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潮
【訓練主題】
我們每天可能都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區(qū)里鍛煉身體的爺爺奶奶,學校里的老師、同學,公交車司機,維持交通秩序的交通警察……從這些人當中選擇一個人,把他的特點寫具體。
【指點迷津】
這是一道寫人的作文題。寫人的作文一般是通過對人物在事件中的行為、活動的細致描述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品格和個性,你可以寫一個或幾個典型事例,可以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進行細致的描寫。
那么,怎樣才能寫好這篇作文呢?下面教大家三個寫人物的妙招。
妙招一:外貌抓特征。
寫人的文章中,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并非可有可無。外貌描寫對于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凸顯人物的形象、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描寫人物的外貌時,一定要緊緊圍繞人物的特點、品質來進行,最好能像畫簡筆畫一樣,通過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人物的外貌特征。接下來請看作家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片段:
他穿一身舊制服衣裳,高大的身板有些單薄。一張瘦條臉上,栽著一些不很稠密的胡須,由于臉色顯出一種病容似的蒼白,那胡須看起來倒黑森森的。他實際上除過氣管有些毛病外,身體并沒有什么大病。只是因為多年來體力勞動少些,身板才顯得單薄了一些。
作家采用了簡筆勾勒的手法,從身板、臉形、胡須等方面,刻畫出了人物瘦削這一外貌特征,生動鮮明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形象。
妙招二:事例顯特點。
寫人的文章要通過典型事例來凸顯人物的個性特點,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思想與品質。所謂典型事例,就是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思想、品質的事例。人物特點最能從其所做的典型事例中表現(xiàn)出來。在寫人物典型事例時,要細致地描寫能夠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心理活動。寫好了這些,人物特點就會凸顯出來,人物形象就會生動起來。請看一位小作者的習作《粗心老媽》片段:
一天中午,她帶我去村里的小商店買東西。路上,我笑嘻嘻地叮囑她:“老媽,你總不會像上次那樣忘記帶錢吧?”老媽摸了摸口袋,笑呵呵地說:“你放一百個心吧,這次一定不會的,你老媽還沒到七老八十的年齡呢?!钡搅松痰辏蠇屇昧艘粭l毛巾和一些水果糖??墒堑鹊礁跺X的時候—你猜怎么著?老媽把手伸進衣兜里一掏,掏出來的竟是一沓我寫過練習題的草稿紙。老媽紅著臉尷尬地對售貨員阿姨說:“真不好意思,又忘記帶錢了。東西我先拿走,錢下午我給你送來。”我揚著小腦袋,調皮地問她:“媽,您老不是說帶著錢嗎?怎么沒帶呀?”老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釋說:“我昨晚把你的草稿紙當作錢裝進衣兜里了?!?/p>
習作片段細致地描述了老媽因為粗心忘記帶錢這樣一個典型事例,通過細致地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凸顯了老媽“粗心”的特點,讓人印象深刻。
妙招三:細節(jié)突形象。
在寫人的文章中,描寫人物的典型事例時,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細節(jié)進行刻畫,不僅能夠充實文章的內(nèi)容,而且能夠凸顯人物的個性特征,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語言細節(jié)描寫是對人物獨白和對話的細節(jié)描寫,語言細節(jié)描寫必須符合人物個性,揭示出人物獨特的個性特征。動作細節(jié)描寫則要抓住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及其變化特征的鮮明的行動細節(jié)來描寫,要注意選用表現(xiàn)行為、動作的動詞,精心選擇最能表現(xiàn)人物情態(tài)的詞語,讓人物自己的動作行為細節(jié)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特征。人物神態(tài)與心理細節(jié)刻畫也一定要緊緊圍繞人物的特點進行。請看作家施耐庵《水滸傳》中的片段:
武松見大蟲翻身回來,就雙手掄起哨棒,使盡平生氣力,從半空劈下來。只聽見一聲響,簌地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下來。定睛一看,一棒沒劈著大蟲,原來打急了,卻打在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著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蟲咆哮起來,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兩堆黃泥,成了一個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蟲一直按下黃泥坑里去。那只大蟲叫武松弄得沒有一些氣力了。武松用左手緊緊地揪住大蟲的頂花皮,空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氣力只顧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蟲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鮮血來,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只剩下口里喘氣。
作家抓住武松打虎的一系列動作細節(jié)著力進行刻畫,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武松的英勇性格,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武松勇武機敏的英雄形象。
【佳作展示】
愛搞笑的趙老師
江蘇省興化市超越英語學校六(2)班 陸昕萌
我們的語文老師趙老師五十多歲,中等個兒,微胖的身材,濃眉大眼,既魁梧又文雅,頗有些相聲演員牛群的風范。他是個非常愛搞笑的人。課堂上,他經(jīng)常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逗得我們捧腹大笑。
記得那天學習《白楊》這一課。他先講了一會兒課文,接著便指導我們做練習。當講到填寫課文作者這一欄時,他突然冒出一句:“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袁鷹,還是‘扁鷹?”剛開始,我們都沒反應過來。待大家恍然大悟后,一個個趴在桌上大笑不止。笑過,我們高聲回答:“袁鷹!”嘿,你可別說,經(jīng)他這一搞笑,我們都把作者牢記在心了。
還有更搞笑的呢!那天下午上自習,趙老師給我們講習題。講課中途,他發(fā)現(xiàn)寧銳同學一直在埋頭抄黑板上的答案。趙老師笑了笑,在黑板上公布了下一題的 “標準答案”。寧銳一見,趕緊接著照抄。我們這群“小懶蟲”也有樣學樣急忙抄起來??墒牵?,大家發(fā)現(xiàn)有些不對勁,似乎大家又中了趙老師的“計”,我們哈哈大笑起來,有人還驚呼:“趙老師真是太搞笑了!”趙老師慢騰騰地挪動著微胖的身體,瞪大雙眼,故作驚訝地連聲問:“怎么了?怎么了?你們怎么都笑成這樣了?”課堂里又爆發(fā)出一陣笑聲,我們高喊:“老師,您把‘諸葛亮寫成‘豬哥倆了!”他這才急忙走過去,仔細看了看,裝出一副很懊惱的樣子,說:“呀!原來是這樣!我人老了,腦子不中用了,還是你們聰明!既然你們發(fā)現(xiàn)我寫錯了,我改正過來就是?!闭f罷,他便擦掉原先的字,工工整整地寫上“諸葛亮”三個字。趙老師是真的犯了這么“低級”的錯誤嗎?才不是呢!他是用這種方法提醒大家認真聽講,不能一味地抄標準答案不去思考。
說來奇怪,自打趙老師當上我們的語文老師后,我們都喜歡上了語文。上次年級統(tǒng)考,我們班的語文考試成績竟然一躍成為全校第一!愛搞笑的趙老師不僅帶給我們快樂,還使我們收獲了成功。
點評:小作者這篇習作先簡要介紹了趙老師的外貌特征,交代了人物“愛搞笑”的特點;接著通過兩個典型的事例,尤其是第二個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進行描寫,突出表現(xiàn)了人物“愛搞笑”的特點。結尾照應了開頭與文題,升華了習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