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ELLE非凡伙伴計劃

      2021-08-02 16:54:20萬喜張知依
      ELLE世界時裝之苑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吳越

      萬喜 張知依

      時裝作家Colin McDowell在一篇描繪Max Mara和其經(jīng)典大衣的文章中寫道:“經(jīng)典之作既面向未來,又承載著過去,任何產(chǎn)品都只能在經(jīng)歷一段漫長的充滿挫折與贊許的歷程之后,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這一過程通常會延續(xù)許多年,甚至幾個世紀?!?/p>

      用我們當下的語匯來解讀,好像意思也可以理解成,經(jīng)典的才是最可持續(xù)的。

      而在那篇文章里,我們也學習了“大衣”這一種經(jīng)典的最初來源和演變過程:“什么才是大衣,它又從何而來?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追溯到很久以前,那時人們在戰(zhàn)爭中所穿的盔甲具有雙重作用,一是保護自己的身體,二是嚇唬敵人。衣服不僅僅是出于實用的原因來遮擋人們脆弱的身體,還是實力和威嚴的體現(xiàn)。從這最早的功能——保護與表現(xiàn)之中,演變出現(xiàn)代外套的設(shè)計理念,之后又變成了大衣。

      這真是一段有趣的歷史,而對現(xiàn)代女性們來說,一件合適的衣服也正好像她們的盔甲,或者說戰(zhàn)袍——優(yōu)雅、講究,同時又隨心所欲,繼而帶來的是一種勇氣,和一種自由。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沒有比Max Mara的經(jīng)典大衣或者套裝更合適的具體載物了。

      是的,正是上世紀發(fā)起的時裝改革,讓女性結(jié)束了“看上去活像能移動的沙發(fā)或是掛滿幔帳的櫥窗的時代,開始享受,至少是部分地開始享受著裝的自由”,隨之而來的,是在那種輕描淡寫的風格中找到心靈和精神的和諧。

      所以,在這一期ELLE Wonder Women中,我們也想就著這個話題來聊一聊女性精神世界里的一些最可持續(xù)的東西,比如友誼,比如教育。

      友誼是什么?是人們相逢、交談,激發(fā)出火花,是共同創(chuàng)造。而在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姐妹”成為博主與粉絲之間的故作親切的代稱,娛樂圈里,“塑料姐妹花”似乎成了女星標配,甚至生活中,“閨蜜”一詞也時常出現(xiàn)在負面語境里……然而,當我們環(huán)顧周遭,那些不考慮利益、不計較得失,自在相伴的友誼,始終存在。導(dǎo)演楊婷與演員吳越,她們是工作上的伙伴,亦是至交閨蜜,彼此滋養(yǎng),給予能量。楊婷說,她喜歡這樣的伙伴——有明亮的眼睛、豁達的內(nèi)心,披荊斬棘之后,她臉上永遠有向日葵一樣的光芒。吳越說,到了這個年紀,要交有營養(yǎng)的朋友,聽有營養(yǎng)的聲音,吃有營養(yǎng)的東西,做有營養(yǎng)的事情。

      當代女性,要如何教育下一代?從戰(zhàn)地記者到紀錄片導(dǎo)演,周軼君在成為一位母親之后,把關(guān)注點放到了這個龐大的問題上,作為人類本身可持續(xù)的關(guān)鍵議題,她以記者的視角和方式,走訪了全世界的許多國家,探索什么是好的教育。正如引發(fā)全社會共鳴的電視劇《小舍得》里所描繪的生態(tài),如今,“教育”幾乎可以直接成為“焦慮”的同義詞,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焦慮?也許,作為母親,還是要從自己身上尋找解脫一打開眼界,是治愈焦慮的最佳方法。

      所以,時至今日,當女性所要面對和肩負的都前所未有的多而復(fù)雜,通往完美的道路必然是“充滿挫折與贊許”,而在這路上,如果有一些伙伴,也許是人,也許是物,不僅僅能帶來美,帶來溫暖,還能帶來勇氣,那將是自由路上最可持續(xù)的珍貴。

      不沸騰的陪伴

      /第一幕/聽見自己/吳越 不迷失就是勝利

      演了26年戲,活得隨性灑脫,在舞臺和銀幕上游刃有余。她是《我的前半生》里的凌玲,也是《少年的你》里的陳念媽,她是孟京輝的明明,也是賴聲川的顧香蘭。她喜歡角色的復(fù)雜,也享受角色的純粹,因為生活本就如此。她始終讓自己和生活間保持著一點點觀察的距離,她說:“演員這個職業(yè)是和心打交道的職業(yè),當你的心亂了,你的眼睛里面是能看出來的。”

      吳越有張素凈疏離的臉,而事實上,白羊座的她熱情溫暖,說話果斷,聲音清亮,勤于張羅。成長于書香門第,自小乖巧,成績優(yōu)秀,但從不少主意。父母對她的教育是寬容和尊重。在自由生長的環(huán)境里,年少時就一往無前地為自己選擇了演員這條路,一路走到現(xiàn)在。

      四十偶爾有惑,但仍要把日子過得生機勃勃,吳越感激自己幸運地擁有聆聽的能力,“我一直是稀里糊涂地去活著,但在關(guān)鍵的時候,當我豎起耳朵,總能聽到一些能夠幫到我的聲音?!彼f,走在生命這條路上,努力按自己的節(jié)奏走路,不迷失自己就足夠勝利。

      1

      “你現(xiàn)在是在做夢,還是昨天是夢,是睡著了是夢,還是醒著是夢?”拍攝這一天,吳越剛結(jié)束《如夢之夢》的所有演出。巨大體力消耗之后,仍然熱情,充滿能量。

      8小時演出,80年跨度,穿越一場又一場的人生,出演顧香蘭,是讓吳越逃不掉的誘惑?!拔姨硬坏簦驗槲沂且粋€女演員。顧香蘭穿越蓮花池的一瞬間,相信看過的很多人都會難忘,我也是。作為演員,總是想在里頭也存在一下?!?/p>

      22年前,吳越是孟京輝的明明,現(xiàn)在,她是賴聲川的顧香蘭。明明和顧香蘭都是舞臺上每個好演員都不想錯過的好角色,“明明是年輕的,撞了南墻她也不回頭。顧香蘭是可高可低的,命運所迫,生活所迫,但她是頑強堅韌的”。對于顧香蘭,吳越的定義是“不認命”?!霸谶x擇面前,她很勇敢。她的勇敢不是說勇敢去做選擇,而是在被命運選擇了之后,她勇敢面對了。其實我覺得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顧香蘭,碰到很多困難,沒得選,然后往前走。在生活中誰又不是呢?為什么很多人會喜歡顧香蘭,一定是某個地方引起了一些共鳴,當這些共鳴來的時候,導(dǎo)演又用很唯美的方式表達了出來?!?/p>

      努力通往自由,枷鎖又無所不在,在自由和枷鎖之間,吳越說:“枷鎖跟自由永遠是在一起的,沒有枷鎖也談不上有自由,因為有了自由才會看到枷鎖,所以這兩者是在一起的。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枷鎖,有的人被枷鎖禁錮之后,他努力地擺脫,于是找到了自由;有的人則是在枷鎖之下,改變了自己??赡苌钪杏肋h是這樣的循環(huán)?!?/p>

