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編,商務印書館2021年6月出版
本卷書以革命舊址為主體素材,以手繪美術為展現(xiàn)方式,集中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革命舊址既是珍貴的歷史見證,也是獨特的文化景觀,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具有永恒的美學價值。通過手繪美術展現(xiàn)革命舊址之美,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美]托馬斯·亞瑟·畢森著,[加拿大]李彥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1937年6月盧溝橋事變前夕,美國著名亞洲問題研究專家托馬斯·亞瑟·畢森與其他幾位美國同行一起奔赴延安。抵達延安后,畢森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紅軍領袖。他將這些見聞與采訪用鉛筆寫在筆記本上,真實記錄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理想和奮斗實踐。除了文字記錄之外,畢森一行人還拍攝了大量珍貴的照片。這些筆記和照片僅于1973年出版過英文版,之后再未出版。本次是這些筆記首次在中國出版中文單行本。
陳培永、秦宣、肖貴清、沈壯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
本叢書由四本書組成。其中,北京大學研究員陳培永著的《道路何以自信》講述了一個關于中國道路的理論故事,呈現(xiàn)一套邏輯清晰、結(jié)構(gòu)嚴整的中國道路理論;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秦宣著的《理論何以自信》通過對重大理論問題的解答,指出在新時代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必須進行思想創(chuàng)新和理論創(chuàng)新;清華大學教授肖貴清著的《制度何以自信》對大眾關心和關注的制度自信的基本問題、熱點問題、焦點問題、疑惑問題等進行了系統(tǒng)的闡釋和回答;武漢大學教授沈壯海著的《文化何以自信》展現(xiàn)了當今世界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文化軟實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背景。
謝春濤等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1年6月出版
本書由中央黨校副校長謝春濤領銜主寫、主編,囊括了八位黨史、黨建領域的專家所講的十二個專題。這十二講突出敘述了中共百年所走過的革命、建設、改革、新時代的重要節(jié)點的歷程。八位作者的敘述各具特色,有的偏理論、有的重史料;共同特色為以學術研究為根基、翔實合理的史料選擇、歷史與理論相結(jié)合,以生動的歷史細節(jié)、深入淺出的語言生動闡述了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四史”所應涵蓋的內(nèi)容。
《理想照耀中國》編委會編著,海天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本書是系列短劇《理想照耀中國》的官方授權圖書,以40個故事,記錄了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100年來,團結(jié)和引領中國人民,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炬火,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動人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