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堂教學“勤練”三策略
1.趣味性練習促“勤練”
增添練習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提高體能。如,長跑等內容單一、枯燥的練習項目,如果只是讓學生們圍著操場跑圈,那么他們很可能會厭煩和懈怠,若在長跑過程中增添一些趣味,如追逐跑、設置“長征”路線的情境跑,則學生們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長跑的鍛煉效果也會得到提升。
2.挑戰(zhàn)性練習促“勤練”
課堂練習中,有時會出現以下情況:部分學生因為已熟練掌握動作而練習積極性不高,練習效率下降。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適時采取分層教學,給這部分學生增加練習難度。如,跳山羊教學中,教師把山羊進行改造,升級為“橫箱”,讓學生進行挑戰(zhàn)。難度的提升能激發(fā)學生挑戰(zhàn)的欲望,既實現了拓展教學,又提高了練習效率。
3.比賽類練習促“勤練”
學生喜歡競爭,有不服輸的精神。教師應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在練習中安排競技對抗,從而提高練習強度和質量。如,足球運球技術教學中,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術后,教師安排比賽,4人同時運球繞桿前進,先到達終點者獲勝。根據比賽名次,要求第2名做原地深蹲2次,第3名做3次,第4名做4次。競賽能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也能檢驗學生在緊張情況下運用運球技術的能力,帶有獎懲的競賽更能促使學生“勤練”。
二、課余體育活動“勤練”兩方法
1.組織程序化
“兩操”是除體育課之外重要的“勤練”途徑,是學生必須參加的活動,由于“兩操”是全校學生同時參與,體育教師做不到一一兼顧。因此,教師做好科學安排,按照程序組織“兩操”顯得尤為重要。如,課間操組織,下課鈴響音樂起,3min內各班學生先按指定路線跑步到固定位置集合,變換音樂集體跑步5min;再變換音樂,各班帶到指定位置按照教師提前的安排進行不同的練習,初一學生練習少年拳第一套,初二學生練習跳繩,初三學生練習足球全場腳內側運球;10min后集合號響起,各班集合各自點評,然后按指定路線有序帶回。整個過程中,體育教師是總指揮,班主任全程參與,德育處全員管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按照流程組織課間操。程序化的組織與管理,既可以保證“勤練”的時間,也能保證“勤練”的質量。
2.練習團隊化
團隊化可以分為集體團隊化和個人團隊化。集體團隊化是由學校發(fā)起的校內組織,包括全校集體活動和體育社團活動小組等,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如,課間操全校學生每人1個籃球,同時做原地運球的籃球操練習,整齊的練習氛圍感染著每一名學生,共同的步調、共同的節(jié)奏促使學生共同“勤練”。個人團隊化由個人根據興趣、愛好和性格等自發(fā)地組成籃球、乒乓球、長跑等多個鍛煉團隊,具有相互監(jiān)督、相互鼓勵的作用。如,假期3~5人組成一個籃球活動團隊,共同“約法三章”,每天下午一起練球,先練習兩人全場行進間傳接球上籃,再進行半場1vs1或2vs2,最后練習罰球,對于遲到、缺勤的予以懲罰。抱團練球可以有效克服個人的惰性。有了伙伴的陪伴,練球逐漸成為學生個人的自覺行為,效率也會得到提高,團隊在互相監(jiān)督與鼓勵中做到了“勤練”。教師積極爭取學校的支持,定期舉辦各類體育比賽活動。如,籃球班級聯賽、每月校園吉尼斯挑戰(zhàn)賽等,比賽既有集體項目,也有個人單項,既設冠亞軍,也設進步獎。以賽促練,促使學生自覺參與賽前的團隊“勤練”,提高學生團隊練習的積極性。
三、激勵“勤練”兩結合
1.體育作業(yè)與鍛煉打卡相結合
體育作業(yè)要以不增加學生負擔為原則,提倡簡易化、生活化、科學化,不受器材限制,易被學生及家長接受,學生樂于完成。如1min跳繩、打2遍第一套少年拳,學生可在父母或親朋好友面前表演,表演就是“勤練”。體育作業(yè)也要檢查,需要家長的監(jiān)督執(zhí)行,可采取每日打卡的形式,也可采取家長錄制學生體育鍛煉的視頻傳到班級QQ群或微信群的方式督促學生完成。體育作業(yè)與鍛煉打卡相結合是學校與家庭的攜手合作,能有效落實學生課后的“勤練”,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積極評價與表彰相結合
教師對學生的表現作出積極評價能給學生心理上帶來愉悅,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積極表揚學生的“勤練”表現,或課堂小結時集中表揚,或課堂外采取隨手拍的方式記錄學生“勤練”的表現發(fā)布在校園網、家長群內給予及時肯定和宣傳。學校每學期還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表彰為學校體育爭得榮譽的學生、校園吉尼斯挑戰(zhàn)勝利者、進步幅度大的學生等。表彰必須要隆重,要有儀式感,這樣更能調動學生“勤練”的積極性。如,運動會開幕式或開學典禮上,讓學生身披綬帶走上主席臺領獎,優(yōu)秀體育學生擔任學校國旗手等。積極評價是指揮棒,表彰是催化劑,二者結合運用,必能促使學生更認真、更用心、更積極地“勤練”。
——姜英峰(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葛家中學,264422)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