      于表演本身而言,演員和觀眾一起入夢,但又要保持清醒,負責表演,分享體驗?!俺壚?,排練時間短,表演時間長,距離觀眾近,給出的東西必須非常飽滿?!眳窃矫枋?,“一直在臺上連走,演完銀行演城堡,城堡離開掃大街,你必須得一口氣下來,不能多想,多想就會思考我這是在干什么?我后面哪句詞?就不能想,只能往前走。作為一個舞臺上的顧香蘭,我沒有辦法選擇,任何選擇來了就得接受?!?/p>

      我們時常討論“忘我”是表演的最佳狀態(tài),但身而為人,難免雜念叢生,把自己拋到舞臺上,從蓮花池中穿越而過,面對觀眾雙眼貼身的審視,更是非凡的挑戰(zhàn)。吳越說:“作為一個演員,總是難免會面臨一個問題,好像這個鏡頭好看,那個鏡頭不好看,這個光好看,那個光不好看,誰都愿意自己好看一點。但是當你演這場戲的時候,我是不是身材夠好,我是不是夠經(jīng)得起看,我怎樣才能好看,把這些東西全部扔掉是需要有點勇氣的。如果連彩排算進去的話,我演了一共5場,在第5場的時候,我應(yīng)該是做到了把這些東西全部扔掉。”

      吳越說,對于演員而言專注尤為重要,“你上臺的一剎那,只要你上去了,你就是全世界最孤獨的人。有一位老師告訴我,在做事情之前多聽一些建議,但是在做決定的時候,你必須得自己拿主意。你可以聽很多建議,但如果做決定你也讓別人一起來,那就亂了,你就不自信了,臺上的那個人就不是你自己了,當你沒有自己了,你就會雜亂無章,也就沒節(jié)奏了”。

      2

      演員的敏感在于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在呼吸之中保留觀察的空間,吳越的經(jīng)驗是:“對于大家一起去起哄的東西,你得稍微有一點點距離,有了距離之后,你就會有自己的氣場,否則你會全部被人攻破,你就沒有自己了。當你沒有自己的時候,你的什么敏感度、淚點、笑點,都會被別人帶跑。人云亦云的話,你哪有什么敏感可言?!?/p>

      有自己的邊界,掌握自己的節(jié)奏,在紛繁的世界里成為自己是一種能力,吳越說:“能走到哪步我也不知道。這要看每天的運氣。運氣好的時候走得還不錯,好像到山頂了,但是運氣不好的時候,好像還在山腳下。我覺得人是需要學習的,尤其是當你到了20多歲離開了學校,人家可能就認為你長大了,但事實上你還要開始重新學習另外一些東西,比方說對于生命的認識,對于生老病死這四個字的認識,這些東西如果你都去學習了,你也去聽了有營養(yǎng)的聲音,你才有足夠的可能性在這個社會上稍微從容一點。如果你沒有學習這些東西,就很容易被帶跑偏?!?/p>

      運氣不好的時候怎么辦?

      吳越說:“當負面情緒來了,你看到了情緒,如果一直住在里面,它會擾亂你,讓你焦慮,這對自己是一種傷害。你是抗拒它、遠離它,還是說‘好,來吧,然后努力平靜看著它,看它的力量慢慢變?nèi)酢_@便是‘愛自己。愛自己有很多方式:不浪費時間,聽有營養(yǎng)的聲音,遠離特別沸騰的地方,不讓它燒到自己,盡量做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事……做到這些不容易,但我相信通過學習是有希望做到的?!?/p>

      吳越相信,獨立女性最重要的特質(zhì)就是她有能力聽到自己的聲音。“我認為獨立女性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智慧的女性。因為有智慧,所以她很勇敢。她何來的勇敢?她有定力。她怎么會有定力呢?因為她了解。你充滿懷疑是不可能有定力的。這是一棵樹上的蘋果,你得一個一個摘,你就按照這個規(guī)則摘,才能成為獨立女性。”

      學習和傾聽是和吳越對話中的高頻詞匯,了解自己、有定力、勇敢、愛智慧,需要一路修行?!坝绕涫?0歲以后,你要建立一種安全感,真的是需要去學習的,尤其是女孩子。交一些有營養(yǎng)的朋友,聽一些有營養(yǎng)的聲音,吃一些有營養(yǎng)的東西,做一些對自己有營養(yǎng)的事情。否則你總是保持一種饑餓,你是沒有安全感的。有句話說,什么叫富貴?什么叫富?什么叫貴?就是說我不再需要了,我夠了,這才是真正的富貴。你總是要,那就是餓。餓總是跟焦慮掛在一起的,焦慮總是跟抑郁掛在一起的。有些人總能看到他有,有些人總能看到他沒有,十年之后總看到自己有的人和總看到自己沒有的人,一定是結(jié)果不一樣,狀態(tài)也一定不一樣。獨立女性一定還有一個特質(zhì),她沒有饑餓感?!?/p>

      演出《如夢之夢》時,吳越在七寶中學讀書時的摯友來看她,“她比我大幾個月,她就像家里人,我爸爸都說她是我們家的大女兒。她每天上班也很累,但下班會給你送點心、茶葉蛋,對我說:‘晚上這么多人打車,你打不到車怎么辦,我來接你吧?!边€有好多好朋友從北京飛來看戲,陪著吳越排戲、破坎?!八械倪@些,匯成了兩個字‘溫暖,或者還有兩個字叫‘擁抱。我很感謝我生命中發(fā)生的這些溫暖和擁抱。我很珍惜我的現(xiàn)在,我很滿意,所以我沒有饑餓感,我覺得我很飽,被這些東西灌飽了?!?/p>

      3

      吳越時常在微博上分享生活片段,或春風襲來藍天繁花,或波浪閃爍湖水唱歌,又或種瓜種豆喝茶煮飯,自在,真切,生機勃勃。

      她自小感知力強,熱愛大自然,小時候爸爸單位有個門房王伯伯,“我記得他的房間挺大的,養(yǎng)一些盆景,里面有水有小魚,我經(jīng)常一放學就去他那里,看很久,玩很久。我記得他當時就跟我爸說,吳越是很愛大自然的。我好像天生就是這樣?!?/p>

      對自然萬物敏感,亦關(guān)心身邊的人事。朋友口中,她總是那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女俠,樂于幫助別人。

      小時候見到要飯的,吳越總是會想把他帶回家,讓爸爸媽媽照顧。長大第一次出去拍戲,那是在常熟,春寒料峭,剛領(lǐng)了工資。那時候還沒有經(jīng)紀人,自己揣著錢,跟組里的一群人去小飯館吃飯。走進來一個打快板的山東流浪漢,老板立刻要趕他走。剛好吳越那時候也要走了,就一直跟在他后面,走了一會,突然上前把剛領(lǐng)的錢全部給了他,然后就回頭走了。

      “我喜歡幫助別人,就是因為我受不了看難過的情景,害怕,甚至恐懼。現(xiàn)在稍微堅強了一點?!?/p>

      還有一次在北京的四環(huán),開著車的吳越遠遠看到有一條狗在中間的隔離帶上遠遠地走過來?!爱敃r因為堵,所以車速不是很快,就看見那條狗伸著舌頭,看上去很累了,它一直迎著我往前走,我就看著,印象很深,當時哭了一路。因為這是四環(huán),它一定出不去,這是沒有盡頭的一條路。我很怕看到這些,但是現(xiàn)在我慢慢學會要面對生活中逃避不了的東西,讓自己變得勇敢?!?/p>

