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奧林匹克教育的發(fā)展與貢獻

      2021-07-30 02:44:26茹秀英
      體育教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貢獻中國發(fā)展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歷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別從高等院校和中小學兩個維度,對中國奧林匹克教育發(fā)展進行了梳理,并結合發(fā)展的特點,分析了對中國和國際奧林匹克教育的貢獻。提出為使奧林匹克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需冷靜客觀基于不足,各方聯(lián)動,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奧林匹克教育治理體系,切實實現(xiàn)中國奧林匹克教育與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良性互動。

      關鍵詞:奧林匹克教育;中國;發(fā)展;貢獻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6-0037-05

      “現(xiàn)代奧運之父”顧拜旦認為:“我們文明的未來不取決于政治或經(jīng)濟基礎,而完全取決于既定的教育方向?!苯逃且灶櫚莸榇淼默F(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創(chuàng)始人發(fā)起這場宏大國際社會運動的初衷。誕生于1894年6月23日的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歷經(jīng)百余年的歷練和發(fā)展,初心未改,一直秉持著“通過與奧林匹克主義及其價值相一致的競技運動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加美好的社會作出貢獻”的宗旨 。

      早在20世紀初,伴隨著現(xiàn)代體育在中國的興起,中國就開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的一些活動,但中國積極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各項活動卻是到了1979年回歸奧林匹克大家庭之后。

      中國奧林匹克教育始于20世紀90年代,是伴隨中國申奧和辦奧前行的。1991年北京第一次申辦2000年奧運會沒有成功,但卻觸發(fā)了中國奧林匹克教育在高校的正式開啟。1999年北京第二次申奧并于2001年獲得成功,成為促使奧林匹克教育在中國進一步發(fā)展的“驅(qū)動器”,全國范圍內(nèi)有組織、有計劃的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第一次在中國開啟。2010年2月10日,中國南京獲得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承辦權,促使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遺產(chǎn)得以傳承與發(fā)展。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辦2022冬奧會的成功,又使全國范圍內(nèi)有組織、有計劃的奧林匹克教育掀起了一個新的熱潮。30年來,中國的奧林匹克教育走過了怎樣的歷程?給中國教育和國際奧林匹克教育作出了哪些貢獻?還存在哪些困境?未來如何可持續(xù)發(fā)展?帶著這些問題,本文嘗試進行全面的探究。

      一、中國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的發(fā)展與貢獻

      在1991年北京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的背景下,為了響應國際奧委會關于在各成員國高等院校開設“奧林匹克運動”課程的建議,北京體育大學任海教授于1993年領銜編寫了第一本面向大學生的《奧林匹克運動》教材,開啟了中國高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序幕。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為該書作序指出:“當我獲悉中國的體育學院決定將‘奧林匹克主義列入自己的教學計劃時,感到十分高興……我要贊揚這一創(chuàng)舉,它將有助于體育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同時對‘奧林匹克運動也是一個促進?!边@既是我國首部用于高等體育教育的奧林匹克運動教材,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本面向大學生的教材,當時英文版這樣的教材還未面世”(Susan Brownell)。2005年8月,該教材第二版正式出版,2012年9月第20次印刷。

      (一)奧林匹克教育教學的發(fā)展

      1994年,北京體育大學率先在中國開設“奧林匹克運動”課程,形成了以任海教授、孫葆麗教授等為主的教學研究團隊。

      1996年,首都體育學院裴東光教授應用任海教授的這本教材,開設了“奧林匹克運動”課程。2005年,裴教授在全國探索開設了“奧林匹克運動”雙語課程,并編寫了中國第一部《奧林匹克運動》雙語教材,采用主題化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目前該校已形成了以裴東光教授、董杰教授和茹秀英教授等為主的奧林匹克教育教學研究團隊。

      從2002年開始,北京大學董進霞教授開始在北京大學開設“奧林匹克文化”通識課。實現(xiàn)了該課程首次在中國綜合類大學的開設。2008年,董教授與英國J.A.曼根教授出版了《奧林匹克文化概論》(雙語教材)。目前,東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沈陽體育學院等部分院校分別開設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專門課程。

      除了專門開設“奧林匹克運動”課程外,奧林匹克運動內(nèi)容不斷融入體育院系開課率最高的“體育概論”的課程中。從1999年到2018年20年間出版的18本“體育概論”教材中,8本教材已包含奧林匹克運動的內(nèi)容(表1)。由此可見,奧林匹克運動教育教學還有待于實現(xiàn)進一步的普及和強化。

