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泉
母親養(yǎng)雞
大集體時代,農(nóng)村個體經(jīng)濟受限制,而養(yǎng)雞卻是被允許的,因此家家戶戶都把養(yǎng)雞作為一項重要的副業(yè)。小時候,我常常看到母親為養(yǎng)雞的事而忙碌。
三月初,是孵化小雞的最佳時段。母親開始留意抱窩母雞并儲備種蛋。選擇母雞的方法,是在雞窩里放幾個用蛋殼做成的假雞蛋,若有母雞臥在上面打盹,逗一下它,會大叫且啄人,這就是合格的母雞。一旦選中,母親就會對它的飲食特別優(yōu)待,別的雞吃谷,母雞吃米,喝米湯水,這是為了讓它更加壯實,以保持良好體溫。種蛋,要大小適中,還必須是新生蛋。孵化一窩雞崽需要十五至二十個雞蛋,一個春季,母親會同時侍弄三到四窩。自家的新雞蛋不夠,就借鄰居家的,或用舊雞蛋跟鄰居家交換,母親覺得以舊換新,人家吃了虧,總是酌情多給一些。孵化雞窩多用二號陶盆,印象中,母親所用的陶盆都是用麻繩捆綁固定的破舊陶盆,在里面鋪墊上適量的麥秸。春季的麥秸是稀有物件,很難找,母親會在上年收麥時候特意留下一些儲存著,麥秸的保溫性比稻草要好。把備好的種蛋放進去,母雞會主動地?fù)渑P在上面盡“孕婦”之責(zé)。母雞抱窩期間,母親每天要翻蛋,調(diào)整種蛋的方位角度,使其受溫均衡。一個星期后,母親還會把種蛋拿出來,一個一個地對著光亮照看。我曾問母親這樣看的緣由,母親說,看能不能生出小雞崽來,不能就取走,避免浪費。二十一天后雞雛破殼而出,母雞下窩,帶著一群小雞崽在院前覓食;雞崽再大一些,就走到院外的青草地上捕蟲吃。為避免與別家的雞崽混淆,母親把雞崽涂上顏色,最好看的是粉紅色,一群走動的雞仔就像是一片流淌的花朵。
雞崽很容易生病。有句俗語:“要想養(yǎng)好雞,半個土獸醫(yī)?!币馑际丘B(yǎng)雞是需要具備一些獸醫(yī)知識的,母親沒文化,也不懂獸醫(yī),她給雞看病的本領(lǐng)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雞崽常見病有支氣管炎和雞白痢。治雞白痢要用一種叫“雞屎藤”的植物,葉片如柳,開著喇叭一樣的小白花,要到村西十多里的山岡上采摘回來,放在開水鍋里煮上一頓飯的工夫,成為湯藥。給小雞灌湯藥很不容易,母親別出心裁,用牛皮紙(當(dāng)時包裝化肥用紙)做成小袋子,然后用一根細(xì)竹管一頭插入紙袋,一頭放入小雞口中,再輕輕捏擠紙袋,湯藥就很順利地進入小雞肚里,十之八九都能治愈。治療支氣管炎要用蜈蚣、杏仁、大青葉等。蜈蚣要在潮濕的斷磚之下碰運氣找;杏樹我們村沒有,要到鄰村去打聽查看;大青葉只有在荒山野外的雜草叢中去尋覓。
在全村,母親養(yǎng)雞成活率是最高的。春天養(yǎng)的雞崽到秋天就可以下蛋。我們家的雞蛋大都被母親提到供銷社去賣錢了。我們兄弟姐妹多,自然用錢的地方也多,上學(xué)的學(xué)費,看病的藥費,差不多都要用雞蛋賣錢來解決。上初中時,我看見同桌有一支紅藍兩用的圓珠筆,羨慕極了,回來跟母親說起。母親打開雞籠上的木箱看了看,又在雞窩里扒拉一陣,說:“再過兩天就湊夠五十個了,賣了雞蛋給你買?!蹦赣H買的那支筆一直陪我上完高中。吃雞蛋的時候也是有的,如逢年過節(jié)或特別情況。我十五歲那年扁桃體開刀,一時不能吞咽米飯,母親用開水沖一碗雞蛋花,像喂小雞吃藥那樣,讓我用一根小竹管吸食。那一段,我常做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我變成了母親喂養(yǎng)的一只小雞。
菜地偶遇
終于退休了,早上和午間都可睡個自然醒。起床之后,站在陽臺上東看看西望望,再回坐在沙發(fā)上翻翻手機,自由自在,悠哉游哉。還仿照劉禹錫的《陋室銘》,寫了一副對聯(lián):無上課鈴聲之亂耳,無學(xué)生作業(yè)之勞形。
然而,這樣的感覺只保持了兩個月,一種無聊與失落的情緒卻漸漸襲上心頭,甚至懷念起以前上班的時光來。這應(yīng)該就是人們常說的退休綜合癥吧。
一天,偶然看到南方一所學(xué)校招聘老師的消息,我便去應(yīng)聘了,且被順利錄用。