      /第二幕/時間與空間/楊婷 用舞臺說話

      影視圈流傳著“演而優(yōu)則導(dǎo)”的故事,但其實戲劇界少有表演、導(dǎo)演俱佳的女性,這其中,楊婷便是不可多得的范本。1995年,楊婷從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yè)后,她就一直活躍在戲劇的場域里。她主演的《戀愛的犀牛》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而執(zhí)導(dǎo)的話劇《局外人》《誤會》,又讓觀眾從別樣角度進入經(jīng)典作品。

      如今,我們的娛樂生活被短視頻占據(jù),“爽文”成為諸多作品的主旋律,楊婷依然安靜地做自己喜歡的戲劇。她思考、做事的方式與當下流行的快文化有所不同,也正是這一份份的略顯不同,讓我們與楊婷的談話,像是乘著一艘小船劃入世外桃源,手中有花,心中有香。她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生活點滴,讓我們相信堅持的美好,讓我們可以循著那花香,找到自己的落英繽紛。

      1

      中戲畢業(yè)的那一年,有一件事兒,差點讓楊婷徹底離開熱愛的舞臺。

      “當時去劇組試戲,那個劇組選演員的方式是——量女生的腿長?!边@種待價而沽的感受讓楊婷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變成了貨架上的商品,任他們挑選出想要的那一個?!蹦且惶?,楊婷暗下決定,“我不要做演員了”。于是,她去了電視臺,做外采記者和后期剪輯,和攝像一起扛著大機器,寫方案、去拍攝,在機房待上整天整夜。無論怎樣,撲面而來的重壓,似乎都好過那種“被挑選”。

      戲劇的種子重新破土源于大學同學給楊婷打電話,請她幫忙回中戲演一個話劇。“那是學校里最簡單純粹的排演,演出那天下午三四點,劇場里沒有人也沒開燈,當我站在舞臺上,看著門口透來的光柱里飛舞的灰塵,我的第一感覺是,我又回來了,我還是熱愛這個舞臺的?!?/p>

      再后來,電話那頭的邀約人變成了孟京輝。“這就必須得去了?!睏铈眯φf當時的決心?!吧蠈W的時候,他就排特別先鋒的戲。而且所有能演他的戲的演員,一定是班里專業(yè)最好的。能否進他的組,幾乎成了你專業(yè)好不好的一個標桿?!?/p>

      孟京輝想排的戲,就是第一版《戀愛的犀?!?,楊婷飾演的紅紅征服了戲劇界。“我后來老和他們說,其實青春時代挺懵懂的,全部是憑本能演。對生活、對愛情、對友情的感悟都處在一個特別懵懂的狀態(tài),來了,就演了?!?/p>

      此后,楊婷和“只挑最好演員”的孟京輝一起戰(zhàn)斗了很多年,從他身上學到了特別多的東西。“和孟京輝合作,被給予最多的是自由?!倍嗄曛?,當孟京輝已經(jīng)變成老孟,變成中國先鋒戲劇的一面旗幟時,楊婷也不斷用自己的表演和導(dǎo)演作品證明自己的選擇。

      2

      2005年,楊婷轉(zhuǎn)做戲劇導(dǎo)演。很多人問過她,“為什么要做導(dǎo)演”,她說,想用舞臺說話?!昂妥鲅輪T不一樣,演員在舞臺上只是一部分,但作為導(dǎo)演,你可以用整個舞臺去說話。”包括那些無聲的話,燈光、舞美,“這些都是你的表達,是你可以對觀眾說的話”。

      在楊婷的戲劇作品里,總是有不同于原著的性別視角。2000年,楊婷曾以演員身份參演話劇《切-格瓦拉》,五年后,她作為導(dǎo)演,啟用全女性陣容完成了一部別樣的《切-格瓦拉》;2018年上演的《哎呦,媽媽!》,她又將莫里哀文學作品里的“吝嗇鬼”阿巴貢進行了性別轉(zhuǎn)換:阿巴貢依然吝嗇,對子女婚姻選擇強加干涉,但在楊婷的改編下,吝嗇的長輩從父親變成了母親,為這部劇提供了中國式母愛的解讀。對楊婷而言,這并不是一種刻意而為,更像是命運推著她前行,讓她完成了《切-格瓦拉》和《吝嗇鬼》的轉(zhuǎn)換創(chuàng)作。

      盡管是偶然的改編,但這種戲劇化的轉(zhuǎn)換創(chuàng)作,帶來更深的思考。莫里衷筆下的原劇具有強烈的批判色彩,當楊婷把劇中的父親轉(zhuǎn)變?yōu)槟赣H后,這種吝嗇的性格放在一個母親身上,她意識到,嘲諷和戲弄的成分要被削弱,單純的批判是不夠的。

      她和負責文本改編的編劇郭琪討論的時候,達成一個共識,“雖然她也吝嗇成性,她也做了讓你咬牙切齒的事兒,可是沒有辦法那么犀利地去嘲弄她,因為她的吝嗇源于母親這個身份對孩子的愛。她自己吃過的苦和受過的罪,讓她不希望孩子再走彎路。在她的經(jīng)驗中,錢是能夠帶來安全感和幸福生活的,所以在子女的婚姻上,她想到的就是要給子女找到有錢的婚姻,這樣子女幸福”。

      最終,楊婷和團隊把劇本主旨落到了更廣泛的人性與欲望層面,“人對于金錢的欲望,愛情的欲望,控制的欲望。不管是子女對父母的控制,還是父母對子女的控制,這都是在欲望的范疇之內(nèi)”。

      3

      楊婷對喜劇有一種執(zhí)念般的堅持。即便是以悲劇命運著稱的劇作,楊婷都希望能從文本中生發(fā)出更柔和的視角。

      2015年,楊婷執(zhí)導(dǎo)話劇《我的妹妹,安娜》,邀請好友吳越參演。這部劇作改編自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話劇則另辟蹊徑做了改編——從安娜的哥哥斯季瓦的視角來講述安娜的一生。“安娜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女人,美而不妖,心地清純,善于思考,她愛身邊每一個人。她洞悉世事,但決不與虛偽的上流社會同流合污。她渴望愛情,但她從不輕易談‘愛,她不像所謂的上流社會的貴婦人那樣游戲愛情,游戲人生。安娜是一個尊重愛情的人,當愛情出現(xiàn)時,她會斬斷一切羈絆,遵從內(nèi)心的選擇?!薄段业拿妹?,安娜》里有一句臺詞,“生活的魅力和美感都是由光明與陰暗組成的,我們不能只接受其中的一面?!边@也是楊婷對于戲劇與生活的理解。

      楊婷喜歡喜劇不僅與她擅長有關(guān),更重要的,是深層次對喜劇的認識?!拔蚁胗幂p松的方式去表達那些沉重的東西?!睏铈貌⒉煌狻爸挥斜瘎〔拍芙沂旧羁獭边@樣的邏輯:“可能有些人覺得悲劇帶來更多的人生思考,喜劇好像就是娛樂的存在,我個人并不這樣認為?!?/p>

      時下流行的搞笑短視頻,或者犀利尖酸的揶揄,并不符合楊婷對喜劇的理解,“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你看,喜劇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你看,說喜劇是把丑的東西放在眾人面前,讓人在嘲笑之中給丑惡致命的一擊。這和我們現(xiàn)在說的搞笑是完全不一樣的”。

