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鑫
暑假里,我閱讀了葉圣陶爺爺?shù)闹鳌兜静萑恕?,感覺受益匪淺?!暗静萑恕笔侨~圣陶爺爺筆下童話《稻草人》中的主人公,這個孤獨又可憐的“稻草人”通過自己的眼目,觀照慘痛的世情:可憐的農(nóng)婦、可憐的漁婦、可憐的自殺者、可憐的鯽魚等等。然而對于人世間的悲劇,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變不了。最終,在內(nèi)疚感與無力感之間糾結(jié)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間”。
文學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史,就是作家的成長史。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葉圣陶爺爺生活在一個不穩(wěn)定的時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國家經(jīng)歷了百日維新,但很快又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機。1911年10月15日,他的家鄉(xiāng)蘇州在辛亥革命中宣布獨立。次日,葉紹鈞找到老師章伯寅先生說:“清廷已覆沒,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請先生改一個字?!毕壬α诵φf:“你名紹鈞,有詩曰‘圣人陶鈞萬物,就取‘圣陶為字吧?!比~紹鈞滿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葉紹鈞在《小說叢報》第2期發(fā)表文言小說《玻璃窗內(nèi)之畫象》,署名“圣陶”。此后,他又把姓“葉”與筆名“圣陶”連了起來,成為聞名于世的筆名。這些早年生活對他有很重要的影響,使他心中充滿家國情懷,并投身于新聞和教育,希望為扭轉(zhuǎn)國家的命運貢獻一己之力。
所以,在我看來,這個“稻草人”并不僅僅是孤獨地站立在田野里的那個不會說話、不能表達的“稻草人”,而是葉圣陶內(nèi)心的真實縮影。他關(guān)心大眾百姓疾苦,所以筆下的“稻草人”看見孤苦無依的老太太失去了丈夫和兒子,眼睛也快盲了,好容易盼來了稻子的好年成,蟲災卻又來了,“稻草人”的內(nèi)心充滿了無限的可憐和痛苦;他敢于揭露社會黑暗,所以文中的“稻草人”看見漁婦的孩子得了重病,想喝水卻不能,漁婦一心打魚,自己累垮了,打到的魚也干死了,“稻草人”的心里充溢著滿滿的無奈和惋惜……其實,文中的“稻草人”就是葉圣陶,葉圣陶就是文中的那個“稻草人”。
一沙一世界,一水一人生。感謝葉圣陶爺爺,是他讓我了解了我們舊時代的痛苦和掙扎;感謝文中的那個“稻草人”,是它讓我學會了要勇敢正直,關(guān)心社會疾苦。我喜歡這個孤零零地立在田地之間的“稻草人”!
【教師點評】
葉圣陶的代表作《稻草人》是新中國第一本為兒童而寫的童話集,作者葉圣陶也是中國現(xiàn)代童話創(chuàng)作的拓荒者。正如文中所說: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史,就是作家的成長史。小作者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僅僅去讀故事,還通過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成長經(jīng)歷來幫助自己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
(指導教師 ?李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