      (二)奧林匹克科學研究的發(fā)展

      中國高校奧林匹克研究與教育相伴而行。1994年,北京體育大學率先在中國建立了首家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在1999年申辦2008奧運會背景下,2000年,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人文奧運研究中心。2007年,首都體育學院成立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并于2008年創(chuàng)建了中國首家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在籌辦南京2014年青奧會的背景下,2014年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成立了奧林匹克研究中心。

      2015年在北京申辦2022冬奧會成功后,北京體育大學將1994年成立的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升級為奧林匹克研究高等研究院。首都體育學院接受北京冬奧組委和北京市政府任務,籌建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旨在留下北京2022冬奧會獨特的教育遺產(chǎn)。此外,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更新改建,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奧林匹克教育主題博物館。

      30年來,整體而言,中國高校奧林匹克教育是以北京體育大學為引領,任海教授發(fā)揮了領軍作用,不但確立了奧林匹克運動研究的理論框架,還培養(yǎng)了中國奧林匹克研究科研人員,研究領域包括奧林匹克史、奧林匹克營銷、奧林匹克組織、奧林匹克文化、奧林匹克視覺形象、奧林匹克教育、奧林匹克與中國等諸多領域。目前這些科研人員在中國各個高校中發(fā)揮著傳承的作用。但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是:國內(nèi)研究奧運的學者專家,跟風求熱的居多,始終如一進行奧林匹克學術研究的卻為數(shù)較少。

      (三)中國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的貢獻

      歷經(jīng)30年的發(fā)展,中國高校奧林匹克教育教學豐富了體育院校的課程建設,促進了國際化人才的培養(yǎng)。奧林匹克研究拓展了中國體育學的學科體系和中國學術研究的國際地位,目前中國有4所奧林匹克研究機構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居亞洲之首,世界范圍內(nèi)有45所。更為重要的是,奧林匹克研究促進了中國體育學術成果的國際化和研究學者的國際化。任海教授成為國際體育史學和奧林匹克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裴東光教授因在奧林匹克教育研究和實踐領域的突出貢獻,獲得以國際奧委會第一任主席名字命名的“維凱拉斯獎”,他是獲此殊榮的亞洲第一人。這些成績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在國際體育學術界的話語地位。

      二、中國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的發(fā)展與貢獻

      中國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啟是在2001年北京申辦2008奧運會成功后。自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至2008年9月奧運會結束,北京奧林匹克教育活動歷經(jīng)7年,不但創(chuàng)造了百年奧運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教育運動,而且還推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具有“東方特色和發(fā)展中國家模式的奧林匹克教育‘北京模式”。

      (一)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北京模式”的形成

      “北京模式”的形成歷經(jīng)7年,分為兩個階段,即自發(fā)、籌備(2001.7-2005.12)和有計劃、有組織全面實施期(2006.1-2008.9)。兩個時期分界的標志性事件是2005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政府、北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聯(lián)合召開奧林匹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發(fā)布了《“北京2008”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簡稱《教育計劃》)和《北京市學校奧林匹克教育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同月,命名了20所“奧林匹克教育示范?!辈⑹谂?,這是奧林匹克教育的中國首創(chuàng)?!督逃媱潯贰缎袆佑媱潯返念C布和“示范?!钡拿麡酥局本?008奧林匹克教育由原來各級各類學校自發(fā)的活動,轉(zhuǎn)變?yōu)橛烧媾浜蠆W組委、教育行政機構負責推進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教育實踐行動。

      1.“北京模式”自發(fā)、籌備期(2001.7-2005.12)

      2001年申奧成功后,首都體育學院裴東光教授率先在高校自發(fā)建立了奧林匹克教育執(zhí)行團隊,裴教授曾留學加拿大專攻奧林匹克教育研究,深諳奧林匹克實踐教育的真諦。為了推動奧林匹克教育在中小學的開展,裴教授走訪了北京市幾所中小學,試圖說服學校領導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活動。當談及奧林匹克主義時,絕大多數(shù)教師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他,但有一位教師除外,他就是海淀區(qū)羊坊店中心小學體育教師周晨光。他對奧林匹克教育思想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幾乎每周都到裴教授家交流,經(jīng)過多次交流后,他們決定率先在羊坊店中心小學舉行“模擬奧運會開幕式和希臘古代五項奧運會比賽”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活動。歷時一年的準備,周老師為學生制作了獎牌、火炬臺、火炬、奧運會小天使的翅膀、橄欖枝桂冠、冠軍證書等,2002年5月10日上午該活動正式落地。該活動標志著北京基礎教育領域奧林匹克教育活動的開始,對后續(xù)奧林匹克教育在北京乃至全國的推進和開展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被譽為“開創(chuàng)了中國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的先河”。(2005年12月6日北京奧組委和北京市教委在羊坊店中心小學召開奧林匹克教育現(xiàn)場會,北京奧組委執(zhí)行副主席李炳華在講話中的定位,該發(fā)言稿的復印件收藏于羊坊店中心小學)

