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園林種植設計逐漸被人們了解,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本文從園林種植設計的基本原理、基本形式和藝術手法三個層面,分別介紹園林種植設計對環(huán)境的影響。首先,在設計原理和基本形式方面,分開闡述園林種植設計的原則,以及植物的不同的性質和區(qū)別;其次,在藝術手法方面,闡述植物顏色、形態(tài)、質感的不同搭配可以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效果;最后指出,隨著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園林種植設計;發(fā)展;環(huán)境;技術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9-0-02
0 引言
植物的種植設計在整個景觀設計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不僅解決植物的各種問題,如植物的栽培技術、生長習性等,還包括更廣泛的范圍。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了解種植技術,往往認為只是簡單地種植樹木而已[1]。其實,種植設計是根據(jù)園林的空間尺寸和布局安排要求合理配置植物,涉及美學、生態(tài)學等方面的知識,能使植物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有效美化環(huán)境。當前,隨著園林種植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該行業(yè)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因此,學習風景園林學需要充分把握植物的綜合觀賞性、所需要的生態(tài)條件和生長的環(huán)境效應,使其在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作用。
1 園林種植設計的基本原理
1.1 生態(tài)學原理
植物在園林中所呈現(xiàn)的效果受植物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溫度、光照、水分及土壤等要素都會給植物帶來不一樣的狀態(tài)[3]。在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下,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不同,即使在人工環(huán)境下,也要嚴格控制不同植物所需環(huán)境要素的變量。以上問題都是需要我們認識且格外注意的。
1.2 空間構成原理
所謂空間感是指地的表面、垂直面以及頂平面單獨或者共同組成的具有實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圍圍合。有時植物的實體并未限制空間,但是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在空間的區(qū)別上起到了明顯的作用[4]。常見的樹干、葉叢本身就是影響空間的因素,設計師們要考慮好設計目的和最后效果,更好地發(fā)揮植物的作用[5]。
1.3 美學原理
園林種植設計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人類不斷追求美的過程,每個時代、每個人的審美不同,設計出來的園林也會有所不同。在園林設計中,要讓人快速感受到美,就要從顏色和形式兩個方面入手[6]。顏色可以分為色光和色彩兩個部分,缺一不可,在不同光的照射下,植物的顏色也會發(fā)生不一樣的變化。在設計中,我們需要很好地把握顏色所帶來的感覺,搭配光照下不同顏色的變化[7]。
2 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的基本形式
2.1 孤植
這類樹木表現(xiàn)的是個體美。在印象中,樹木都是叢生的,所以孤植樹十分顯眼[8],能讓人一眼看到。園林中一般選高壯直、形體和姿勢特殊的樹木作為孤植樹。
2.2 對植
在生活中,對植其實很常見,在大門口兩邊種植兩株樹、三株樹甚至兩個樹叢都屬于對植。對植不要求對稱、完全統(tǒng)一,但是樹種必須一樣[9]。
2.3 列植
這類植物常出現(xiàn)在長而直的公路上,起到指引車輛前進方向的作用[10],形狀十分對稱,每株植物的距離也是固定的。
2.4 叢植
樹叢是種植構圖上的主要景色,和孤植不一樣[11],叢植需要考慮群體的搭配。雖然單獨看每一株都不是最獨特的,但是合起來看會具有獨特的美感。
2.5 群植
群植很明顯也是體現(xiàn)群體美的,和叢植相比,數(shù)量大大增加,一般在20~30株以上[12]。這樣種植可以讓植物充分發(fā)揮有利作用,既可以減少園林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也可以讓植物生長得很好。
2.6 林植
林植常以樹林和森林的形式出現(xiàn),自然風景區(qū)、郊外的綠化帶、自然公園存在林植??梢哉f,其是一種人為建造的、具有特殊作用的森林。
2.7 綠籬
綠籬的種類很多,用途也有很大的不同[13]。它在生活景點和公園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比較多,有阻擋人們視線的作用,而中綠籬和矮綠籬則有觀賞作用。