      對楊婷來說,多年的排演,讓她從喜劇中得到對人性與生活的新理解。和劇作家筆下的人物打交道,讓她學會如何笑對生活。2020年,她和家人在疫情嚴重的日本度過了九個月,她體驗過無助、難過、崩潰、絕望,“在這樣的情緒當中,一定要想辦法給自己一些幽默的東西支撐自己”。

      而喜劇的高級就在于給人生帶來能量。那些面對逆境仍然能笑出聲來的人生智慧,讓她覺得很有力?!靶Τ鰜恚⒉恢皇菫榱酥S刺別人,或者愉悅自己。有時候,人們會看到世界的荒誕,那么然后呢?日子就不過了嗎?并不是的。我認為真正高級和有勁兒的表現(xiàn),是看到世界的荒誕之后,依然無比熱愛它。這就是喜劇的力量?!?/p>

      4

      與許多導(dǎo)演想要掌控局面、強勢輸出價值觀不同,楊婷更喜歡在舞臺上保留自由思考的空間。即便是執(zhí)導(dǎo)思想深度極高的作品,她都希望把思考的自由還給觀眾。

      今年一月,楊婷執(zhí)導(dǎo)的《誤會》與觀眾見面,《誤會》脫胎于加繆成名作《局外人》,故事吸引楊婷的,便是不確定,那些可由每個人解讀的空間?!耙驗闆]有答案,所有角色都走在未知的路上,無論生或死,在一切都無定數(shù)的大地上,誰又能找到答案呢?”

      這種不確定,也是楊婷想要給觀眾的尊重?!耙徊炕恼Q作品是不提供答案的,這話是加繆說的。這也是我很喜歡加繆的原因?!?/p>

      在舞臺上給觀眾留下思考的空間,道理上說得通,但在今天是有風險的。在今天快餐式的文化環(huán)境里,很多人疲于思考。比起自己費腦筋在劇場里想答案,一些觀眾更迫切地想要得到一個現(xiàn)成的答案??蓷铈糜凶约旱膱猿?,“當你想好了一個中心思想,給出一個標準答案時,你勢必會在排戲時帶著這個標準答案把觀眾往這里帶,就會產(chǎn)生一種誤導(dǎo)”。在她看來,觀眾來看戲,是期待一種自由的思考:“觀眾是自己想要獲得點什么,才選擇來劇場。如果導(dǎo)演一上來把觀眾往某個方向拽,這對觀眾來說不公平?!?/p>

      楊婷希望在更廣的時間向度中思考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不論是加繆、莫里哀,抑或是即將上演的審視科技的新作品,她都在用自己的視角,挖掘出更永恒的力量。對楊婷來說,被時間檢驗過的偉大的作品是她的非凡伙伴,她相信靜水流深之后的永恒,在時間長河被淘洗出的經(jīng)典,會持續(xù)給人精神洗禮,“你會發(fā)現(xiàn)時間在偉大的作品身上是沒有向度的,在任何時候把它們拿過來看,都像是作家在當下寫給你的”。

      /第三幕/對話/吳越對話楊婷

      吳越:20年前我們一起演《戀愛的犀牛》,我演明明,你演紅紅。印象里當年的第一版演了40場,場場爆滿。

      楊婷:那會兒值得回憶的事情太多了,那是一群年輕的意氣相投的朋友們在一起搞創(chuàng)作,每天的笑話層出不窮。我記得有一次,男生扮成貞子在樓道口嚇我,整個夏天我家的電視機都被毛巾被蓋著,我怕有人從那里爬出來。

      吳越:那是我畢業(yè)后的第一部戲,一晃這么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在舞臺上的那種感覺真的很珍貴。

      楊婷:你最近又回到戲劇舞臺,演《如夢之夢》也會有那種緊迫感嗎?

      吳越:當然有啊,每部戲在開始階段都會有這種感覺,唯一的區(qū)別是度過的時間長短。但顧香蘭真是一個太好的角色了,她的故事、她的表演形式都太打動人了。我還記得站在舞臺上,一抬頭看見這么多觀眾伸出手,在感動之余我也很驕傲。我又回到戲劇舞臺“做夢”了,我很想知道,你真的不想再做演員了么?哪怕大家都依然期待?

      楊婷:演戲太難了,真的太難了,要付出的東西是從內(nèi)心深處掏出來的,就好比你把自己的一顆心拿出來放在眾人面前,讓大家看它的顏色,聽它跳動的聲音,我害怕這種不顧一切的騰飛和勇敢的跳躍,我沒有這種勇氣。

      吳越:考慮一下吧,再演點戲吧!這問題對你真的很難嗎?

      楊婷:不考慮不考慮,堅決不考慮。

      吳越:想一想,我們從1999年認識到現(xiàn)在,二十多年過去了。

      楊婷:是啊,這關(guān)系比閨蜜還親。你一直都是明亮的、豁達的,不管經(jīng)歷什么,臉上永遠有向日葵一樣的光芒。

      吳越:之前還有人說“閨蜜”快成貶義詞了,可咱倆即便中間有爭吵,到今天為止我們像親人般的朋友關(guān)系一直都在。一個人必須要擁有一些真誠的、有營養(yǎng)的朋友。

      楊婷:小時候我們會希望自己擁有這樣的才華,那樣的品質(zhì),當下呢?如果能擁有一種所謂非凡的品質(zhì)或者能力,你希望擁有哪一種非凡?

      吳越:希望自己面對困難時可以擁有放松的能力,不執(zhí)著活在別人的眼神里。

      楊婷:其實我有一個特別“深刻”的問題想問你(笑)。當你吃得特別飽的時候路過蛋糕房,里面有你心心念念的蛋糕新鮮出爐,你吃是不吃?

      吳越:一定會吃!萬一哪一天,我導(dǎo)戲了,請你來演,你來嗎?

      楊婷:不演,互拍板兒磚的事情只能發(fā)生一次,我可以負責劇組盒飯。

      /第四幕/一封信/寫給竹子一樣的她

      當提筆要寫一封信,才發(fā)現(xiàn)寫信這項傳統(tǒng)技能似乎已經(jīng)從我的生活中消失很久了,一時間竟無從下手。

      春夜,結(jié)束了一天的排練回家,車在喧囂褪去的城市潛行,店鋪已打烊,閃爍的路燈向后退去,“不種閑花,池亭畔,幾竿修竹。相映帶、一泓流水,森寒潔綠”,腦海中映出我喜愛的詩句,那,不如這封信就寫給竹吧。

      喜歡竹,是源于少女時代讀《紅樓夢》,黛玉搬進瀟湘館時說:“我喜歡那幾竿竹子。”黛玉柔弱,但骨子里那股韌勁兒,似竹!

      記得一年秋夜,北京卷地風起,然后是潑天的暴雨,小區(qū)的供電系統(tǒng)大約也受到損壞,停電了。我找出一根蠟燭點燃,黑漆漆的房間里,火苗發(fā)出顫巍巍的光,窗外風雨呼嘯,讓人凄惶不安。次日天亮,走出家門,院外一片的狼藉:碗口粗的樹攔腰折斷,枝葉七零八落橫陳路邊,可想昨夜風雨是如何肆虐的。轉(zhuǎn)頭去看我愛的那一片竹林,卻發(fā)現(xiàn)雖然竹葉也被雨打風吹落了不少,可它們卻仍亭亭靜靜地立在那里,那筆直向上的姿態(tài),讓人感動它們在狂風暴雨中表現(xiàn)出的勇氣和耐力!想起巴頓將軍說的話:“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志,不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庇谑歉鼝壑?!每次見竹,我都會在心里說一句:“你可真好看呀!”