      鑒于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在國內(nèi)沒有以往的經(jīng)驗,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是從研究中起步的,其籌備方主要包括北京奧組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科學院等主要機構,同時高校專家也積極參與。2002年到2005年三年間積極開展籌備和實踐工作,并于2005年建立了奧林匹克教育專門機構。

      2.有計劃、有組織地全面實施期(2006.1—2008.9)的“北京模式”

      隨著2005年奧林匹克教育專門機構的建立、教育計劃的出臺及首批20所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的命名,從2006年開始,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進入了有組織、有計劃的全面實施期。

      2006年1月,北京奧組委、教育部發(fā)布《關于開展建設和命名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的通知》和《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建設和命名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示范學校實施方案》)。全國范圍內(nèi)的奧林匹克教育計劃正式開啟。

      (1)“奧林匹克教育示范?!痹谥袊氖讋?chuàng)

      2006年2月,北京奧組委和北京市政府聯(lián)合舉辦境內(nèi)新聞媒體采訪首批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顒?。2006年6月,北京完成第二批180所學校命名工作。2006年10月,北京奧組委、教育部完成全國其他省市的356所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的命名工作。命名以后,示范校的師生們廣泛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活動,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的豐富經(jīng)驗對全國其他學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同心結”交流活動的啟動與開展

      “同心結”交流活動的整個設計工作并不是在北京奧運周期中完全由北京市自行設計的,而是在積極汲取近幾屆奧運會主辦城市/國家,如日本長野冬季奧運會的“一校一國”項目、悉尼的“奧運會歡迎項目(OWP)”等國際理解教育項目的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中國特色和北京特點,拓展了“一校一國”活動的理念及其內(nèi)容和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開展了“同心結”國際交流活動(“Heart to Heart”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Program)。

      在距北京奧運會開幕倒計時600天之際,即2006年12月17日,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同心結”項目啟動儀式在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舉行,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國務委員、北京奧組委第一副主席陳至立出席,北京市市長、北京奧組委執(zhí)行主席王岐山主持儀式,部分國家駐華使節(jié)、各區(qū)縣教委主管領導和奧林匹克教育辦公室主任、奧林匹克教育專家和“同心結”學校的師生代表共同參加了啟動儀式。2007年1月,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奧組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開展“同心結”交流活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在奧運會比賽之前和賽時階段“同心結”交流活動的任務,為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實施相關活動提供了框架性的活動建議,該活動實現(xiàn)了中國中小學教育對外交流史上的突破。

      從2006年12月17日“同心結”國際交流活動正式啟動至2008年9月北京殘奧會結束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北京210所“同心結”學校已經(jīng)與204個國家和地區(qū)取得聯(lián)系,并與16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相應學校結成了姊妹校。北京市學校這一對外交往國家和地區(qū)規(guī)模是前二十幾年總和(2004年底,北京市中小學交往的國家和地區(qū)數(shù)只有23個)的7倍。北京中小學校對外交流規(guī)模的大幅進展,創(chuàng)造了奧林匹克精神傳播以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巨大平臺。

      3.“北京模式”的構成體系

      從2001年7月開始到2008年9月的7年時間里,中國的中小學尤其是主辦城市和協(xié)辦城市的中小學經(jīng)歷了從未有過的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活動。如前所述,這場教育活動不同尋常,形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具有“東方特色和發(fā)展中國家模式的奧林匹克教育的‘北京模式。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的“北京模式”由奧林匹克教育理念體系、奧林匹克教育組織體系、奧林匹克教育活動體系和奧林匹克教育保障體系四部分組成(圖1)。

      (二)“北京模式”的傳承與發(fā)展

      1.南京2014青奧會對“北京模式”的傳承與發(fā)展

      2010年2月10日,國際奧委會第122屆全會在溫哥華決定,將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承辦權授予中國南京市。