這所學(xué)校位于城市郊外一座小山旁。一個周末,我到小山腳下閑逛,發(fā)現(xiàn)同辦公室的一位中年教師,正在一塊坡地上忙碌著,旁邊停著一輛小轎車。我好奇地走過去,原來他是在侍弄菜園。菜園里有白菜、韭菜、蕃茄、豇豆等,一畦一畦,紅紅綠綠,很是養(yǎng)眼。見我過來,他很熱情地打招呼,接著興致盎然地跟我聊起關(guān)于菜園的話題。他說這原本是塊荒地,是他親自開墾出來成為這樣一個菜園。我說,你工資這么高,還在乎這個小菜園?他說,別小看了這菜園,長出來的都是綠色食品,街上是買不到的。他彎身用手托著枝上淺紅色的蕃茄說:“這才是蕃茄的正常顏色,還有這韭菜……”
我說難得一個周未,還是應(yīng)該好好休息一下的。他說,這體力勞動對于我們來說,本身就是一種休息啊。
他讓我坐在旁邊的一個石墩上等他一會。他提著一只綠色塑料桶往山坡上走去。大概一刻鐘時間,他提著一桶水回來,說上面山坡有道細(xì)泉,他在上面砌了個池子,一天可以積滿兩桶的水量,用來澆菜,也用來燒水喝。我看見那水非常清澈,像是一桶晃動的碧玉。他用一個葫蘆瓢舀水澆菜。澆完菜,去車上拿來一個電熱壺和兩只茶杯,把澆菜剩下的水倒入電熱壺里,接上一個特制的電源線,插上充電寶燒水。水開了,他泡了兩杯茶,遞我一杯,讓我嘗嘗這天然泉水茶的味道。我呷了一口,果然有種與尋常茶水不一樣的清香。
我們一邊喝茶一邊聊著。他說經(jīng)營這塊菜地,他有五大收獲。第一,就是剛才說到的綠色食品。第二,鍛煉身體。之前他睡眠不好,還有輕度抑郁,現(xiàn)在睡眠已大有改善,心情也好起來了。第三,陶冶性情。把種菜勞動的喜愛,不知不覺地延伸到家務(wù)和校務(wù)勞動上,得到了老婆和同事的夸獎,這可能就是“習(xí)慣成自然”。第四,教育了孩子。他說兒子上高中了,學(xué)習(xí)還行,卻不愛干活。周末他在這里種菜,老婆就借此教育兒子要向爸爸學(xué)習(xí),要熱愛勞動?,F(xiàn)在兒子周末回家,主動把洗碗和拖地的活承包了。第五,真切感受到田園之樂。我們都是教語文的,教陶淵明的田園詩,常會隔靴搔癢無病呻吟。有了這種感受,就能做到情動而辭發(fā),增強教學(xué)感染力。
我也談及退休后那段失落的感受。
最后,這位老師很感慨地說:勞動是一種最具福報的功德。我想了想,覺得這句話還真是無懈可擊,很難找到反駁的理由。
清明主祭人
在村里我們是大家族,供曾祖的有二十幾家,去世的祖輩父輩都安葬在同一墓地,有二十幾座墳塋。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掃墓是全家族的一場盛事。
近幾年我因故羈留南方,老家清明祭祖一直缺席。前天忽然接到堂兄瘸哥的電話問我能否趕回去參加祭祖活動——以前從未有人通知過我。我只好排除萬難匆匆趕回老家去。
回去才知道瘸哥被推選為今年清明主祭人。與以前不同,他要求家族成員——尤其是上學(xué)的孩子盡可能參與祭祀。另一點,祭祀程序增加了一項內(nèi)容:宣讀祭文。雖然古已有之,在農(nóng)村卻很少傳承下來。瘸哥只有初中文化,但文筆很好,他寫的祭文有式有范。這得益于他的讀書喜好,據(jù)說四大名著他讀了五遍之多。
他的祭文內(nèi)容大致有三項:一是向先輩陳述國家大好形勢,如:抗疫大捷,全部脫貧等;二是匯報這一年家族中發(fā)生的喜事,如:哪家勤勞致富蓋新房,哪家孩子品學(xué)兼優(yōu)考上大學(xué)等;三是感恩先祖?zhèn)儗τ诤筝叺纳B(yǎng)護佑之恩,祝禱他們仙靈安息。
祭祀活動后是聚餐,以前聚餐大家只喝飲料,從不喝酒,因家族遺傳,稍微抿一口就心跳加速滿臉紅漲。今年瘸哥卻特意拿出一瓶二鍋頭來,要求每人必須喝一小口。片刻之后,席上張張面孔都像涂抹了朱砂印泥。這個時候瘸哥開始講話,他說:“大家互相看看吧,都是清一色的關(guān)公臉,這說明了啥?說明我們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墒沁@兩年我們這個大家庭卻出現(xiàn)了不團結(jié)現(xiàn)象,今天趁此祭祖節(jié),凡有過結(jié)的雙方彼此吐吐衷腸,化解恩怨吧。這也是先輩們希望看到的?!痹捴v完,平時鬧別扭的族人們躊躇了一下,便互相敬起酒來。
接著瘸哥又說:“我們是村里大家族,如果以強凌弱,與黑社會有啥區(qū)別?族譜上記載,我們的曾祖當(dāng)族長時,很注重敦親睦鄰,贏得全村人擁戴,被公推為里正,是我們后輩學(xué)習(xí)的榜樣?!闭f到這兒,瘸哥停了一下,朝兩個年輕人看了一眼,“在這方面有人就做的不好,欺負(fù)外姓人,希望反躬自省……”那兩個年輕人知道瘸哥是在批評自己,頓時面露羞愧之色。
