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瑞 蘇秋唯 宋小米
原玉榮先后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biāo)兵”“2017河南省十大年度扶貧人物”和新蔡縣“扶貧先鋒”等榮譽稱號,她還是中國婦女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21年2月,她更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原玉榮的體會:“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只要真心為群眾辦事,能把一碗水端平,群眾自然會信你,愿意跟著你干?!?/p>
原玉榮是土生土長的新蔡人,高中畢業(yè)后自考了大專學(xué)歷,1988年到新蔡縣棉麻紡織廠上班,1993年被調(diào)入新蔡縣交通局。2015年9月,她主動申請到新蔡縣李橋回族鎮(zhèn)獅子口村擔(dān)任第一書記。獅子口村6個自然村,共909戶3950人,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脫貧任務(wù)十分艱巨。
一上任,原玉榮便立即背著雙肩包,騎上自行車,去村里熟悉情況。剛開始群眾不了解她,啥也不跟她說。于是原玉榮再去村里的時候,就在背包里裝滿零食和水果,遇到老人和小孩就發(fā)給人家。慢慢地,村民終于愿意跟她這個城里來的第一書記聊聊天了。
通過走訪,原玉榮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和建議,于2016年初選強配齊了新一屆村兩委班子,起草制定了獅子口村財務(wù)管理、矛盾糾紛調(diào)處等12項規(guī)章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事管人,使村里各項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
為了精準(zhǔn)識別貧困戶,原玉榮和駐村工作隊一邊宣傳國家的扶貧政策,一邊在村里進行“地毯式”走訪。她說,那是她駐村工作中最難的一步。那時,她白天走訪,晚上開會,和村兩委討論白天走訪的結(jié)果,為每家每戶算收入賬,比較各家的情況,篩選出貧困戶再上報審核。
當(dāng)時,村民已經(jīng)知道國家要扶貧,都爭著當(dāng)貧困戶。貧困戶名單張榜公示后,有人因為沒當(dāng)上貧困戶鬧情緒,當(dāng)即去找原玉榮要說法:“那個誰跟俺家房挨房,他仨孩,俺也仨孩,憑啥他能當(dāng)貧困戶,俺就不能當(dāng)?今天不給俺個說法,俺往后就住這里不走了!”一看有人鬧起來,其他沒有被識別為貧困戶的人也紛紛前來圍觀。原玉榮一看這架勢,知道如果處理不好,其他人估計還得鬧,就不客氣地對那人說:“你兩家確實房挨房,可你家是兩層小樓,人家是破爛小屋;你們也確實都有三個孩子,可你三個孩子兩個在外打工掙錢,人家三個孩子都在上學(xué);你兩口沒病沒災(zāi)能吃能干,人家兩口都有病,干不了重活。你說,他憑啥當(dāng)貧困戶?你要真是窮得揭不開鍋,你的一天三頓飯,我原玉榮管得起!”說完,原玉榮揭開電飯鍋,盛了滿滿一碗飯端給那人。也許是熱氣騰騰的飯菜暖了那人的心,也許原玉榮的話解開了他心里的疙瘩,那人之后再沒說過一句怪話。
2017年9月,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海霞采訪原玉榮時曾有感而發(f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痹駱s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只要真心為群眾辦事,能把一碗水端平,群眾自然會信你,愿意跟著你干?!?/p>
老黨員的感慨:“原書記真心為群眾辦事,把群眾心里的火苗子點旺了,相信以后啥事都會好辦多了。咱是黨員,不能拖集體的后腿?!?/p>
獅子口村位于新蔡縣李橋鎮(zhèn)東南部,三面被小洪河環(huán)繞,以前村里都是泥土路,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村外只有一條年久失修的老路通向北邊的李橋鎮(zhèn)。村民要去縣城,得繞道臨近的磚店鎮(zhèn),多走30多里的冤枉路。收麥時節(jié),眼瞅著小洪河南岸的收割機過不來,村民急得直跳腳。就連賣糧食,獅子口村也因為交通不便,要比別村賣得便宜一些。多少年來,路,已經(jīng)成了獅子口村民心里的痛。
原玉榮看到這情況,回到原單位,找縣交通局的領(lǐng)導(dǎo)尋求支持。很快,獅子口村內(nèi)外的道路規(guī)劃完畢:村內(nèi)的多條小路,硬化鋪上水泥;對外向南修6米寬的水泥路,跨過小洪河,直通新蔡縣城。
可這時,有村民不樂意了,因為修路要占用十余戶人家的田地。其中有個叫時培智的,年輕時當(dāng)過海軍,為了家里的幾畝地,他放棄在部隊提干的機會,轉(zhuǎn)了業(yè)。他平時為人大方,唯獨在地這件事上很計較,因為這還被人送了個綽號“老猴精”。時培智家的地本來就不多,這次修路占去他一畝半地不說,還給他剩下兩個邊角,一塊在路東,一塊在路西,種不好種,收不好收。
占他的地就是動他的心頭肉啊,時培智咋想都不舒服,心里很不樂意??伤屈h員,不好意思明著反對,于是就藏在背后出主意,攛掇別人出面反對,要求改線。
原玉榮理解時培智的心結(jié),便一次次上門,反復(fù)做工作,承諾等集體有了收入,每年會給他一定的補貼。時培智最終還是在征地協(xié)議上簽了字。村里人說:“老猴精這輩子都沒在地上吃過這么大的虧?!?/p>
時培智說:“前些年村里窮,想干點事兒聚不成堆,攏不起人氣?,F(xiàn)在原書記真心為群眾辦事,把群眾心里的火苗子點旺了,相信以后啥事都會好辦多了。咱是黨員,不能拖集體的后腿?!?/p>
施工隊開始施工后,原玉榮在工地上跑前跑后,不是打電話就是接電話,各方協(xié)調(diào)。路修好后通車那天,獅子口村民像過年一樣,聚在一起說著笑著,爭前恐后地過來和原玉榮握手。
人心聚起來了,原玉榮又跑上跑下,為村里跑來了藤編加工、服裝加工、農(nóng)副產(chǎn)品加工等產(chǎn)業(yè)項目——她要讓村里的人富起來,腰桿子挺起來。
貧困戶的心聲:“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原書記剛來俺們村時就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城里閨女,來村里沒多長時間就曬得又黑又瘦,比俺們農(nóng)村人還像個農(nóng)村人。人家都這樣了,俺們再不好好干,真對不起人!”