      南京傳承、借鑒了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的做法,制定了《南京2014年青少年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創(chuàng)建方案》。南京2014年青少年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分4批命名,共計106所中小學。示范校為奧林匹克傳播提供了根基,為青少年開展奧林匹克文化教育提供了場域,為輻射青年奧林匹克文化教育提供了中心,在正式比賽時成為“世界文化村”,成為全世界青年交流、分享、體驗和收獲奧林匹克教育成果的樂園。

      南京青奧會傳承、借鑒了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的“同心結”項目的做法,創(chuàng)造了南京市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同心結”交流活動,該活動于2012年12月23日在南京正式啟動。南京青奧組委選拔100所青奧示范學校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奧委會及學校建立結對關系,開展“同心結”文化教育交流活動。結對的做法、交流活動的內(nèi)容與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大體相同。更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青奧會“同心結”交流學校的交流方式,突破了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同心結”交流方式,實現(xiàn)了網(wǎng)絡視頻的即時交流。

      2.北京2022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對“北京模式”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辦2022冬奧會成功,奧林匹克教育第二次在中國全國范圍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啟。在平昌冬奧會剛剛落下帷幕、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之初,2018年2月28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冬奧組委聯(lián)合印發(fā)了《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該計劃7項主要任務的第4、5項就傳承了2008奧林匹克教育活動體系的內(nèi)容:第4項是建設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冰雪運動特色學校;第5項是開展冬季奧林匹克交流活動,其中包括推進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同心結”學校建設工作。在傳承中的北京2022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實現(xiàn)了新的創(chuàng)新: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nèi)命名了835所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2062所冰雪運動特色校,冰雪運動進校園成為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主題特色活動,冰雪運動“旱地化”成為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創(chuàng)新之舉,奧林匹克教育從大型的主題活動開始轉(zhuǎn)向精耕細作的課程化。

      (三)中國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的貢獻

      中國中小學奧林匹克從2002年開始自發(fā)落地開啟,歷經(jīng)北京2008奧運會、南京2014青奧會的成功舉辦和有組織、有計劃地籌辦北京2022冬奧會,已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模式”,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和中國基礎教育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正如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國際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巴尼教授所言:“在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方面,中國成為最佳典范。在公立中小學開展的奧林匹克教育使學校受益良多。我認為奧林匹克運動總部洛桑應對此深表謝意?!?/p>

      1.史無前例、廣泛普及了國際奧林匹克教育理念

      奧林匹克教育對象是面向以青少年為核心目標人群的所有大眾。在2008年以前,在人口居世界之首、從未有過奧運會舉辦經(jīng)驗的中國舉辦奧運會,奧林匹克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與機遇。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之后,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面向4億青少年,以2.3億中小學生為重點,制定了專門的奧林匹克教育計劃。正如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所言:“數(shù)以百萬計的中國青少年首次感受到了奧林匹克友誼、尊重、卓越等價值的魅力?!眹H奧委會官方雜志《奧林匹克評論》的評價是:“這是一個宏大的計劃,它使奧林匹克價值觀在中國的傳播超過了世界任何一個地方?!薄拔磥韸W運會的組委會肯定會視中國正在進行的奧林匹克教育舉措為典范,實現(xiàn)奧林匹克運動高于一切的教育宗旨?!?/p>

      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的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基于“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北京冬奧會的目標,將集2016年國際奧委會及各國奧林匹克教育專家之智慧,出版的基于競技運動項目的《奧林匹克價值觀教育指南》,組織譯成了中文,被列為北京2022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資料?;谠撝改希釚|光教授領銜主編了4本《中小學奧林匹克讀本》,由我國最高權威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出版,確保實現(xiàn)奧林匹克價值觀在中國的可持續(xù)傳播。

      2.凸顯中國文化特色,豐富了國際奧林匹克教育多元文化的教育資源

      從奧林匹克運動視角出發(fā),奧運會是實施奧林匹克教育的主要載體,具體方式和途徑是通過體育競賽、標識體系(會徽、吉祥物、火炬、圖標)和各種儀式(火炬接力、開幕式、頒獎儀式、閉幕式)進行,因此這些方式與途徑是實施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資源。但在奧運會的競賽項目中,源于西方的運動形式居于壓倒地位,而且這些比賽具有極強的統(tǒng)一性、規(guī)范性、標準性,主辦國文化特色很難在其中得以呈現(xiàn)。因此各奧運會的主辦國都在視覺形象和儀式上不遺余力,凸顯本民族的文化特色??v觀現(xiàn)代奧運史,奧運會極少在非西方文化傳統(tǒng)的城市舉辦,這就限制了其從西方以外的文化中吸取營養(yǎng)的機會。北京2008奧運會和2022冬奧會在中國的舉辦恰恰在這方面彌補了奧運單一文化的不足?!半p奧之城”蘊含的豐富中國文化內(nèi)涵的標識體系和儀式活動,都會極大地豐富國際奧林匹克教育資源。

