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顏 佳,張玉霞,楊凱波
(1.揚州市職業(yè)大學醫(y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2.揚州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揚州 225000)
國內(nèi)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已成為抑郁癥高發(fā)人群。受新冠疫情影響,學業(yè)、就業(yè)壓力加重,更加劇了該群體的抑郁和焦慮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1-2]。開展健康有效的干預手段,預防大學生抑郁癥的發(fā)生已成為社會、高校的關注問題。
園藝療法最早始于古埃及,是以“園藝”活動作為媒介的“療法”。自1970年起,該療法先后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日本等國為身體和心理障礙的人提供幫助。近年,我國對園藝療法也開始了相關研究,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畸胎引產(chǎn)孕婦、兒童心理障礙患者的治療等,對抑郁癥人群的干預治療研究,也正處于起步階段[3-4]。大學校園普遍配套了較為成熟的綠化景觀,王茜等報道,校園綠地景觀對大學生群體生理和心理指標能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對大學生能起到壓力緩解和疲勞恢復作用[5]。本研究在校園內(nèi)對新冠疫情期大學生抑郁合并焦慮癥狀的人群實施了園藝療法,評估該療法的干預效果,為園藝療法的進一步推廣提供理論依據(jù)。
2020年7-8月,采取隨機抽樣法抽取揚州市Y高校在校生進行問卷評估,所有參與問卷的學生均排除了精神類疾病史,發(fā)放問卷548份,剔除無效數(shù)據(jù)后,獲得有效問卷511份,年齡在17~23歲。經(jīng)初篩和問詢后,擇自愿參加園藝療法的抑郁合并焦慮的大學生共98例,96例最終完成了全部研究。
1.2.1 抑郁和焦慮自評量表和生命意義感量表
采用Zung在1965年和1971年公布的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大學生的抑郁和焦慮情況進行初期調(diào)查及園藝療法的階段性評價,兩種量表應用廣泛,具有較好的跨時間穩(wěn)定性[6]。兩種量表皆分別由20個問題組成,15題為正向計分,5題反向計分,每個問題代表了一個癥狀,采用4級評分法,總粗分為20~80分,標準分用總粗分乘以系數(shù)1.25。借助問卷網(wǎng)平臺,以題目亂序的形式發(fā)放,并設定答題時間為10 min,要求調(diào)查對象根據(jù)自己一周內(nèi)的實際情況作答,無需多斟酌答案。SDS量表得分設定為四個區(qū)間,標準分25~52分為正常,53~62分、63~72分和73分以上分別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郁。SAS量表標準分也設為四個區(qū)間,25~49分為正常,50~60分、61~70分和70分以上分別為輕度、中度和重度焦慮。
采用Steger等人編制的生命意義感量表中文修訂版(MLQ),由10個題目組成,用7級評分,總分為10~7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命意義感越強,該量表具有很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和跨時間穩(wěn)定性[7]。
1.2.2 園藝療法的實施
2020年9-12月,對納入園藝療法的實驗組學生提供園藝觀賞、種植體驗、認領栽培、插花藝術(shù)等園藝活動項目,學生根據(jù)喜好選擇其中2種或者多種項目,制定活動計劃,每周一、三、五組織插花藝術(shù)、園藝欣賞、植物標本制作等戶內(nèi)活動,每周二、四、六開放種植體驗、認領栽培等戶外園藝活動,每人每周活動2~3次,每次時間1~2 h。參與園藝療法的實驗對象都簽署了知情同意承諾書,由事先組隊的專業(yè)指導團隊(由具備心理咨詢師、園藝培訓師和康復治療師資格的人員組成),指導園藝活動。在活動前明確了園藝療法的意義、時間、要求及安全事項,活動過程根據(jù)反饋的問題進行計劃完善。在實驗前、實驗8周后和實驗16周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SDS、SAS量表的評分,并對實驗組跟蹤進行MLQ量表評分。
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對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化結(jié)果進行一般統(tǒng)計學描述分析、方差分析、t檢驗、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P<0.01代表差異非常顯著。