      三月的上海,陰雨綿綿。結(jié)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吳越去衡山路的咖啡館小坐,一起注視著窗外的幾竿翠竹,靜靜享受時光。半晌,她說:“這樣的日子真好??!”她的眼睛閃著光,似星辰在暗夜。

      想起有一年,她出演了一個頗有爭議的角色,電視劇播出后,輿論甚囂塵上,她不得不關(guān)閉了微博評論。我不怎么上網(wǎng),信息閉塞,當我從別人口中聽說此事,就打電話給她,想了許多寬慰的話,可當她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我覺得什么都可以不說,不用說,因為她的聲音依然像以前一樣,明亮而歡快,像被雨洗過的一竿修竹,挺拔向上,不憂無懼。那是我們彼此都喜愛的樣子。

      我把這封信寫給竹,也寫給我身邊的如竹般婷婷美麗的女性朋友們。她們有詩情、有畫意,有的超然于世、有的才冠三梁……相聚,無俗事,笑落一席;別離,常掛牽,語暖三冬。

      我常想,我修何福,與她們?yōu)橛?。她們是那一竿竿比肩而立的竹,不慌亂,不牽絆,不纏繞,立于天地間,迎日出日落,風過耳、雨過耳,心如赤子;她們歷冰霜,經(jīng)寒冬,不變好風姿。

      “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愿與竹相伴,愿得友如竹。

      楊婷

      周軼君 逃離內(nèi)卷 一次嘗試

      周軼君

      Zhou Yijun

      上海人。1998年畢業(yè)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隨后進入新華社工作。2002年,出任新華社駐巴以地區(qū)記者,成為唯一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者。著有代表作《走出中東》《 中東死生門》等。最近,她導(dǎo)演的紀錄片《他鄉(xiāng)的童年》和參與的文化體驗旅行脫口秀節(jié)目《鏘鏘行天下》都收獲了極高的討論度和評價。

      呢料大衣灰色紗質(zhì)上衣黑色束口褲黑色平底鞋均為Max Mara

      周軼君的教育紀錄片《他鄉(xiāng)的童年》播出已經(jīng)將近兩年。在它的豆瓣頁面上,仍然每天都有人前來寫下評論,“當我們還在執(zhí)著于背誦,芬蘭的小孩已經(jīng)在想自己與自然,自己與世界的關(guān)系了”“我未來的孩子們離他們還有多遠”“周軼君,你好酷”……

      9.0的豆瓣高分,6000多條評論,都源于一種從2020年起被很多人掛在嘴上并產(chǎn)生共鳴的情緒:內(nèi)卷。

      面對公眾的焦慮,周軼君覺得,最好的辦法不是放大情緒,而是讓人們看到更多出路,思考更多選擇。

      “‘內(nèi)卷它有真實的部分,人口密度決定了我們競爭激烈,選擇有限,生活壓力變大,確實是社會現(xiàn)狀。但另外一部分焦慮感,來自于互相比較,越比越卷,這種焦慮,其實不是那么真實的東西。”

      打開眼界,是治愈焦慮的最佳方法。這適用于教育,也適用于人生的其他疑難雜癥。而教育,不僅僅是關(guān)于如何教養(yǎng)孩子,更是關(guān)于我們?nèi)绾闻c孩子共度人生。

      1出發(fā),一張餐巾紙

      教育的主題是很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在周軼君腦子里的。

      那天下午,制片人和她在咖啡館聊天,話題落在紀錄片上,“有沒有興趣做一個紀錄片?”對方問她。

      “好,拍一個和教育有關(guān)的東西吧?!敝茌W君脫口而出。當時女兒6歲,兒子3歲,帶孩子的每一天,她都在問自己,對孩子來說,什么樣的教育才是對的,才是最好的?

      康德說過,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其他動物只需要撫養(yǎng)。教育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中國有1.6億家長,上一代積累的育兒經(jīng)驗,歷經(jīng)20年快速變化,傳到他們手中的只剩下很小一部分。環(huán)顧左右,他們看到的是毛坦廠“神樹”香火裊裊,黃岡補習班密密麻麻,和海淀區(qū)公園里掐著秒表計算兒女的體鍛時間“為了讓他們擁有更強健的體魄去學習”的雞娃家長?!皟?nèi)卷”的焦慮,像浪潮一樣裹挾著每一個家長。

      “我想走出去看看,其他地方的小孩,是怎么過的,他們接受的教育是怎么樣的。”

      周軼君抓起一支筆在咖啡館的餐巾紙上寫下紀錄片的主題、最初幾集的拍攝地點和議程。雖然整部紀錄片只有6集,但每個地方的選擇都經(jīng)過深思熟慮,仿佛這個紀錄片已經(jīng)在她心里過了千百遍。這張不起眼的餐巾紙,成為《他鄉(xiāng)的童年》最初的起點。

      “提起其他國家的教育,家長都會感興趣,但探討到其中細節(jié),大多數(shù)人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我的第一個選擇,是北歐的芬蘭,因為跟我們的差異最大。日本也很快定下來,經(jīng)常會有公眾號討論日本教育的各方面理念。英國,也是國內(nèi)許多家長送孩子出國讀書的熱門目的地。還有一些目的地的選擇出乎很多人意料,比方說印度。啟發(fā)我的是電影《起跑線》,從電影里可以看到,印度也人口很多,家長想要孩子進名校,需要徹夜排隊報名,教育現(xiàn)狀和中國差不多,可以作為一種彼此映射。”

      帶著“怎樣的教育才是正確的”的疑問,周軼君和團隊出發(fā)前往芬蘭、日本、英國、印度、以色列,訪問不同學校的校長、學生、家長和老師,深度了解社會、歷史、文化對他們教育觀的影響。

      2路上,不再需要正確答案

      未知和驚喜,從上路那一刻才剛開始。

      “到了日本的學校,孩子們正在種茄子。當時,我的攝像師就很感慨,天哪,我長到這么大都認不出茄子種子,他們竟然教這個。除了親近大自然,日本的學校也鼓勵小朋友爬樹。在中國,一個孩子爬樹被家長看到,一定是被斥責,危險,快回來,不要皮了。但日本教育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讓他們?nèi)ヌ剿魑kU的邊界?!?/p>

      在芬蘭,周軼君被學校老師告知,學生三年級之前沒有設(shè)置任何考試,甚至到孩子再大一點,老師和社會也不鼓勵競爭。老師評判學生的標準,不是他們學習了多少知識,而是他們?nèi)绾螌W習,如何獲得知識。“孩子去畫一幅畫,作為中國家長第一件反應(yīng),就是好不好。但實際上,在芬蘭,無論家長和老師,都不會將孩子的畫拿來比較的。如果一個孩子去學習畫畫這件事兒,那么他就有了一個興趣會陪伴他終身,僅此而已?!?/p>

      《他鄉(xiāng)的童年》里,最觸動觀眾的是對一個印度爸爸的采訪,這位父親出生于偏遠地區(qū),憑借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在通過了一場難度極高的資格考試后,當上了跨國公司高管,他的兒子得以在貴族學校輕松學習。但他說:“我兒子的人生將比我更難。因為我知道自己通過一場考試就獲得了成功,獲得了安全感。可他要面對的世界,你根本不知道‘考試在哪里,什么時候才是競爭的終點?!?/p>

