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趙鵬
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穿過白山市靖宇縣城,沿222國道向西南行進6公里,到達目的地——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進入園中,我們在楊靖宇石像前深鞠一躬,然后緩步走下象征將軍最后奮戰(zhàn)118小時的118級臺階,來到河邊的一棵杉松樹前。此樹叫“常青樹”,旁邊的石碑上記載:“楊靖宇將軍壯烈殉國前在此地,以此樹為掩體,與敵激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壯烈殉國。原樹是一棵直徑約0.6米粗的扭筋棫樹(別名扭筋子),后因年久干枯朽爛。靖宇人民于1965年春,將這棵杉松樹移植此處,用以緬懷先烈,意喻將軍英靈永存,萬古長青?!?/p>
雖說“常青樹”不是與將軍并肩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的“戰(zhàn)友”,但它身上的彈孔,依然向人們訴說著那場戰(zhàn)斗的慘烈。兩面青山,澗水一灣;松濤蕩起,細雨漣漣。觸摸著彈孔,我們的思緒回到了狼煙四起、殺聲震天的年代……
一切要從日偽當局的“大討伐”說起。
1938年末,楊靖宇率抗聯(lián)一路軍在老嶺山區(qū)突圍成功后,開始在樺甸和濛江(今靖宇縣)一帶活動,接連的勝利使3000將士備受鼓舞,士氣高漲。美中不足的是,在1939年6月上旬的樺甸老營溝戰(zhàn)斗中,楊靖宇不幸腿部負傷。1939年10月,日偽當局開始在東、南滿地區(qū)進行“大討伐”,集結偽滿洲國內駐扎著的全部日軍和偽軍約2.5萬兵力,目標直指楊靖宇領導的抗聯(lián)第一路軍。針對急劇惡化的斗爭形勢,楊靖宇決定第一路軍各部實行化整為零、分散游擊的方針,以保存實力,避免遭受毀滅性打擊。由于敵軍的阻隔,楊靖宇和抗聯(lián)第一路軍徹底失去了衣食來源。面對強大的敵人,腿傷一直未好的楊靖宇率部與敵人不斷周旋。他們在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里煎熬,赤足行軍在雪地上,空腹與敵人戰(zhàn)斗,常常幾天幾夜不能合眼。極端的困難使部隊大幅減員,“因凍餓而死及殘廢者,不下于戰(zhàn)場傷亡之數(shù)”,到1939年末,抗聯(lián)第一路軍只剩1000人。
到了1940年初,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1月21日,警衛(wèi)旅一團參謀丁守龍在濛江馬家子南被偽通化省警察大隊捕獲。被捕后的丁守龍變節(jié)投敵,將掌握的情況向日偽頭目和盤托出。欣喜若狂的日偽軍將兵力增加到4萬余人,由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親自指揮,在數(shù)架飛機的配合下,向楊靖宇及抗聯(lián)第一路軍總部展開瘋狂圍攻。
面對敵人的死纏爛打,楊靖宇指揮部隊在濛江西部、輝南東部山區(qū)連日與敵作戰(zhàn),甚至一日數(shù)戰(zhàn)。1月28日,楊靖宇率部轉戰(zhàn)到輝南縣馬屁股山。他帶領警衛(wèi)旅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敵人,掩護各部隊分頭轉移,成功突圍。然而,楊靖宇與警衛(wèi)旅失去了聯(lián)系,身邊只剩下特衛(wèi)排60余人。2月1日,又一個叛徒出現(xiàn)了。特衛(wèi)排長張秀峰攜帶現(xiàn)金、槍支及多份機密文件,向五斤頂子偽森林警察隊投降。張秀峰投敵后,進一步暴露了楊靖宇及抗聯(lián)第一路軍總部的行蹤。到了2月12日,楊靖宇身邊只剩7人,還包括5名傷員。為了讓傷員隱蔽,他決定帶著朱文范和聶東華兩名戰(zhàn)士引開敵人的兵力。雖然2月16日成功突圍,但楊靖宇的左手被擊傷。