2.8 花壇
花壇的種植范圍較小,植物類型以花卉為主[14]。里面的觀賞植物都要求有規(guī)則的體形,經(jīng)過修剪的常綠小喬木可以在花壇里栽植,但是自然形成的喬木不能在花壇內(nèi)種植。
2.9 花境
花境是園林中從規(guī)則式構圖到自然式構圖過渡的半自然式種植形式[15],與花壇相似,但面積超過花壇[16]?;▔挠^賞期比花境短,花壇的植物過了觀賞期就需要移去,栽上新的植物,花境里的植物栽上后,三五年不需要更換。
3 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的藝術手法
園林植物的種植要根據(jù)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設計,要通過具體的藝術手法從各個方面處理各種各樣的植物[17]。藝術手法主要有均衡、簡潔、對比、韻律及節(jié)奏、統(tǒng)一、重復、主次與多樣性、序列等。
3.1 均衡
在進行景物設計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尋找整體的平衡感。最明顯的就是在場地中間畫一條軸,然后把所需要的植物平均分布在軸兩側[18]。所放置的景物高度、數(shù)量、品種、顏色等都會影響整體的平衡感,根據(jù)公路兩側的種植情況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還有一種比較靈活的方式,沒有具體的軸線[19],但是它們在重量感上需要一致,一般出現(xiàn)在公園等不規(guī)則的自然環(huán)境中。
3.2 簡潔
在現(xiàn)代的園林種植設計中,風格趨向于簡潔[20]。對植物進行控制和把握反而更能展現(xiàn)出持久性的美感,更好地抓住人的眼球。
3.3 對比
對比是園林種植設計當中最常見的一種藝術手法,可以在色彩、形態(tài)、體量等方面進行對比襯托[21]。
在色彩方面,近景是彩色的小喬木,灌木有花朵,遠景大多使用大中型的喬木;在形態(tài)方面,如果周圍有雕塑,一般會根據(jù)雕塑的形態(tài)來放置樹木[22];在體量方面,疏密有致,高低起伏,不會相互遮擋,層次分明[23]。對比并不是盲目地放置,它有自己的規(guī)律,因此不會顯得雜亂。
3.4 韻律及節(jié)奏
韻律及節(jié)奏分規(guī)律和不規(guī)律這兩種,其通過植物的外形、顏色、植物之間的空隙來展現(xiàn)整個景觀的節(jié)奏。不管是有規(guī)律的還是有高低起伏的,只要能夠讓人們看出其中的節(jié)奏,就是美的。
3.5 統(tǒng)一
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園林種植設計也是如此,其搭配的方式多種多樣、千奇百怪,但是要有能夠代表整個設計的中心思想。我們要圍繞這個中心,有變化地進行搭配、設計[24]。
3.6 重復
重復就是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可以有嚴格的規(guī)律,也可以相對自由。植物形狀、顏色、質地等的重復出現(xiàn),能有效增強整個空間的節(jié)奏感[25]。重復可以是單個物體重復出現(xiàn),并借助其他搭配進行襯托,從而抓住行人的眼球。
3.7 主次和多樣性
主次順序十分重要,突出這種關系能突出整個景觀的重點[26]。例如,在景觀中,大中型喬木往往和灌木搭配種植,因為喬木是整個種植群體當中最突出的元素,影響自然也最大。
3.8 序列
從游客的角度來看,依據(jù)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自己可以更好地記住園林的植物景觀[27]。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將顏色、形式、質地構成一個序列,但還是要遵循簡潔的原則,避免過于雜亂從而失去序列性[28]。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通常選擇其中一個點不變,改變其他要素[29]。例如,保持顏色不變,將它的形狀、質地逐漸改變,形成序列,游客可按照順序進行參觀[30]。
4 結語
近些年,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fā),導致環(huán)境受到嚴重的破壞。大自然系統(tǒng)逐漸變得不平衡,沙塵暴、海嘯、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城市綠化發(fā)展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園林種植設計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F(xiàn)在設計出來的園林,無論從植物種類上來看,還是從整體構造來看,都充分展現(xiàn)出了生態(tài)的多樣性原則。
總之,在園林種植設計過程中,我們要尊重大自然,要尊重每一種植物,讓該原則貫穿從萌芽到枝葉舒展、從開花結果到衰老死亡的過程。只有充分把握園林種植的美學原理,才能為植物營造出長期穩(wěn)定的生長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江文力,熊瑤.江山蘸綠岸堪染 山色迎人秀可餐——瘦西湖徐園造園手法評析[J].園林,2018(03):20-23.