      在一點一滴接觸這些不同文化、學校和家長的過程中,周軼君慢慢發(fā)現(xiàn)“怎樣的教育才是正確的”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足以表達她想要表達的。教育這個命題,不存在完全正確的答案,不同的人有自己的困難和解決之道,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印度,還是芬蘭,她和觀眾都可以在這些家長和老師身上找到自然而然的共情點。最后,出現(xiàn)在紀錄片《他鄉(xiāng)的童年》里的,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數(shù)據(jù)和觀點,而是一個個非常具體的人,以及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不同故事。

      有人評論說,周軼君這樣做紀錄片“有點外行”。傳統(tǒng)紀錄片很少會讓提問者出現(xiàn),而她常常出現(xiàn)在《他鄉(xiāng)的童年》的鏡頭里,像主持人一樣對老師和家長發(fā)問。對于這種質(zhì)疑,周軼君的解釋是:“這部紀錄片如果只有純粹的講述,會缺乏一個中國視角去審視和對撞。而我的存在,帶著所有中國式父母的焦慮,去向他們尋找一個答案。比如說,在芬蘭,我會問家長,這里有沒有什么所謂最好的學校,有沒有學區(qū)房?走進校長辦公室,看到墻面很空,我就說這里不掛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標語嗎?校長告訴我,決不可以,建筑本身就有很強的藝術(shù)性。如果沒人問他們,他們不會主動告訴你這些。”

      一部真正好的紀錄片,無需拘泥于形式,應(yīng)該致力于給觀眾一個贊嘆“這也太棒了”的瞬間。這才是周軼君理想中,紀錄片應(yīng)有的樣子。

      盡管《他鄉(xiāng)的童年》沒有給出化解中國家長們教育焦慮的正確答案,但這次探索,給了周軼君和觀眾一次觀察和探索的機會,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對焦慮重新思考和審視。他鄉(xiāng)也好,故鄉(xiāng)也罷,都不是理想國。

      “看到比我們好的模式,如果去理解這背后他們?yōu)槭裁催@么做,這么想,已經(jīng)能得到很多啟發(fā)。我不用拷貝別人怎么做,而是去想在我自己的環(huán)境里,我可以怎么做?!?h4>3支持,父母最珍貴的給與

      拍攝當天,周軼君的女兒安安跟著媽媽一起來到現(xiàn)場。大半天里,她一直在給自己找樂子,去找家具店的斗牛犬,觀察流浪貓和狗打架,在素描紙上為媽媽設(shè)計一套衣服。除了偶爾對話,確認一下彼此的進度,她們就像兩個獨立的小宇宙,有自己的運轉(zhuǎn)軌跡。

      “我知道媽媽的工作是什么,我會一直在電視上看到她,她的《鏘鏘行天下》,到處去玩的那個節(jié)目,是我最喜歡的。但我的夢想是做設(shè)計師?!闭f著,她亮出了自己畫的服裝草稿。在征得工作人員同意后,安安用粉紅和粉藍的油彩,開始在自己臉上畫一張貓臉。

      她展示給媽媽看?!昂馨??!敝茌W君夸她,“她的老師也會給我打電話,說她某科成績中等。我想說,一個人不可能所有的能力都一樣強,長處短處他們一定都會有。那么,她自己更喜歡什么,想走什么樣的道路,我都盡量給她支持?!?/p>

      這種無條件的信任,跟周軼君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生命體驗有關(guān)。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從來沒有給她限定要走什么道路,所有選擇都是她自己的選擇,“通常都不是他們樂意的”。周軼君出生在一個典型的上海家庭,獨生子女,安逸和寵愛一個不缺。大多數(shù)和她同齡的人,都不會離家太遠。

      “填大學志愿的時候,我告訴父母,想要去北京讀阿拉伯語。他們很納悶,我為什么要去遙遠的北京,還選了一個偏門的專業(yè),上海沒有好學校嗎?我告訴他們,這是我自己選的。他們給我兩條路,一是考上你的第一志愿,二是留在上海。結(jié)果,我真的被第一志愿錄取了。畢業(yè)找工作了,父母以為我終于可以回家,但我想去新華社做記者。那年,北京新華社不招女性駐外記者,我先應(yīng)聘了一個別的部門,錄取后再想辦法調(diào)去駐外?!?/p>

      對于自己的命運,周軼君有充分的自知。她喜歡新聞,喜歡觀察和記錄大事件下的普通人。2002年,周軼君主動向新華社提出申請,前往戰(zhàn)火紛飛的巴勒斯坦加沙地帶擔任駐外記者。

      “選擇的時候沒有想那么多,年輕嘛,也不相信自己真的會發(fā)生什么危險。我非常想去看一眼不一樣的生活,所以就闖去了?!钡诌_加沙的第一周,周軼君遇上轟炸,親眼在停尸間見到一個被彈片炸得傷痕累累的孩子,死亡后還要被外國記者在鏡頭下擺布。血肉與鋼鐵的碰撞,生命的消逝,各種荒謬迅速翻轉(zhuǎn),讓年輕的周軼君就像比利-林恩一樣迅速成長。

      “出發(fā)之前,我向父母隱瞞了一部分真相,沒有說我去加沙,我說我會去相對安全一點的地方。后來,我的父母還是知道了,也接受了,他們沒有表示出特別強烈的反對。直到我自己當上母親,才明白我的父母當時是會有多么牽腸掛肚?!?/p>

      周軼君的父母,在擔憂中保護了一個孩子的天真和選擇。多年以后,她想將這種自由和快樂,也賦予下一代?!拔覀€人的經(jīng)歷告訴我,別費心去替孩子想那么長遠,任何事情其實我覺得他們應(yīng)該自己做自己的,他會對自己做出的事情負責。”

      女兒還在給自己的貓臉添上最后幾筆,正吃著午餐的周軼君看向她,目光溫柔。

      4有終,第二次再出發(fā)

      時隔17年,再回憶戰(zhàn)地經(jīng)歷,周軼君說,最大的收獲是自己變強大了,經(jīng)歷過生死,沒什么事情處理不了。而另一方面,在極端的沖突中,她也變?nèi)彳浟?,“在此之前,我對世界的認知非黑即白。但那個時候的加沙讓我看到了豐富的色彩,打仗的時候,許多人依然還在過自己的日子,有失去親人的眼淚,同樣也有美好存在?!?/p>

      如今的她,依然堅持用腳丈量,用眼睛定義自己的世界。

      “社交媒體的發(fā)達,讓你的周圍充斥著語言陷阱,比方說‘剩女。什么叫剩女,你單身就是剩,你不生孩子又會怎樣怎樣……這些都是其他人用語言給你設(shè)下的陷阱。你掉入陷阱,就會開始反應(yīng),要么抵抗,要么煩惱,無論如何都要為避開這個陷阱去努力。但再想一想,他們說這些事跟你真實的生活有關(guān)系嗎?一點沒有,你不是每一天都很具體地在過你的生活嗎?”