不得不說,瘸哥的主祭方式有品位,有格局,既表達了對先祖?zhèn)兊木拺押途匆猓诌M行了家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
瘸哥,顧名思義是個瘸子,那是為一位先輩抬棺造成的。當(dāng)時正值下雨,路面濕滑,一位堂弟與瘸哥抬棺走在前面,那堂弟腳下一滑,身子一晃,棺材突然傾斜撞向堂弟,瘸哥本能地用左腿抵住棺材前端,保護了堂弟,卻導(dǎo)致他膝蓋骨碎裂,成為終身殘疾。
村上人都說,瘸哥雖然是個殘疾人,但他的情懷與德行卻是完美無缺的。
早春的音韻
在四季分明的地域,春天姹紫嫣紅,夏天綠意盎然,秋天風(fēng)霜高潔,冬天水瘦山寒。可是新年后的早春二月,滿眼看到的卻依然是冷清蕭條的冬景,欣賞不到所期盼的艷麗春色。我們甚至懷疑這萬年歷上的節(jié)點,是否發(fā)生了錯訛。
其實,只要轉(zhuǎn)換感知的角度,譬如:傾聽,那么我們就會通過某些獨特的聲音,感受到春天已然來臨。
平常時候,湯湯河水悠然東去,平靜無聲;而現(xiàn)在,當(dāng)你行走于河流的岸邊,會有噼里啪啦的脆響敲擊耳鼓,望去,原是河面冰層斷裂聲與冰塊撞擊聲的合奏。這種聲響,是冬日的尾聲,卻是春日的序曲。
午后,當(dāng)你喝完一杯驅(qū)寒的熱茶,迷迷瞪瞪地半躺在床頭要午休時,頭頂一陣唧唧啾啾的鳴叫,清麗而婉轉(zhuǎn)。抬頭看時,原是棟梁間一對可愛的小燕子正在耳鬢廝磨地交流,它們應(yīng)該是商量著怎樣利用濕潤的春泥和柔軟的枯草,建造一座溫馨的愛巢吧。
經(jīng)過一個漫長的少雨的冬季,天干物燥,尤其是北方的麥地,像嬰兒咧著一張張饑渴的嘴巴,等待著甘霖的哺育。但寒風(fēng)依然生猛,太陽依舊蒼白。晚上帶著失落與期盼進入沉沉的夢鄉(xiāng)。忽有隆隆的鼓點穿窗而來,是社戲,是舞獅?既而又是一陣噼噼啪啪的掌聲,持續(xù)不斷。隨著一聲高亢的雄雞的啼鳴,一夢醒來,才明白,哪里是什么鼓點,那是春雷的吶喊;哪里是什么掌聲,那是春雨的足音。
唧唧——唧唧——節(jié)奏明快,像蟋蟀的輕吟,像油蛉的低唱。尋聲望去,一位農(nóng)夫正挑著兩筐污黑的淤泥,從村口走向空寂的田野?!扒f稼一枝花,全靠糞當(dāng)家”,他要在春播之前,把肥沃的塘泥摻合到田地里以助墑情,來鋪墊秋日的豐收。他肩膀上的扁擔(dān)像一根碩大的琴弦,有節(jié)律地上下顫動,彈奏出悅耳動聽的天籟。
“開門紅呀咯紅四方,好運道緊握在你的手上……”這是正月“破五”,街道上的店鋪要開張營業(yè)了,店主特意挑選這首喜慶歡快的樂調(diào),來渲染新的一年生意紅火的愿景。
朋友,聽了以上種種富于韻味的聲音,你還會有春色來遲的悵然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是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贊美早春的詩句。在他看來,早春之美,是無與倫比的,她美在含蓄,美在孕育,美在希望。讓我們用心聆聽早春所獨有的音韻吧,欣賞她不同凡響的音符魅力,憧憬她所兆示的精彩絢爛的未來。
寒衣節(jié)的緬懷
又到寒衣節(jié),故鄉(xiāng)的兄弟,發(fā)來在先父墳前上香、燒紙、送寒衣的圖片。這些圖片,讓我思緒的翅膀穿越時空,回到家鄉(xiāng),回到父親生前的時光。
從小到大,在我印象中,父親從未穿過干凈整潔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是灰頭土面、泥漬粘身的形象。
春播時,育種插秧,多是在水田中彎腰勞作。父親身上總是泥點斑斑,吃飯時他只用抹布沾水擦擦了事。母親有時拿衣服讓他換下,他說:“莊稼人土里刨食,那有不粘泥的?!?/p>
夏季的農(nóng)活主要是鋤地,手持秧耙或鋤頭站在田禾或地秧中間,前后左右小心謹(jǐn)慎地給莊稼松土除草。這個季節(jié),父親身上以腰部為界涇渭分明,上衣相對干凈,下面的褲腿像是被浸染了青灰色的顏料一樣,那是禾葉與泥漿聯(lián)手而成的“杰作”。