此時,最大的困難是饑餓。三人只能挖出草根、扒下樹皮充饑,甚至連衣服上的棉花也不放過。2月17日夜,楊靖宇讓朱文范和聶東華二人帶上現(xiàn)金、手槍和自己的印章,到山邊屯子里弄些給養(yǎng)。次日,二人遭遇敵軍,英勇犧牲。楊靖宇徹底陷入了孤軍奮戰(zhàn)的境地。
茫茫林海,天寒地凍。楊靖宇孤身一人在雪地里艱難跋涉。饑餓令其眼冒金星,傷口始終隱隱作痛,腳下的鞋早已破爛不堪,他快到了體能極限。從榆樹上扒下一塊樹皮,挑出嫩的放入口中,伴著苦水強咽下去。此時,一種不祥的預感向楊靖宇襲來。
2月22日晚,楊靖宇來到濛江縣城西南6公里處保安村三道崴子的一個破窩棚里,他已嚴重感冒,需在此處度過一晚。記者翻看萬年歷時發(fā)現(xiàn),這一天恰好是正月十五。不知道孤獨的他有沒有想念家人、想念戰(zhàn)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在饑餓與病痛的折磨中,奄奄一息地躺在冰冷的地上。也許,他已經(jīng)沒有力氣挖草根、扒樹皮了,只能從破碎的棉衣上扯下一團棉花塞進嘴里,就著雪一起吞下。
2月23日,上午10時許,楊靖宇隱約聽到不遠處有人說話。原來是4個上山打柴的村民。楊靖宇喊住他們,乞討食物。4個人被奄奄一息、面色憔悴的楊靖宇嚇了一跳,他們很為難——敵人為切斷糧源,早已要求“進山砍柴的人絕對不許攜帶午飯”——他們身上根本沒有食物。楊靖宇掏出錢,委托這四位村民幫忙購買糧食和棉鞋。誰承想,4人中為首的是偽牌長趙廷喜,他一下就猜到了楊靖宇的身份,便說:“你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不會對投降者殺頭的?!甭牭竭@句話,楊靖宇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只是平靜地說了句:“我是中國人啊,不能做這樣的事情。如果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咱們中國就完了?!?/p>
趙廷喜佯裝答應楊靖宇的請求,下山之后便向偽警察所告了密。
時間一點點過去,到了下午4時許,楊靖宇等來的不是糧食和棉鞋,而是岸谷隆一郎帶來的200多名日偽軍。雖然他及時轉移,試圖隱蔽起來,但很快被敵人發(fā)現(xiàn)。強忍饑餓和傷病,楊靖宇奮起反抗。他雙手持槍,打一槍轉一處,最終被逼到一條河旁。
“怎么抵抗也沒有用了,快投降吧!”敵人沖著他大叫著。楊靖宇的回答只有子彈。敵人繼續(xù)向他逼近,100米、70米、60米,最終形成了半徑50米的包圍圈。
敵人繼續(xù)勸降,但楊靖宇借助一棵大樹的掩護,依然在還擊。過了20分鐘,一顆子彈打中他的左手,啪嗒一聲,手槍落地,他只好右手單獨持槍應戰(zhàn)。此時,敵人放棄了生擒的打算,一時間,所有的武器一齊射向楊靖宇的藏身處。下午4時30分,兩發(fā)子彈接連擊中了楊靖宇的胸膛。年僅35歲的楊靖宇身體朝前一撲,一代抗日英雄就這樣倒在了他深愛著并為之奮斗終生的中華大地上。
楊靖宇倒下了,敵人卻不敢靠近。過了許久,他們找來一塊門板,把楊靖宇的尸體放到門板上立起來,拍了一張照片。
岸谷隆一郎很想知道,斷糧多日的楊靖宇是如何堅持下來的。當楊靖宇的腹部被切開,所有人都驚呆了,因為在他的胃里全是尚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岸谷隆一郎不由得贊嘆道:“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
隨后,敵人將楊靖宇的遺體拉回濛江。在濛江,他們砍下楊靖宇的頭顱,裝在一個有玻璃的木匣內,送往偽滿洲國首都新京(今長春)。
尚德明志改初名,克厲驅倭統(tǒng)義兵。林海誘敵排巧陣,雪原攻略設迷宮。孤身悍戰(zhàn)刑天怯,枯草充饑日首崇。喋血斷頭豪氣在,精神不朽傲青松。楊靖宇將軍,向死而戰(zhàn),以身殉國,英名彪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