[2] 吳彤,湯箬梅.葫蘆文化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20(6):80-82.
[3] 趙其燁,王銳涵.淺談設計下的色彩與情感表達[J].大眾文藝,2019(19):119-120.
[4] 朱夢,姜萱,蘇婧.古典園林植物配植分析——以何園水心亭為例[J].藝術科技,2020(22):29-30.
[5] 張繼強,張乘風.建筑與園林中設計形式的美學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20(14):118-119.
[6] 凌心月.清皇家園林古典藝術美研究——以頤和園為例[J].藝術科技,2020(21):185-186.
[7] 周璐,謝雨芯,岳天琦,等.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20,33(23):27-28.
[8] 姜琳,房華.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在現(xiàn)代室內(nèi)空間中的設計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74-75.
[9] 李欣,王夕倩,錢麗紅.現(xiàn)代化居住區(qū)景觀設計的植物造景美學[J].藝海,2020(5):88-89.
[10] 熊瑤,嚴妍,張秀.生態(tài)文明背景下郊野公園規(guī)劃設計策略研究——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3):108-109.
[11] 黃薇,吳冬蕾.淺析園林雅俗嬗變[J].美術教育研究,2020(23):86-87.
[12] 回鈺.生態(tài)視域下的江南私家園林技藝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97-98.
[13] 吳逸,葉潔楠.傳統(tǒng)園林造園手法在當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運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0):81-82.
[14] 張彥鋒,王小檸.江南園林敘事結構中的點、線、面、體[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02-103.
[15] 江欣欣,湯箬梅.公共環(huán)境中治愈系景觀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02):72-74.
[16] 王斯睿,熊瑤,陳瑋.魏晉南北朝時期書畫自覺對園林疊石營造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99-100,105.
[17] 王小檸.中國傳統(tǒng)園林繪畫中的“物—景—境”思維[J].美術教育研究,2021(01):24-25.
[18] 羅云,葉潔楠.舊工業(yè)廠區(qū)外部空間環(huán)境的有機更新方法研究[J].藝術科技,2020(7):22-25.
[19] 張知祺,吳曼.景觀設計的生態(tài)性和人文性研究——以鎮(zhèn)江金山湖濕地公園為例[J].藝術科技,2020(19):115-118.
[20] 丁振興,葉潔楠.綠化技術在生態(tài)建筑中的集成應用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6):89-90.
[21] 李欣,王夕倩,錢麗紅.現(xiàn)代化居住區(qū)景觀設計的植物造景美學[J].藝海,2020(5):88-89.
[22] 楊婧熙,丁山.基于自然體驗的城市生態(tài)公園設計研究——以南京珍珠泉公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6):92-93.
[23]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觀設計中地域性元素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76-77.
[24] 劉思源.新中式景觀在公共區(qū)域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20,33(21):183-184.
[25] 江緹,丁山.“公園城市”理念模式與實際探索——以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為例[J].藝術科技,2020,33(24):147-148.
[26] 彭浩楠,張耀.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研究[J].藝術科技,2020,33(23):168-169.
[27] 祝遵凌.生態(tài)設計[J].設計,2018(11):029.
[28] 錢志偉,吳冬蕾.淺談南京民宿中植物景觀的選擇與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86-87.
[29] 熊瑤,張建萍,嚴妍.基于氣候適應性的蘇州留園景觀要素研究[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4(01):145-153.
[30] 盛金成.蘇州拙政園的園林藝術特色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上),2018(12):92-93.
作者簡介:朱李平(1999—),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huán)境設計。
指導老師:李青青(1990—),女,湖北武漢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設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