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
1.36歲的張秀婷在建筑工地做塔吊指揮工作,每天早晨7點就要上班,直到晚上8點收工,她的工作環(huán)境被各種噪音環(huán)繞,一件干凈的衣服連幾個小時都保持不了。每天收工后,她都會靜下心看2小時書來充實自己。張秀婷說,自己小時候因為條件不好錯過了讀書的機會,現(xiàn)在工作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種復(fù)雜的專業(yè)情況,需要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為自己13歲的孩子作榜樣,以身作則來影響孩子的成長。
2.阿拉善盟位于內(nèi)蒙古西部,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卻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沙漠覆蓋,有著相當(dāng)于整個浙江省面積的沙漠。2003年,結(jié)束在日本留學(xué)的吳向榮回到家鄉(xiāng),投身荒漠化治理,一干就是18年?!拔覀儾皇且ジ淖兩衬衬膊恍枰覀?nèi)ジ淖?。想要把沙漠變成綠洲的行為,反而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比缃?,吳向榮已經(jīng)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騰格里沙漠東緣生態(tài)治理示范區(qū)主任,然而,每當(dāng)別人問起他的職業(yè),他總是笑笑說:“我就是個種樹的?!?/p>
3.謝彬蓉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位支教老師,也是一名退伍大校。她一個人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涼山上義務(wù)支教6年,從讀拼音教起,還開設(shè)了體育、音樂、美術(shù)、書法、電影等課程,希望有一天這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支教期間,謝彬蓉寫下了一首詩歌,名叫《風(fēng)和蒲公英的約定》。詩中寫道:“老師,什么是風(fēng)和蒲公英的約定?/每到春天,風(fēng)兒就會帶著蒲公英的孩子們,/去遠方旅行,看繽紛的世界。/你們就是蒲公英,/剛一放假,就開始了對老師的期待。/老師是風(fēng)兒,/剛一開學(xué),就回來了。/這就是我們的約定?!?020年,謝彬蓉獲得了馬云鄉(xiāng)村教師獎。
微歷史
1.祁白水:林洪自稱是林逋的七世孫,可和靖先生“梅妻鶴子”,哪來的七世孫?林洪的《山家清供》里,有關(guān)梅花的食譜,如“梅花湯餅”“蜜漬梅花”“湯綻梅”“梅粥”“梅花脯”等,有六七款之多,可謂做足了梅的文章。這不由得讓人記起《東坡志林》中的一則笑話:有人見古德(高僧)因桃花得道,便爭頌桃花,每天吃桃花飯。更加離譜的是“碧筒酒”。說夏天坐船出游前,以鮮荷葉包酒及魚,一路風(fēng)薰日熾,回來就能吃了。酒勉強喝得,腌魚能烤熟嗎?刻意求奇,令人肉麻。
微思考
1.瘦茶:讀王陽明的《傳習(xí)錄》這樣一段話:“自家痛癢,自家須會知得,自家須會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癢,自家須不能不搔摩得。”就覺得說得大有味,其實也就搔著了做人的痛癢。這一段話亦可注老子。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弊约彝窗W自家知得,這就是“自知者明”,自家痛癢自家搔摩得,這就是“自勝者強”。
2.陳傳席: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舊釋皆以為上等智人與下等愚人地位不移。余獨不作此釋。移者,變動也。上智者,有高識主見不受煽動之人也;下愚者,呆癡愚笨無知不學(xué)難以開竅之人也,此亦不可煽動也。此二者,理論、宣傳皆不可移之也。詩文、藝術(shù)、人生諸多理論,高明者皆可移人,唯于上智與下愚二者無效,故曰:不移。
3.列夫·托爾斯泰:有一種極為常見而且流傳很廣的觀點,認為每一個人都有獨特和確定的品性:有善良的,有兇惡的,有聰明的,有愚蠢的,有精力充沛的,有冷漠疲沓的……其實,人不是這樣。我們談到一個人,可以說他善良的時候多于兇惡的時候,聰明的時候多于愚蠢的時候,精力充沛的時候多于冷漠疲沓的時候,或者剛好相反。如果我們談到一個人,說他善良或者聰明,又談到另一個人,說他兇惡或者愚笨,那就不對了。人好比河: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樣,可是每一條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狹窄,有的地方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寬闊,有的地方水流緩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澄,有的地方河水冰涼,有的地方河水混濁,有的地方河水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