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魯明
眾所周知,飛機在向上爬升時,都會呈現(xiàn)“抬頭”的姿勢,但很少有人知道,抬頭的角度里竟然隱藏著“保命”的科學。
2009年,法航447號航班在航行途中遇到極端雷暴天氣。飛行員試圖上升高度躲避突如其來的異常,但無論他如何操縱拉桿,飛機都“不聽話”,不但沒有上升高度,反而以每小時200公里的速度墜落大海,機上228人全部遇難。
事后,官方從飛機黑匣子中解讀的信息表明,飛機遇難前曾產生了3分30秒的失速。所謂失速,通俗來講就是飛機抬頭的角度過大,超過了臨界狀態(tài),導致升力突然大減,飛機失去控制。
法航447號航班發(fā)生事故前,客機自動駕駛系統(tǒng)自動停轉。機上的兩名飛行員在慌亂的狀態(tài)下,做出了致命的操作——在拼命拉桿的過程中,飛機抬頭的仰角變得越來越大,直到某一刻突然超過臨界狀態(tài),飛機立刻產生了失速現(xiàn)象導致墜毀。
那么,飛機的仰角要控制在多少度以內才不會失速呢?
不同的飛機會有不同的要求,就我們平時乘坐的客機而言,當飛機爬升時,機翼允許的最大仰角只有15度左右,如果角度過大,就會產生失速,甚至墜毀。
這就是飛機失速的慘痛教訓:凡事都有個臨界點,做什么都別過頭。
(田龍華摘自《華聲文萃》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