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石
今年47歲的她,從事醫(yī)護工作26年里,始終勇毅篤行“南丁格爾精神”,用愛心、細心、精心呵護著每一位病患。她歷經“非典”、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是眾多逆行者中的一員。她還是第48屆南丁格爾獎章的獲得者。
2003年,“非典”來襲時,她是所在醫(yī)院第一個請戰(zhàn),并堅守在一線的護士。當時,親友們擔心她去一線會被感染,都勸她中途請假,但她卻不肯,反而對親友們說:“我是護士,我不做逃兵。”
2008年,汶川地震時,她還在新生兒科工作。當她不顧個人安危,把病人安全轉運出來,又跑回去清理病房時,發(fā)現(xiàn)了監(jiān)護室里還有一個患兒,就趕緊包裹好患兒,抱著患兒和氧氣袋沖出了大樓。當患兒父親接過自己的孩子后,慚愧而感激地說:“難道你不害怕嗎?謝謝你,謝謝你……”
2020年1月,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再次于第一時間提交請戰(zhàn)申請,奔向了自己神圣的護理崗位。抵達武漢“戰(zhàn)疫”一線后,為了不受干擾和不讓家人擔心,她屏蔽了家人的朋友圈,主動要求當天參戰(zhàn),并立即組織7名隊員見縫插針地熟悉工作崗位和業(yè)務流程,確保讓所有隊友馬上進入工作狀態(tài)。
抗疫的第一天,在武漢市中心醫(yī)院后湖院區(qū),她所負責的病區(qū)從9名病人一下子陡增到30多人,樓道里咳嗽聲此起彼伏,病人情緒極不穩(wěn)定,有些病人甚至拒絕配合治療,她的心情難受極了。由于隔著厚厚的防護服,說話、操作都不方便,加上因語言不通而交流不暢,在大家都感覺力不從心時,她突然靈機一動,想起了飛機上送的祝???,就撕下日記本上的紙張,寫下了32張卡片:“病友們,您好!您一定要堅持,一定要配合,您一定行,我們會盡力救治您的……”拿著卡片的患者消除了恐懼、抗拒和悲觀,還豎起了大拇指:“你們來救我們,你們真了不起,謝謝你們!”
重癥區(qū)情況更加復雜,風險更大、感染的概率更高。重癥患者氣管插管的、戴呼吸機的、戴各種引流管的,大多生活不能自理,幫助他們吃飯穿衣、擦身翻身、端屎接尿就成了她工作的日常。為了防止患者壓瘡發(fā)生,她每隔2小時就給患者翻一次身。給昏迷的患者翻身時,擔心患者不舒服或者意外脫管,她就先翻頭和肩膀,再翻腰和臀部,再翻下肢,這樣翻一次身最少要兩遍才能完成。每給患者翻一次身,她都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是她從來都沒有偷過一次懶。為此,她被大家稱為“最愛待在病房里的護士”。
在重癥病區(qū),她還細心觀察和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飲食、睡眠、精神、心理等情況,以便及時進行個性化護理。她說:“我們不僅要讓患者遠離病毒感染,更要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币挥袝r間,她就會去病房和患者聊天,經常對患者說:“現(xiàn)在咱們都是一家人,我就是你們的家人,你們有啥事都可以跟我說說。”她成了患者的知己、貼心人。疫情結束回家之前,她還把自己能用的東西全部送給了武漢病區(qū)需要的患者。
“戰(zhàn)疫”期間,她經常不顧疲勞,利用工作之余的吃飯和晚上休息時間組織隊友學習、交流救治護理和疫情防控業(yè)務,一個個細節(jié)、一個個流程去探討。她的認真和嚴格,換來的是業(yè)務工作上患者“零投訴”,還確保了隊員的“零感染”,最終圓滿完成了援鄂任務。
2020年5月,她被甘肅省文明辦評為“2020年第一季度甘肅好人”;同年?9月,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前不久,她又獲得第48屆南丁格爾獎章。
她,就是脫亞莉,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護士長,一個勇于擔當、待患者如親人的醫(yī)護工作者。
脫亞莉在抗疫日記中寫道:“重任在肩,使命在前,國家有難,柔弱的女人也可以成為鋼鐵戰(zhàn)士?!痹谀嫘锌挂叩臍v練中,她以柔弱的雙肩和堅強的意志,擔起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拳拳大義,也充分詮釋了“南丁格爾精神”。
(編輯??高倩/圖 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