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學會 / 供稿
□最美科技工作者風采展示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激發(fā)廣大煤炭科技工作者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熱情,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關于開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科協發(fā)調字[2020]12號)以及《中國煤炭學會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遴選辦法》,中國煤炭學會開展了2020年度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遴選工作。
本次遴選,煤炭企事業(yè)單位遴選推薦了70位候選人,中國煤炭學會組織遴選委員會,經遴選程序與公示,遴選出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30位,同時追授因公去世的學者1位,予以宣傳表彰。
31位受表彰者,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了勇于創(chuàng)新、攻關克難,甘于奉獻、志存高遠的時代精神,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希望受表彰者再接再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促進煤炭高質量發(fā)展過程中建功立業(yè);希望廣大煤炭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為榜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煤炭行業(yè)發(fā)展藍圖,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新的貢獻。
徐鑫受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邀請赴哈薩克斯坦參加第八屆國際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
徐鑫,女,1982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應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科研技術崗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煤礦安全、潔凈能源等領域的技術研發(fā)工作,注冊安全工程師、國家安監(jiān)總局技術委員會第五屆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發(fā)表論文40余篇,參編專著出版4部,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獲得多項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主持或主要參與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財政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礦山安全監(jiān)察局、陜西省人民政府、國家能源集團、中國工程院、英國大使館、美國環(huán)保協會等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國有企業(yè)或國際機構委托的40多項重要研究課題及國際合作項目,曾受到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等機構邀請,在能源和瓦斯治理領域國際會議做專題發(fā)言。
擔任2007年“好運北京”系列測試賽、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北京理工大學場館賽會志愿者主管的經歷,讓“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她心中。2010年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yè)之后,懷著要把自己在學校的所學所長用于服務煤炭行業(yè)的小小志向,徐鑫來到了信息研究院工作。到開灤集團錢家營礦為期一個月的實習過程中,她與礦工們同吃同住、朝夕相處,采、掘、機、運、通,各個專業(yè)各個崗位,她都一一走遍,并虛心認真向專業(yè)技術人員請教工作流程的關鍵問題和注意事項,還多次下井到地下六百多米深的煤礦工作面,拿到了很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從礦工身上學到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讓她更加堅定了為煤炭行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幾百萬煤礦工人的安全健康貢獻自己青春和力量的理想信念。
徐鑫(左)和同事在實驗室
徐鑫在山西陽泉興邊富民桑掌乏風氧化電廠調研
回到工作崗位上,她就撲到了科研工作的第一線,這一干就是十余年。結合信息研究院的業(yè)務方向和優(yōu)勢力量,她組織了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依托單位的申報材料,為信息研究院開辟了基礎研究類項目的申報通道,也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
基礎研究類的項目申請除了要求已有研究基礎,還需要有相關成果。 最初沒有合適的實驗場地,平時還要上班,她只能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抓住別人休息的空檔,回到學校去開展相關實驗研究。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個周六的晚上,一家人都去鳥巢看一場難得的演出,但是她的實驗周期到了,必須及時處理,當時的她還懷著身孕,一個人坐著公交車晃了一個多小時回到實驗室,結果那天晚上的實驗不是很順利,一直到后半夜才處理完回到家。經過徐鑫四百多個日日夜夜的付出和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失敗再改進的過程,信息研究院在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獲得了零的突破。之后她帶領團隊,不斷攻堅克難,又承擔了多個財政部、科技部資助的基礎研究類項目,組織籌建了煤礦瓦斯綜合利用實驗室,秉承“科技興安”“以利用促抽采,以抽采保安全”的先進理念,搭建了煤礦瓦斯防治與利用科技支撐平臺,為煤礦安全監(jiān)管監(jiān)察部門、煤炭企業(yè)提供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目前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煤炭開采過程中必然伴隨產生大量的煤礦瓦斯,瓦斯災害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煤礦安全“第一殺手”。不僅如此,甲烷還是一種寶貴的清潔能源和溫室效應約為二氧化碳28倍的溫室氣體,但受到現有煤炭開采和瓦斯利用技術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的通風瓦斯未被利用,直接排放到大氣中,每年的排放量接近200億立方米。針對國內外乏風瓦斯治理和利用領域共同面臨的這一巨大難題,徐鑫經過多種技術方案的反復比選,確定了催化氧化燃燒利用瓦斯這一最有發(fā)展前景的高效利用通風瓦斯的技術之一。為了研發(fā)高效的通風瓦斯利用催化劑,她不斷深入企業(yè)現場調研,山西、內蒙、寧夏、陜西很多煤礦企業(yè)都留下了她和同事們的身影;她查閱了幾百篇英文文獻,嘗試了很多種不同的催化劑,實驗室抽屜里積攢了一包又一包的催化劑合成樣品。終于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運用交叉學科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將在石油化工領域有著良好應用效果的催化劑材料遷移到煤礦瓦斯治理和通風瓦斯利用領域,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效果。經過實驗配方的不斷改良,目前已經研發(fā)得到了一系列低溫高效的通風瓦斯催化氧化燃燒催化劑,并進行基于工業(yè)應用的通風瓦斯催化氧化裝置研發(fā)。
通過多年來持續(xù)追蹤國際前沿技術和開展國際合作項目的經驗積累,她發(fā)現行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必須進行自主開發(fā),只有強化科技創(chuàng)新基礎能力,才能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煤炭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之路。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她深深體會到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她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那句話:“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日常的長跑鍛煉讓她能夠時刻保持堅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奮斗精神,她將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一如既往,乘風破浪!
徐鑫(左一)陪同信息研究院副院長劉文革(左二)接待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知識國際中心總裁墨鎳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