為了讓貧困戶早日擺脫貧困,原玉榮把村里的貧困戶全部走訪了一遍,認(rèn)真分析他們致貧的原因,從根子上強力推進精準(zhǔn)扶貧。
時小玲家5口人,貧困原因是缺技術(shù)。她也想過出去打工改變家里的狀況,可一沒文化,二沒技術(shù),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她照顧。她出不去,掙不了錢,看著一家人為吃喝發(fā)愁,非常著急。原玉榮了解她家的情況后,把她送到縣里學(xué)藤編。待她學(xué)成歸來,原玉榮讓她去村里的藤編廠干活,同時帶動村里的其他貧困戶學(xué)技術(shù)。在藤編廠每年舉辦一次的技能大賽上,時小玲多次獲得冠軍,成了廠里名副其實的技術(shù)骨干。如今,時小玲早已脫了貧,不僅成了藤編廠的主管,還當(dāng)選上村里的婦女主任。接受采訪時她說:“幾年前我怎么也想不到,我能過上這樣的日子!不僅能在家門口掙錢,還當(dāng)上了村干部,這都多虧了原書記??!”
采訪50多歲的吳桂花時,記者還沒見到她本人,在她家院子外就先聽到了她清脆的笑聲。走進她家的院子,記者看到,院子寬敞干凈,一角種滿了花草。吳桂花從屋里出來迎接我們,指著她家的房子說:“這是國家給我們建的?!闭Z氣里滿是感激和幸福。吳桂花從陜西遠嫁到獅子口村,愛唱信天游。前幾年,她腦部被查出長了個腫瘤,丈夫東湊西借為她做了手術(shù),家里欠了一屁股債。此后,性格爽朗的吳桂花變得沉默不語,整日愁眉不展。2016年,她家被識別為貧困戶。原玉榮讓她做村里的保潔員,每月給她發(fā)工資。藤編廠建成后,她也開始做藤編。記者采訪時,她說:“現(xiàn)在就藤編這一個活兒,我一個月都能掙將近2000塊錢?!笨磪枪鸹ǖ哪樕嫌辛诵θ?,原玉榮又專門找老師教她跳廣場舞。如今,吳桂花白天干活,晚上跳舞,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她說:“我的日子是唱著跳著過的,我們的廣場舞多次在縣里得獎,我都得了6個音箱了。我感謝原書記,是她讓我的生活有了這么大的變化。”說完,她還熱情邀請記者晚上和她一起跳廣場舞。
宋新麗家里也是6口人,上有兩個老人,下有兩個孩子,她大腿根部患有膿腫多年,做了5次手術(shù)仍會復(fù)發(fā),家里為此花了不少錢,又欠下不少外債。病無法根治,家里又是這種情況,宋新麗想想都覺得無望,她說:“那時候我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要熬到什么時候?!笨蓻]多久,原玉榮來了獅子口村,了解她家的情況后,讓她去服裝廠干活。后來服裝廠改成箱包廠,宋新麗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工作,如今已做到了管理崗位,兩個孩子一個正讀研究生,一個正讀大專,家里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
今年62歲的侯葉芝也曾是貧困戶,村里人介紹說,她有一年摔斷了腿,人們都勸她休息,可她坐著輪椅,仍堅持撿垃圾。記者采訪時問起這件事,她說:“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原書記剛來俺們村時就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城里閨女,來村里沒多長時間就曬得又黑又瘦,比俺們農(nóng)村人還像個農(nóng)村人。人家都這樣了,俺們再不好好干,真對不起人!”
記者采訪時,像這樣的貧困戶還有很多,時成龍、張高山、時中華等,他們說起原玉榮都滿懷感激。
2016年,獅子口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抗疫期間,她駐村幾個月沒回過一次家。后來她回家拿換洗衣服,門衛(wèi)說沒見過她,不讓她進小區(qū)。無奈,她只好給愛人打電話,讓愛人來領(lǐng)她回家
駐村6年來,原玉榮心里裝的都是獅子口村人,很少考慮自己和家人。
原玉榮的愛人魏華說,原玉榮自從駐了村,基本上就成了一個不回家的人,不僅平時在獅子口村,就連春節(jié)也不回家:“有一次她回來,我還在睡覺,她硬是把床上的褥子抽了出來,說要送給貧困戶。我拿她沒辦法,開玩笑說俺家出了個家賊。獅子口村勾走了她的魂,我和女兒只能靠邊站?!?/p>
原玉榮的女兒魏曼在中科院碩博連讀,寒暑假難得回來一次,原玉榮也抽不出時間陪她。
去年疫情嚴(yán)重時,原玉榮駐村里幾個月沒回過一次家。后來她回去拿換洗的衣服,走到小區(qū)門口,門衛(wèi)硬是不讓她進:“你說你是這個小區(qū)的,我都沒見過你。你要進也行,讓你家人來領(lǐng)你。”無奈,原玉榮只好給愛人打電話,讓愛人來領(lǐng)她回家。
說起對家人的愧疚,原玉榮數(shù)次哽咽,可她說:“看著獅子口村越來越富美,這一切,都值了!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