      與其去相信這些帶有意見傾向的信息,不如專注于自己本身。

      “內(nèi)卷”之所以會出現(xiàn),無非就像是在劇院看戲的觀眾們,只要過程中有一個人站起來看,坐在他后面的觀眾也必須站起來,直到除第一排以外所有人都不得不站起來看了整場戲。戲還是那出戲,但除了第一排,所有人都站得腳酸。

      “‘內(nèi)卷這個事情,代表我們的焦慮。這種焦慮有真實的部分,人口密度大競爭激烈,因為當前社會出路還是比較單一的,沒有學區(qū)房,不進一個好大學,不走有限的幾個選擇,你就會立刻體會到生活壓力。但另外一部分,那種焦慮感來自于互相比較,有的家長本來沒那么焦慮,跟人一聊,這也沒有那也沒有,立刻焦慮起來了?!?/p>

      要改變這種“內(nèi)卷”,出路不止一條:豐富那出“戲”的觀看體驗,站著和坐著有不一樣的看戲體驗,最終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坐著看有坐著看的好處,站著看有站著看的結(jié)果?;蛘吒淖儭暗谝慌拧薄8淖冸A級分布,引入其他資源,生產(chǎn)資料重新分配,降低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人們各取所需。甚至,還有第三條路,退出競爭。

      “如果你不盯著一個學校,一個家長群,將眼光放到大一點的舞臺,那么你也可以忘掉這件事,我一直覺得大環(huán)境跟個人小環(huán)境之間,不一定非要是完全步調(diào)一致的。”

      2021年,全球開始接種疫苗,疫情開始趨于穩(wěn)定的時候,周軼君也開始籌備《他鄉(xiāng)的童年》第二部,她想將上一次沒有講完的故事,繼續(xù)講下去。前一次去日本采訪,周軼君從老師嘴里聽到一個詞:“有終之美”。這個詞打動了她。她說,如果將來總結(jié)自己的人生,“我想做一件事,我把它做完了”,那會是一件特別酷的事情。

      “一件事情,在你手里將它完成,有始有終,沒有遺憾。無論對事,還是對人,能做到‘有終都是一種完美的狀態(tài)。如果你問我什么是成功的?我覺得,在認認真真做完整一件事的同時,可以完善到其他人,或者打動其他人,這就是一種成功?!?h4>周軼君回答ELLE靈魂問卷

      呢料大衣黑色高領(lǐng)毛衫 黑色束口褲均為Max Mara

      ELLE:如果擁有一種非凡的品質(zhì)和能力,希望自己有哪一種?

      周軼君: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ELLE:有沒有一件事情,只要你做了,你就能夠獲得快樂?

      周軼君: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面,我認為沒有。但目前這個階段,我覺得有。其中一件事情是寫作。我每天會寫一點點,不多,只寫一點點,把自己投入到那個寫作的狀態(tài)中。還有一件事情是跑步,我覺得我只要在跑步機上出汗,就可以很快樂。

      ELLE:如果可以選擇一位女性名人作為共處一天的伙伴,你會選擇誰?

      周軼君:太多了。想聽聽波伏娃吐槽薩特。最近很喜歡《假裝這是座城市》里的FronLebowitz,想讓她來逛逛北京或者上海。她太酷了。雖然一直在吐槽,但可以透過語言感受到那種溫柔感,來自于對生活的觀察,特別是這種細細微微的觀察。我還很喜歡研究中國書畫界的徐小虎,她對藝術(shù)一片赤誠,五十多歲跑去牛津念博士,還進了賽艇隊。這個勁頭就是無法定義的忘我!

      ELLE:如何看待當代女性作為母親的身份?

      周軼君:上一代人,或許更容易被語言中的“身份”框定,比如“女兒”“妻子”“母親”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這一代乃至更年輕的女性,可能總會在他人的定義之外,加上一個“我”。除了那個角色對我有什么要求,也不會忘記“我”自己有什么期待。這個“我”的增加,帶來不同以往的價值觀,也會帶來不同以往的煩惱。

      ELLE:工作中最享受的片刻是什么?

      周軼君:片子都剪完了的那一刻。在此之前,隨時有意外發(fā)生,比如素材帶掉了,硬盤讀不出來了,各種各樣的事故,都要你去應(yīng)對。

      ELLE:你心目中的非凡伙伴是怎么樣的?

      周軼君:兩個字,靠譜。男女都一樣。

      致敬非凡女性 演繹真我力量

      何為非凡伙伴?當ELLE“Wonder Women”與Max Mara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由Max Mara與ELLE共同發(fā)起的“致敬非凡女性,演繹真我力量”分享會上,各位非凡伙伴給出了她們的答案。

      李冰冰的非凡關(guān)鍵詞——責任?!拔覀兌紤?yīng)當感恩和珍惜這個時代所賦予我們的豐富資源和無限機會,同時鼓勵更多的人關(guān)注公益事業(yè)?!痹谝恢睗撔淖龉娴睦畋男闹?,非凡意味著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它應(yīng)該無限大地去貼合人與世界、與自然的關(guān)系,非凡伙伴的責任在于一起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她在與Max Mara邂逅的廣州分享會上所選擇的服裝,也將春日色彩與女性態(tài)度展示無遺。一身傳承經(jīng)典的Max Mara Sartoriale套裝,搭配2021春夏系列炫彩的蝴蝶蘭色真絲素緞長袖襯衫,優(yōu)雅與活力并肩。再加上撞色的口袋巾與由男裝褲的靈感設(shè)計而成的褲裝,更加詮釋了具有女性態(tài)度的著裝魅力。

      秦海璐的非凡關(guān)鍵詞——自如。這位眾人眼中的“大青衣”,最近靠一部綜藝讓大家認識到了她的另一面,用當下流行的網(wǎng)絡(luò)用語來評論,可以說是“可鹽可甜”。在影視劇、話劇舞臺上得心應(yīng)手的她,如何定義“自如”?“每個人都有認識自己的過程,每個人都比20歲的時候了解自己,每個人都比30歲的時候更接受自己,我始終活在光明與自己的‘任性里?!比瞬皇巧鷣砭蜁輵虻模词褂刑熨x,也要經(jīng)歷一次次的打碎與重組的過程。走過風雨,歷經(jīng)世事,卻依然能在光明與“任性”之中,秦海璐的“非凡”離不開她內(nèi)外兼修的溫柔與堅持。作為演員,她勇于嘗試角色與藝術(shù),作為女性,她在工作與生活之中,勇于自如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

      李小冉的非凡關(guān)鍵詞——敢于做自己。作為Max Mara的好朋友,李小冉和Max Mara一起走過了很多的城市,也見證了很多有魅力的女性。對于“非凡”,她的解讀更大程度上與女性力量相關(guān),“敢于做自己的女性都是非凡的,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各自的劇本,女性會承擔其中的角色,不管角色是什么,能夠做自己的英雄,明確目標,并且有行動力,就是作為女性的非凡”。于她而言,女性力量已經(jīng)不用通過具體的事情來呈現(xiàn)與證明,它們就該像生活中的點滴一樣,存在于各處。但非凡時刻,需要被;疑視與記錄。作為演員,她的非凡時刻與職業(yè)掛鉤。當演員與自己所演繹的角色有了共情,觀眾也能體會到人物所散發(fā)的魅力,這就是屬于李小冉的非凡時刻。

      丁寧的非凡關(guān)鍵詞——創(chuàng)造不同。她說自己經(jīng)常跟粉絲分享的一句話,就是“在不同的領(lǐng)域里,做最好的自己”。因為每一個人從事的行業(yè)、所做的事情、所處的階段都不同;而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事情當中,能夠做到自己的最好,就是每個人的非凡之處。對她來說,非凡時刻是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擔任中國代表團閉幕式旗手,這是屬于一名運動員至高無上的榮耀。而她心目中的非凡女性,則是堅持女性教育、關(guān)注留守兒童的張桂梅老師。在不同的領(lǐng)域中,非凡的女性總是這樣互相激勵、互相啟發(fā)。