      3.為中國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發(fā)展動力,促進了學校整體發(fā)展和教育公平

      中國首創(chuàng)的“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睘橹行W校提供了創(chuàng)新和實驗的廣闊空間。奧林匹克教育元素與學校日常教學緊密整合,使得學校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內(nèi)容有了根本改觀,德育的內(nèi)容和方法得到了充實,國際理解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得到創(chuàng)新,師生在學校組織的全面滲透奧林匹克教育的教學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中,教育觀念得到改善,綜合素質(zhì)得以提升,從而全方位地促進了學校的整體發(fā)展。更為重要的是,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輻射作用的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城鄉(xiāng)教育的均衡發(fā)展,促進了教育公平。

      4.奧林匹克教育是助力新時代中國中小學校教育改革的獨特資源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享受樂趣、增強體質(zhì)、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新時代“四位一體”學校體育目標,這與引領奧林匹克運動核心治理機構國際奧委會提出的核心價值觀和教育主題殊途同歸。進入21世紀,國際奧委會經(jīng)過研究,將奧林匹克主義核心價值概括為卓越(Excellence)、友誼(Friendship)和尊重(Respect)?;谌蠛诵膬r值提出的奧林匹克教育五大主題,即奮斗中取樂、公平競爭、履行尊重、追求卓越、身心精神均衡。

      另一方面奧林匹克教育倡導基于競技運動的跨學科、跨課程融入,是新時代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學生、促學校整體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奧林匹克教育的突出特征是強調(diào)競技運動必須與文化相結合,以提高競技運動的層次。這種特征落實到學校奧林匹克教育實施中,就是實現(xiàn)以競技運動為軸心的跨學科、跨課程融入。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的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在跨學科和跨課程方面實現(xiàn)了新的突破。冰雪運動進校園成為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活動的亮點,冰雪運動尤其是冰雪運動“旱地化”,極大豐富了學校體育教學內(nèi)容。新時代中小學校體育改革的新要求,為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在冬奧會后可持續(xù)開展提供了完全不同于2008奧運會后的教育背景,奧林匹克教育實踐就是落實新時代學校體育改革的“落地抓手”。這是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對中國基礎教育的獨特貢獻所在。

      三、結語

      歷經(jīng)30年的發(fā)展,中國奧林匹克教育伴隨中國申奧和辦奧的腳步,持續(xù)發(fā)展,形成了融國際奧林匹克教育和中國特色的“中國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作出了中國貢獻。在欣喜之余,為使奧林匹克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需冷靜客觀,基于不足,各方聯(lián)動,進一步加強對競技運動獨特教育價值的深入研究和實踐落地,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奧林匹克教育治理體系,切實實現(xiàn)中國奧林匹克教育與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任海.奧林匹克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8:1-10.

      [2]裴東光.裴東光奧林匹克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12:79-80.

      [3]董進霞,等.奧林匹克文化概論(雙語教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0:1-10.

      [4]茹秀英,等.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遺產(chǎn)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16,10:40-60.

      猜你喜歡
      貢獻中國發(fā)展
      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偉大貢獻
      邁上十四五發(fā)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為加快“三個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貢獻
      砥礪奮進 共享發(fā)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貢獻榜
      海洋貢獻2500億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37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fā)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diào)子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fā)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英媒:“中國”成美國網(wǎng)絡威脅敏感詞
      敖汉旗| 临漳县| 昌图县| 山丹县| 翁牛特旗| 辽阳市| 旬邑县| 黔江区| 大宁县| 佛山市| 六安市| 离岛区| 晋中市| 长宁县| 都安| 游戏| 天镇县| 南通市| 青田县| 邵阳县| 双柏县| 深水埗区| 庆城县| 湟源县| 兴和县| 梅河口市| 陵川县| 丹东市| 乌海市| 固安县| 深水埗区| 江山市| 将乐县| 灌云县| 灵丘县| 涟水县| 义马市| 白城市| 台湾省| 金平|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