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慶,王正勇,唐 平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四川成都610500)
為滿足汽車輕量化及安全性能的要求,高強鋼板在商用車車架中應用越來越廣泛[1]。由于高強鋼板的成形性能差,板料沖壓成形后的彎曲回彈和扭曲回彈現象比較嚴重。Dynaform軟件是針對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的專業(yè)軟件。它可以預測板料成形過程中的破裂、起皺、減薄及回彈,從而對板料成形做出預測性評估[2]。本文利用Dynaform軟件對車架沖壓縱梁成形過程進行了分析,并與實際成形縱梁尺寸進行比對,經過不斷修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制件的長、寬、高輪廓為6,488×300×80mm,材料牌號為500L,料厚8mm,如圖1所示。
圖1 制件圖
該制件前后方向的落差為70mm,車架裝配完成后在折點位置需要落裝發(fā)動機及氣瓶支架,車架寬度方向上公差需要控制在±2mm,縱梁翼面需要平整,因此對沖壓縱梁高低差回彈控制有嚴格要求。沖壓縱梁成形尺寸受設備主缸壓力、下頂缸壓力、模具結構、潤滑情況、材料狀態(tài)等因素影響。其中,模具結構是影響縱梁成形尺寸,回彈量的關鍵因素。
在Catia軟件中對制件進行三維模型的建立,對縱梁數模進行修改,將鑲塊合并,如圖2所示,然后在Pro/E中提取模面,去除多余模面,將模型分成上模、下模、托板、定位銷4大功能塊(見圖3),并導入到Dynaform中。在板料成形模擬過程中,網格劃分得越細,得到的計算結果越精準,與實際成形結果越接近。但是,網格越細,需要的計算資源越高,計算時間延長。此縱梁模型尺寸長,劃分越細,需要的計算資源會超過Dynaform軟件本身上限。此次分析過程的最小網格大小為3mm。經計算R角上最少劃分3個網格,網格尺寸不大于4.18mm,3mm滿足要求。
圖2 模具三維圖
圖3 模面提取
此縱梁厚度為8mm,從厚度分析,采用體單元進行計算。材料為高強鋼,從材料分析,采用18#進行計算,在Dynaform中選取此材料。
縱梁成形設備為4,000t油壓機,凸模裝在4,000t設備滑塊上,由主缸提供動力。凹模固定在設備底座上的大模架內,托板放在凹模中間,隨下頂桿上下移動,托板上平面與凹模上平面平齊。設置好參數,當板料拉入凹模上面后,滑塊下滑帶動凸模體運動,凸模體與板料接觸后,與托板一起將板料壓緊,然后滑塊繼續(xù)下行,帶動凸模體-板料-托板下行,縱梁逐漸成形,在達到模具底部時,保壓一段時間,然后主缸泄壓,下頂桿帶動托板將縱梁頂出,凸?;氐匠跏嘉恢茫瓿梢粋€成形過程,如圖4所示。
圖4 縱梁成形過程
適當的提高凸模的虛擬模擬運動速度,不但可以提高運算效率,還能夠保證計算精度[3],根據計算機配置及實際運行效果,將凸模的虛擬運動速度設置為1,000mm/s,保壓時間設置為8s,摩擦系數為0.125。根據成形過程中測量下頂缸實時壓力,下頂缸頂出力統一設置為10kN。
完成前處理過程后,將模型提交到Dynaform軟件中的LS-DYNA求解器中進行求解。處理完后的有限元模型如圖5所示。
圖5 前處理完后的有限元模型
此次分析過程中,采用定位銷定位,以后折點位置向后300mm范圍為測量高低差基準面采用節(jié)點約束法進行回彈分析,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前折點處高低差最大為65mm,越靠前端位置,回彈越大,高低差越小。
圖6 模擬分析結果
針對模擬分析結果,就制件調試中高低差采用便攜式三坐標進行了實測,其結果如圖7所示。實測結果中同一縱梁,其高低差越靠前端位置,其回彈越大,高低差越??;不同縱梁,相同孔位處回彈趨勢一致,高低差大小不一樣,是由成形過程中壓力機實際壓力值不穩(wěn)定引起。
圖7 高低差實際測量數據
模擬結果與實際成形結果對比分析如圖8所示。圖8中模擬結果與實際成形結果高低差趨勢一致,越靠近縱梁前端位置,回彈越大,高低差越??;理論與實際對比的相對均值誤差最大在1.2~2.6mm以內。
圖8 理論與實測對比
(1)液壓成形設備在生產過程中,其壓力值存在波動,會對最終的成形回彈效果產生影響,導致制件穩(wěn)定性差。
(2)本次有限元理論分析與實際測量數值存在差異,與材料性能波動、摩擦系數、材料本構關系模型、設備狀態(tài)、模具狀態(tài)有關,但理論與實際縱梁回彈趨勢一致,可以為后續(xù)工作中不斷優(yōu)化參數與模具結構提供指導,進而提升模具設計效率與制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