      周軼君的非凡關(guān)鍵詞——不被定義。在拍攝完周軼君不久之后,我們又在Max Mara的北京分享會現(xiàn)場見到了她。在上一次收獲頗豐的溝通之后,我們很期待聽到她關(guān)于女性對于“非凡”的解讀。身處當今的社交輿論場,女性更容易為語言中的身份框定。時代背景里的女性如何突破社會及他人的定義?面對這樣的焦慮,周軼君的一句話頗有點撥開迷霧的樂觀態(tài)度,“女性身份雖然永遠是一個復(fù)數(shù),但每一個自己都不會被輕易定義”。新一代的女性對自我認知會更有期待,大家相聚在一起,暢聊女性力量與非凡伙伴,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萬物復(fù)蘇 美好重生

      Max Mara誕生于二戰(zhàn)之后百廢待興的年代。帶著對于萬物復(fù)蘇的美好愿景,在2021年迎來70周年的Max Mara與“Wonder Women”非凡伙伴計劃共同發(fā)起非凡伙伴圓桌論壇,希望通過時尚與生活方式傳達美好初心和力量。

      “Max Mara成立70年來,致力于為不同女性創(chuàng)造經(jīng)典服裝。Max Mara所代表的現(xiàn)代獨立女性,具備力量感的精神,有自己熱忱的夢想。這都不只流于表面,而是從內(nèi)而外綻放,我們期待更多女性力量的覺醒,也將帶著這份時代女性精神,為所有女性設(shè)計更多經(jīng)典著裝”。Max Mara時裝集團中國區(qū)董事長及執(zhí)行總裁林宏女士的一席發(fā)言,為本次在北京、廣州、重慶三城舉辦的分享會奠定了基調(diào)。

      始終崇尚“美形主義”、奉行“展現(xiàn)美即為實現(xiàn)美”理念的Max Mara將時裝之美、科技之美與藝術(shù)之美相結(jié)合。在Max Mara精心打造的沉浸式數(shù)字交互體驗區(qū)中,陳列著五件具有品牌代表性的作品——經(jīng)典101801大衣、經(jīng)典斗篷、高級定制西裝、風衣式連衣裙、經(jīng)典與新品混搭造型。在展示品牌經(jīng)典作品的同時,呼應(yīng)Max Mara女性的五個關(guān)鍵詞:優(yōu)雅、隨性、理智、柔美、自主,這也和“Wonder Women”所希望連結(jié)的非凡伙伴不謀而合。

      所謂經(jīng)典,是Max Mara70年來專心生產(chǎn)“高級定制”女裝的底氣。作為全球知名國際時裝品牌,Max Mara集團創(chuàng)始人Achille Maramotti就專注于生產(chǎn)大衣,從精致的法國高級時裝中吸取靈感,采用尖端創(chuàng)新工業(yè)剪裁工藝制作。

      Maramotti在第一個系列中推出的駝色大衣和天竺葵紅套裝便展現(xiàn)著精致優(yōu)雅的腔調(diào)。而隨后,Max Mara針對不同年齡段、體型和生活方式的女性推出多個成衣系列,在沒有設(shè)定統(tǒng)一尺寸標準的時候引入服裝尺寸標準,讓舒適感與先驅(qū)設(shè)計并駕齊驅(qū),創(chuàng)造出多個引發(fā)熱潮并持續(xù)熱度的經(jīng)典款。

      長久以來,Max Mara一直堅持發(fā)展獨一無二的風格特征,1981年誕生了集團標志性產(chǎn)品——經(jīng)典101801大衣。該款大衣由Anne Marie Beretta參與設(shè)計,采用羊毛和羊絨面料,設(shè)有超大號和服袖,從此成為每個冬季系列的經(jīng)典時裝代表。而同樣在沉浸式數(shù)字交互體驗區(qū)中展出的高級定制西裝系列,從內(nèi)層帆布襯里的處理,到手工縫制和精心熨燙,整個流程耗時375分鐘(是制作標準西裝所需時間的兩倍)。憑借精湛巧妙的工藝、細致入微的比例拿捏,以及對全新面料及色彩的用心求索,滿足不同年齡層和生活方式背景的顧客們的著裝需求。

      所謂創(chuàng)新,是融合經(jīng)典之后的精美盛宴。美輪美奐的Max Mara 2021春夏系列視覺盛宴在非凡分享會之后緩步而來。Max Mara用數(shù)字視覺藝術(shù)的形式,將米蘭的布雷拉美術(shù)館搬進秀場之中,將天色明暗變換的視覺感受置入輪廓之中。更在秀場引入“櫥窗”概念,層層塑造Max Mara的經(jīng)典形象。

      品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Ian Griffith本季以“萬物復(fù)蘇,美好重生”為主題,從著名藝術(shù)家Corin Sworn創(chuàng)作的多媒體裝置《Silent Sticks》中提取靈感,融入春夏系列時裝設(shè)計。在文藝復(fù)興新風潮席卷下,新款廓形應(yīng)運而生。該系列短款風格簡約,長款寬松隨性。無論是剪裁犀利的風衣,溫暖的羊絨大衣,還是線條簡潔的西裝,在Max Mara的經(jīng)典風格之上,融合文藝復(fù)興風潮中的設(shè)計、色彩和元素,讓不同風格不同年齡段的女性,都能找到自己的心水款。

      致敬非凡女性,Max Mara在70周年之際,以經(jīng)典、創(chuàng)新、文化、科技之名,在北京、廣州、重慶三城舉辦2021春夏系列發(fā)布秀暨貴賓尊享晚宴。每一個鮮活且充滿生命力的女性故事都是這個時代非凡女性的縮影,盡管她們的故事和經(jīng)歷無一相同,但她們對生活的極致熱愛和對人生的追求無一不同。Max Mara70年來陪伴非凡女性成長與蛻變,在通過服裝賦予女性更多的自信與力量的同時,以好友的姿態(tài)和她們一起見證時代變遷與她們的獨特魅力和非凡時刻。所謂非凡,真摯勇敢。

      猜你喜歡
      吳越
      “多想”去看看
      學術(shù)中堅吳越
      西部學刊(2023年22期)2023-02-26 16:49:57
      臨安舉辦首屆吳越文化節(jié)
      杭州(2022年10期)2022-07-07 09:18:04
      我最喜歡的玩具
      《吳越春秋》“折易”新解
      大邦之夢——吳越楚青銅器特展
      百余吳越楚青銅器 匯聚蘇州博物館
      吳越“雙絕”的千年相逢
      金橋(2017年5期)2017-07-05 08:14:52
      等月亮
      河流
      海燕(2014年9期)2014-07-09 12:34:16
      神池县| 石屏县| 邢台县| 聂荣县| 东乌珠穆沁旗| 房山区| 卢氏县| 留坝县| 普陀区| 湛江市| 子洲县| 乌拉特中旗| 周口市| 嘉峪关市| 濉溪县| 洛宁县| 清新县| 道真| 沙雅县| 华阴市| 府谷县| 绥宁县| 独山县| 岐山县| 宜川县| 三明市| 太和县| 通河县| 卓资县| 民和| 广南县| 永靖县| 上林县| 玉环县| 壶关县| 客服| 金川县| 梅州市| 莱西市| 固安县| 聂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