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廣偉/河南省上蔡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638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豬肉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這就導致豬場的不斷擴大發(fā)展,集約化、規(guī)?;呢i場越來越多,規(guī)模的擴大就需要飼養(yǎng)良好的種公豬和種母豬,提升飼養(yǎng)管理水平。
1.1 合理飼養(yǎng)種公豬的飼養(yǎng)需要給其提供充足的蛋白質飼料,只有蛋白質達標,公豬的精液才能夠合格。通常蛋白質水平控制在 16%~17%為佳。還需要給公豬提供充足的能量性飼料以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鈣磷比例較為重要,通常鈣磷比例為2∶1為最適宜。能量性飼料添加量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否則公豬過瘦或過肥都會對公豬產生不良影響。能量的飼料的含量應當占有日糧總量的50%,每天添加2~3 次,每天應當控制在3kg 以內。
1.2 科學管理公豬的管理應當在單獨的圈舍內,圈舍的地面必須平坦,墻面也需要光滑并且結實。圈舍需要有保溫作用,確保舍內冬暖夏涼。由于氣溫的高低會對公豬的性欲和精液質量都產生影響,因此,必須做到種公豬舍內溫度保持在合理區(qū)間,相對恒定。種公豬養(yǎng)殖適宜的溫度范圍在18~22℃之間。還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能夠將舍內的有害氣體排出,吸收進新鮮空氣。公豬需要專人來管理,不允許隨意更換人員。工作人員要給公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飼喂、運動等都有相應的時間,不應隨意更換時間。種公豬每天應當有一定時間的運動,不僅可以在豬舍內運動,還要到戶外的運動場內進行運動。通常冬季在中午氣溫較高的時間運動,而夏季則應當在早晚天氣涼快的時間段內運動。公豬的運動應當保持在4h 左右。這樣可以提升公豬體質,增強食欲,減少發(fā)生蹄病的幾率,還能夠提升其性欲,確保精液的品質。公豬要定期檢查精液的質量,尤其是用于人工授精的種公豬,要對其精液的活力和密度都進行檢查,通常活力要保持在0.6 以上,而密度需要大于1 億/ml。如果在兩次檢查后,其精液均不能夠達標,則公豬應當淘汰。青年種公豬在最初的精液要棄去,等檢測合格后再應用。
1.3 調教利用通常后備種公豬需要在6~7 月齡時進行調教,調教需要在寬敞、平坦、不滑的地方進行。這樣可以避免公豬受到損傷。當種公豬生長至10 月大小時,可以用其和母豬進行配種,最初公豬不會配種,需要人工輔助。讓公豬的陰莖能夠插入到母豬的陰道內,并完成射精的過程。飼養(yǎng)管理人員在進行調教時需要態(tài)度和藹,輔助操作動作輕盈,這樣可以避免對種公豬產生應激,對管理人員恐懼。對10 月齡以上的公豬,當體重也達到90kg 的標準后,即可對其采集精液。剛開始采精的后備公豬采精次數要少,每周1~2次為宜,超過1 歲的公豬每周可以采精2~3 次。處于壯年期的公豬采精次數可以更高,每周采精7~10 次。在配種的高峰期,可以在早晚分別采精,但連續(xù)采精2~3d 后需要休息1d。公豬通常使用年限為3 年,在3 年后需要根據情況適時更換公豬。本交公母豬的比例為1∶25~1∶30,而人工授精公母豬比例應當為1∶200~1∶300。
2.1 空懷期的飼養(yǎng)管理空懷期的母豬是調節(jié)體況的一個階段,可以為下一次妊娠做好準備。這是由于母豬經過產仔和泌乳,體重一般要減輕22%~30%。在空懷期就需要幫母豬恢復膘情,增強體質。如果母豬在斷奶時能夠保持原來膘情的80%左右,則可以通過增加日糧的營養(yǎng)物質達到恢復膘情的效果,這樣在經過1~2 周的時間,母豬就可以正常的發(fā)情和配種。
2.2 妊娠期的飼養(yǎng)管理妊娠期的母豬在采食量方面會有所變化,呈現出前期采食少,后期采食多的狀況。在不同的季節(jié)也應當對母豬的營養(yǎng)加以調整。在冬季,母豬的脂肪燃燒較快,會對母豬的身體產生影響,需要提升飼喂量,以幫助母豬御寒,還不至于掉膘。在夏季,母豬常會由于炎熱而食欲下降,這就需要給其提供充足的飲水,并在飲水中添加足量的維生素。妊娠期間的母豬如果出現一些行為異常,必須要避免藥物對母豬的免疫力的破壞。
2.3 臨產期的飼養(yǎng)管理在母豬接近生產的時期,要注意多觀察母豬的情況,根據情況進行合理飼喂,尤其是不能飼喂過量,防止母豬在采食過量后會導致胃腸道對子宮的擠壓,導致胎兒出現死亡情況。要讓母豬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可以促進其消化。在臨產期,母豬發(fā)生乳腺炎的概率明顯增加,養(yǎng)殖人員需要定時對豬舍和分娩舍消毒。最好是在2~3d 消毒1 次。接近分娩時,要準備好接生工具,包括藥物和器械,待分娩后,要采用藥物的方法促進母豬體內胎衣和其他物質的排出。促進子宮盡快進行恢復。
2.4 哺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母豬在分娩后,不要立即飼喂,僅給其提供水溫適宜的飲水。到分娩后的第2d 開始飼喂,飼喂量為1.5~2kg。這樣可以讓母豬逐漸開始恢復。在哺乳期間,種母豬的體重會下降,可增加富含蛋白質的飼料,使種母豬不僅能分泌乳液,也能良好地維持自身身體狀況。當仔豬生長發(fā)育到一定階段后,要對其進行斷奶,給仔豬斷奶要防止母豬發(fā)生乳房炎,如果已經發(fā)生,要及時治療,避免母豬患病后導致生產性能下降甚至會危及生命。
3.1 提升環(huán)境條件在種豬的飼養(yǎng)過程中,要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控制。防止環(huán)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過多而威脅到種豬的健康。圈舍內要常打掃,勤清糞,將其中的有害物質清除出去。這些物質長期存在會滋生病原。清掃要做到全面和徹底。在打掃完成后進行消毒,消毒應當對每個角落都消毒到位,不能留有死角,而且消毒液的配制應當達到標準濃度。消毒使用藥物要進行輪換,避免長期應用同一類的消毒藥物。消毒不僅要對圈舍進行消毒,還需要對進入生產區(qū)的人員和車輛等消毒,人員在進入時,需要更換衣物,并通過紫外線燈進行消毒。車輛消毒是在車輛進入時將車輪通過消毒池,而后對車身進行全身噴灑。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3.2 進行疫苗接種在種豬在進入種豬舍前需要進行全面的檢查,防止其攜帶病原。而后要根據當地的發(fā)病情況給種豬制定出科學的免疫程序,按照免疫程序定期對種豬進行接種。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當停止疫苗的注射,并對豬進行隔離觀察。
3.3 驅蟲工作種豬要每年定期進行驅蟲工作,給種豬驅蟲時需要應用廣譜的驅蟲藥物進行驅蟲,可以將體內外的寄生蟲驅除,防止發(fā)生寄生蟲病影響種豬的利用。
種豬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飼養(yǎng)過程中必須按照規(guī)律對其進行科學的飼養(yǎng)和管理。這樣才能夠達到最大的利用度和發(fā)揮出其生產性能,可以為養(yǎng)殖場的健康良好發(fā)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