飛機 游隼還是沒有飛機飛行的速度快
…………
從以上內(nèi)容,不難看出,學生羅列出了自然段、事物、關鍵詞句三部分內(nèi)容,清晰地明確了科學小品文的說明對象及對象特點。
苗老師在聚焦新授方法時,秉承“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理念,考慮周全,積點成面,引導學生把知識和方法妥妥吸收。
教材也只是個例子。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策略后,還要不斷嘗試運用這些策略進行閱讀實踐,讓快速閱讀的能力不斷提高。
苗老師在教完課文后,還布置了相關作業(yè)。例如:運用所學的提高閱讀速度策略,閱讀科學小品文《形形色色的植物》。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以點帶面,習得的快速閱讀的方法和能力才會不斷地鞏固,不斷地提升。
總之,教無定法。當快速閱讀遇上了科學小品文,學生在學習中既要關注文本題材的知識,又要運用閱讀策略的方法。只有形式多樣地反復進行學習實踐,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作者簡介: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太華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