本次抽樣調(diào)查的511名大學生SDS總分為40.00±9.35,SAS總分為34.87±7.59,SDS標準分為50.00±11.68,SAS標準分為43.58±9.49。抑郁癥狀的占44.4%,焦慮癥狀的占24.9%,抑郁合并焦慮癥狀的114例(占22.3%)。共98例抑郁合并焦慮癥狀的大學生愿意參與研究,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獲得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9人,中途各有1人退出,每組有效人數(shù)48例,兩組的年齡、性別、SAS和SDS標準分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隨著園藝活動的開展,SAS和SDS評分都在降低,在園藝活動開展8周后,實驗組SDS和S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皆為降低顯著(allP<0.05);園藝活動開展16周后,實驗組SDS和S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皆降低非常顯著(allP<0.01)。見表2、表3。將實驗組的SDS和SAS評分分別進行三個階段間的數(shù)值比較,差異都非常顯著(allP<0.01),事后經(jīng)多重比較得知,實驗8周SAS評分與實驗前相比降低顯著(allP<0.05),SDS評分降低非常顯著(P<0.01);實驗16周SAS或SDS評分與實驗前和實驗8周后的數(shù)據(jù)相比,皆為降低非常顯著(allP<0.01)。對照組SDS及SAS評分三個階段間對比,差異皆無統(tǒng)計學意義(allP>0.05)。
表2 兩組實驗前后SDS評分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SD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表3 兩組實驗前后SAS評分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SA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實驗組生命意義感MLQ三個階段的得分對比,差異顯著(P<0.05),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差異來源于實驗前和實驗16周數(shù)據(jù)對比(P=0.010)。對照組MLQ三個階段的得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allP>0.05)。實驗組MLQ評分在實驗開展16周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allP<0.05),其他皆無差異,見表4。
表4 兩組實驗前后MLQ評分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MLR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2020年下半年,揚州Y高校的大學生抑郁和焦慮狀況顯示,大學生的抑郁、焦慮情緒占比皆高于2020年初劉詩茗等人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同時高于2016年發(fā)表的一項針對中國大學生的Meta分析結(jié)果[2,8]。大學生抑郁和焦慮情緒的加重應該與新冠疫情持續(xù)、學校封閉式管理期延長有關。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測,新冠疫情將還會持續(xù)數(shù)年,因此各高校應重視后疫情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針對心理危機的群體開展有效干預。
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著園藝療法的開展,抑郁合并焦慮癥狀大學生的SDS和SAS評分皆有顯著水平的下降,且16周后SAS評分的變化比8周后更顯著;生命意義感MLQ及MLQ-S、MLQ-P評分皆有上升,8周后升高不顯著,16周后皆顯著上升。說明園藝療法對大學生抑郁、焦慮感以及生命意義感皆可起到具有時間累積效應的干預效果。
本研究中,園藝療法能起到緩解抑郁和焦慮癥狀的可能原因有:①芳香類中草藥植物的使用。本研究采用了芳香類中草藥植物中的薰衣草、香葉天竺葵、羅勒等,該類植物的揮發(fā)物能改善多種與睡眠有關的指標,具備提升睡眠質(zhì)量、安撫緊張情緒、舒緩壓力及利于精神集中等多種功效,實現(xiàn)抗抑郁和抗焦慮效果[9]。②運動干預。種植體驗、認領栽培等環(huán)節(jié)需要進行除草、澆水等體力活動,屬于非競爭性、有氧的運動。有報道稱,18周娛樂性運動項目對大學生抑郁癥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10]。③提高社會適應力。園藝活動融入了團隊協(xié)作,促進溝通交流,利于增強個體組織協(xié)調(diào)和社交能力,提高社會適應力和抗挫能力。④提高生命意義感。生命意義感代表了個體對生命意義的體驗狀態(tài),對追求生命意義或生活目的的積極程度。園藝活動使患者通過體會植物生長過程提升了感悟生命的能力,有助于增加生命存在意義感。通過花卉、盆景等作品的創(chuàng)作,提升自我滿足感和價值感,增加了生命追求意義感,從而實現(xiàn)個體生命意義感提升的最終效果[11]。
在新冠疫情持續(xù)、高校封閉式管理背景下,本研究為大學生抑郁癥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另有報道,園藝療法中選用芳香類中草藥在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方面也表現(xiàn)出良好的療效[12],提示了該療法存在更多潛在價值。但是,園藝療法對大學生抑郁癥狀的干預效果受到開展方法、活動強度、樣本量、持續(xù)時間、評價標準等多方面影響,因受客觀條件限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蓪@藝活動計劃、強度、時長、不同程度抑郁人群及代謝變化開展更深入研究,為大學生乃至更多抑郁癥人群的防治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