秋收時節(jié),割谷,碾場,揚場,夜以繼日。特別是揚場,借著風(fēng)勢,用木掀撮取谷粒向空中拋撒,頓時呈現(xiàn)“硝煙彌漫”的景觀。這個時候,父親身上少了泥漬,代之以零星的谷粒和滿身的塵灰。從谷場回來走到家門口時,父親會脫掉外衣,用力抖一抖,掛在屋墻上,吃罷飯又套在身上忙活去。自然,那落地的谷粒,就成了小雞們的美食。
冬天,是農(nóng)人相對清閑的時期,但父親閑不住。他要么在田埂上砍蒿拾柴,要么給房前屋后的樹木剪枝打杈,既為儲備冬日的燒材,又為樹木來年更好地生長。這段時光,父親身上常會有枯葉和木屑點綴。
父親一生與泥土為伴,以莊稼為友,為家庭為子女做了終生的馬牛。我凝視著圖片,默默祝禱:愿父親在另一個世界,不再勞碌,能夠穿上干凈整潔的華裳,享受安閑自在的生活。
個體有歸屬,人生更美好
流水有了河道的歸屬,它才能左右逢源一瀉千里;樹木有了大地的歸屬,它才能根深蒂固,葉茂枝繁;群星有了夜空的歸屬,它才能熠熠生輝,各成亮點。個人,有了群體的歸屬,才能心有所依,充滿自信,從容譜寫壯麗輝煌的人生詩篇。
個人,離不開家庭的歸屬。作家冰心說:“一個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焙⒆由钤诤椭C的家庭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慈愛;妻子有了丈夫的關(guān)懷,她才能把女性的柔情演繹為溫馨的人生港灣;丈夫有了妻子的鼓勵,才會有打拼事業(yè)的動力源泉。歸屬家庭,讓我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生活的幸福,進而促進成長,激發(fā)熱情,助力成功。
個人,離不開集體的歸屬。英國詩人多恩有句名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意思是人總會與社會與集體發(fā)生互動和關(guān)聯(lián)。學(xué)生融入班集體,才能擺脫孤獨,與同學(xué)互相幫助,切磋交流。正所謂“獨學(xué)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員工有了單位的接納,才可與同事精誠合作,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取得更加顯著的成績。屠呦呦發(fā)明青蒿素,離不開背后科研團隊的輔佐;鄧亞萍奧運奪冠,離不開乒壇將士的支持。
個人,離不開國家的歸屬?!罢l不屬于自己的祖國,那他也不屬于人類”,俄國哲學(xué)家別林斯基這句話,強調(diào)了國家對于每一位個體公民的重要意義。個人、家庭、集體,說到底都?xì)w屬于國家,沒有國何以為家,沒有家何以有個體!上世紀(jì)前半期,日寇鐵蹄踐踏我東北三省,萬千同胞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那首《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哀歌讓人聞之落淚,肝腸寸斷。“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這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朱德元帥的豪言壯語,他告訴我們,有了強大的國家,我們才能心安理得,揚眉吐氣;有了強大的國家,我們充滿自信,安居樂業(yè);有了強大的國家,我們才能腳踏實地,奮發(fā)圖強,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而這一偉大復(fù)興又滲透著我們每一位參與者的心血與汗水,因而我們個體的生命與精神便與華夏民族相伴始終,永垂不朽,百代流芳。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魚兒歸屬于大海,它才能游弋自如,沖浪擊水;鳥兒歸屬于天空,它才能展翅飛翔,翱游云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秉持崇高而深厚的家國情懷,豐盈心靈,升華自我,成就壯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