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秦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p>
一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
九月,城市里的陽光還曬得有些黏人,我搭上了“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共享閱讀季”的大巴,躲進了安溪云嶺茶莊園的秋。
一路寂靜,晨起的疲倦隨著小車的顛簸變成一陣陣困意席卷而來。再抬眼,便是一片煙霧繚繞的青山了。我忽而有些慶幸,這雙每日沉浸在電子屏幕前的雙眼,終于能得到片刻的安寧。安溪以茶聞名,就連路過的矮房旁、小田地里都栽種著茶樹,仿佛隔著車窗就已經(jīng)能聞見隱約的茶香。
抵達目的地時已是晌午,雖然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計,但還是不免被遠處茶山的美景吸引。山頂被云霧遮掩著,云霧隨風而動,山頂若隱若現(xiàn),宛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我們的到來是否驚羞了她呢?莊園旁更是就勢栽種了一座茶樹迷宮,漫步其間,淡淡的青草的芬芳,混雜著兩旁散發(fā)的幽幽茶香,聽著蟲鳴聲,心中一片安寧。茶香,是撫慰人心的味道。
《等茶》,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茶。共享閱讀季的主題當然離不開閱讀,夏煒老師的創(chuàng)作分享當屬此行最大的收獲。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品茶,既是品味人事,也是品味人生。在這個浮躁的快節(jié)奏生活里,我們一味地追趕前行,也許錯過了許許多多的美景。一撮茶,一壺清水,時光就在氤氳的茶香里慢了下來。伴著茶香,在閱讀分享中大家也漸漸敞開了心扉,互相分享自己的領悟和體會。茶香,是貼近人心的味道。
制茶。安溪烏龍茶的制作工藝,分為萎凋(曬青)、搖青、炒青、揉捻、烘焙。帶上斗笠,背上采茶的小竹簍,我們也體驗了一把采茶的樂趣。從采摘到制茶,每一道加工,每一次揉捻,都讓茶葉增添了一抹茶香。正是經(jīng)過了千番捶打、萬番揉捻,才終于得到了形如觀音、茶香濃郁的好茶。 《孟子》有云: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人生亦如茶,我們如同一片脆嫩的茶尖,在人生的磨煉中砥礪前行,成就平凡而偉大的一生。茶香,是豐富人生的味道。
秋夜。經(jīng)過了一天的分享和實踐,團隊的相處氛圍越發(fā)融洽。淅淅瀝瀝的雨點開始悄悄地落在地面,然后傾盆而下。捧一杯茶,坐在露臺的傘篷下聽雨的聲音。涼意伴著風雨而來,卻澆不滅大家的熱情。秋天雨夜的第一場演唱會就這樣熱烈地喧鬧起來。門外是悠揚不斷的歌聲,門里是一場場和“狼人”的博弈。在這里,我們以茶會友,以歌會友,以游戲會友。茶香,是溫暖彼此、拉近彼此距離的味道。
臺灣青年,大陸青年,都是祖國新生代的中堅力量。一道淺淺的海峽,隔不斷兩岸的緊密聯(lián)系,也阻擋不了兩岸人民互相交流的愿望。我們一同沐浴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光輝中,汲取著傳承中的養(yǎng)分,努力伸展自己的枝丫。 “第四屆海峽麗岸青年共享閱讀季”是以文化為切入點,讓我們加深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對于推動兩岸骨肉同胞的交流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我相信,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將會更加牢固,不斷發(fā)展!“無由持一碗,寄與故鄉(xiāng)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