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
古人常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钡@句話后面還有一段: “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庇纱丝梢?,在讀書行路的過程中,不僅是要去看去聽,還要去感受、體悟,而后隨手寫下的山水自然傳神。
對生活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我們來說,接收信息是常態(tài),知識面廣也是常態(tài),畢竟這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碎片化的信息充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行萬里”也成了常態(tài),科技發(fā)達的今天,很少有人沒有“行過萬里”。但是在當(dāng)今社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體驗感并不是更好,這個時代的人們太忙了,路上遇到的每個人都是步履匆匆:這個時代的節(jié)奏太快了,快到我們的靈魂被我們遠遠地甩在后面。
慢,有時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詞。大人總是說,這孩子,慢吞吞的,做事也不麻利。但是在這篇文章之中,我想說,在這繁忙的時代,你得讓自己慢下來,遠離喧囂的世俗,給自己的精神一個放松的機會。
在這個仍有陽光灑落的冬天,在落葉金黃的季節(jié),我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參加了一場于我來說很特殊的共享閱讀活動,感受到了閩臺文化的魅力,文化與文化的碰撞在我精神的樂園之中開出鮮艷美麗的花朵,豐富了我的精神樂園:文化與文化的融合變成那山間的清泉.滋潤了我貧瘠而又干涸的心靈。美味的食物撫慰了我疲倦的身體,多元的文化交流帶給了我精神的成長。
在匆忙奔走的日子里,聽一曲古琴、賞一場畫展、制一份書簽,是多么令人快樂的事情。藍天白云之下,微風(fēng)拂過你的面頰,陽光灑落在你的背上,面前有古樹相伴,靜靜地讀上一本書,了解那些閩臺文化的交流和傳承,是多么愜意?。〔徽f手里的書,面前的古樹便是一份意外的驚喜,它的樹齡有650多年了,看著它厚實的樹皮,仿佛看到了人世間的滄桑變幻;摸著它粗糲的枝干,感受到了彼此之間靈魂的震顫,仿佛想到了它年少的時候,樹旁也有稚子相伴。
兩岸共享閱讀活動首先是在龍人古琴書院舉行,兩岸交流是主題,龍人古琴書院是地點。文化與文化的交流給了我精神的滿足,而聆聽琴聲則給了我感官的愉悅。琴聲悠悠然,隨我到天際。隨后,參觀琴制作的過程則給了我新的感受,帶領(lǐng)我走向了新的世界。我想,如果將制琴與我成長的歲月對應(yīng),讀書是我的“十年磨一劍”,琴莊中他們堅守的便是“七年制一琴”,那種認(rèn)真的匠心對我們這個快速的時代是多么重要。欣賞一塊木頭變成琴的過程,便是一場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旅行。
夜晚是白日的延續(xù),也是思維生根發(fā)芽的開始。晚上,我們舉辦了一場交流會,在交流、聆聽的過程之中了解文化的傳承和碰撞,時光流逝中感受環(huán)境和文化的改變。在曹放先生的講解之中,文化發(fā)展的脈絡(lu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曹放先生還給我們欣賞了昔日的地圖,密密麻麻的文字和陳舊的顏色,讓舊日的氣息在空中飄散,仿佛時空扭轉(zhuǎn),我已經(jīng)置身于那個樸實而又純真的年代。
在悠然的琴聲和閩臺的交流會后,白色又成了我記憶中的主色調(diào)。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shù)中心的展覽是閩南著名的攝影展覽,一幅又一幅的照片,放在潔白、立體的空間里,把青春、成長、快樂的瞬間都定格在那一刻。讓觀看者從中去感悟,從圖片的排列中領(lǐng)悟攝影者思想的變化、拍攝技藝的成熟。書簽的制作又是一場新的體驗,在繪制自己喜歡的圖案的過程中,個人的思想愛好蘊藏在圖案之中,個人的綿綿情思也從手與紙片的接觸中不斷傾瀉而出。
閩臺交流,不只是一場身體的旅行,也是一場心靈的旅行。在繁忙的時光中,聽一曲古琴、讀一本書、賞一場畫展、制一張書簽,在交流的過程中放松自己,讓自己盡情地徜徉于山水之間,翱翔于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是用空間的公里數(shù)來衡量的,而是在你行的路之中,落于心靈的精神園地中的思想感悟。這次的交流,于我來說,便是身心皆愉悅,心靈在路上,未來亦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