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士州
歌樂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重慶沙坪壩區(qū)中部,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旅游資源豐富,是匯聚了紅巖文化、陪都文化、巴渝文化于一體的旅游勝地。
云頂寺大雄寶殿
歌樂山風景名勝區(qū)占地面積51平方公里,是以國家級森林公園為主體,山前的軍統(tǒng)集中營“白公館”、“渣滓洞”監(jiān)獄舊址和山南麓的陪都遺跡——蔣介石的官邸別墅“林園”鼎足分布的重慶西郊旅游熱線。
歌樂山森林公園林茂、石怪、泉美、洞奇,山有“渝西第一峰”的美譽。景區(qū)資源豐富,滿山蔥郁,色如碧玉,也有“山城綠寶石”之稱。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以其清麗、古樸、幽深的森林自然風光和“歌樂靈音”入圍古“巴渝十二景”??箲?zhàn)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后,在山上結廬定居,將歌樂山開發(fā)為陪都風景區(qū)?!霸祈敓熢啤薄霸粕骄暖B”“獅巖探幽”“溶洞奇觀”等獨具風韻的歌樂勝景清幽秀美。
景區(qū)山高林密,空氣清新,夏季氣溫比城區(qū)低3~4攝氏度,為盛夏到“火爐”重慶的游客提供了一個消夏避暑的清涼世界,是療養(yǎng)度假的好去處。
景區(qū)內古跡名勝薈萃。除古代風物遺跡龍泉井、馬蹄井、鍋鑼石和云頂寺遺址上的巴文化雕塑長廊外,最負盛名的是陪都時期的珍貴文物遺址,其已成為觀光游覽的熱點。
關于歌樂山的由來,有說因“大禹治水功成召賓歌樂于此”,也有說“相傳秦李冰子二郎佐父導水,駐蹕山上,樂作如聞鈞天之音,故名歌樂”,后者古籍《華陽國志》中曾有記載。傳說歸傳說,實則山上松柏茂密,山風吹拂,明代古剎云頂寺大雄寶殿飛檐翹角上的銅鈴隨風震動,隨風吹來的天籟之音悠揚悅耳,恍惚中感受到萬籟齊鳴。清朝乾隆年間的《巴縣志》中也有描述:“山崇五里,層嶺密樹,松杉翳日,清風倏來則萬籟齊鳴,勝于鼓樂?!?/p>
自明末清初,游人為聆聽“歌樂靈音”,探尋“靈音”之奧秘,常年不斷地入山游覽。自古多少文人雅士為奇妙的“靈音”寫下詩賦華章,清乾隆年間的大學士王爾鑒還在《小記》中解答了奧秘所在:“山上松杉翳日,遇風雨則萬籟齊鳴,人以為上方仙樂,不知即山靈清響,可以意會,而不可以形器求?!蓖鯛栬b告訴世人,歌樂山上其實沒有真樂器奏出的歌樂,有的只是山水大自然形成的美妙音律,唯有心者可意會。走進密林,山風吹拂,松濤悠鳴,嗚嗚咽咽聲似管弦,每個游客都有緣聆聽“上天仙樂”。隨著“靈音”,可尋訪山上的古跡名勝。
沿石梯進入古寨西崗門,舉目可見高巖上一幅巨大題刻“大禹會諸侯于涂山,召眾賓歌樂于此”。這是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題刻。雖有附會,但志書確有“歌樂山上尋禹跡”的記載。名山依附名人。抗戰(zhàn)時山上是藏龍臥虎之地,上百風云人物住在山上,巖上有二十多幅名人摩巖詩文題刻,形成歌樂山風景區(qū)一大人文景觀。
最為壯觀的還是云頂峰中心景區(qū),古剎遺址上矗立著氣勢恢宏的“巴文化雕塑長廊”,反映巴文明的輝煌歷史。從古寨全山門進入頂峰,即可看到三壁合圍,長110米、高5.7米的青石浮雕長廊,雕像逼真生動,極富韻味。巴人曾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在渝西古老的名山之巔,建起這座再現(xiàn)巴人風采的崖刻,集歌樂自然景觀與地方歷史人文景觀于一體,為山上名勝風物錦上添花。
公館樓
林園一角
歌樂山還是一座悲壯的山,當年臭名昭著的重慶歌樂山渣滓洞與白公館關押了許多革命先烈,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潰逃之時,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
進入園區(qū)拾級而上,浩然正氣的大型雕像群清晰地展現(xiàn)在眼前。紅巖魂陳列館里存放著革命先烈用過的遺物以及大量的資料。旁側即為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埋葬著江竹筠等301位為建立新中國英勇獻身的先烈。
在松林坡、步云橋等地,矗立著一組組用長江磐石所刻的烈士碑林,碑上題刻著烈士留下的詩文,讓人不禁生出敬仰之情。
密林中曲徑通幽處有四座中西合璧、風格各異的公館樓。東北山堡上聳立一隅的是中正樓,與中正樓相毗連的是美齡樓,后改為國賓館,毛澤東來重慶談判的當晚下榻于樓下西間。園中還有一處游客非常感興趣的陪都遺跡,這便是國共和談時毛澤東與蔣介石露天晤談處。
歌樂山是一座烈士鮮血凝固而成的山。走近它,尋訪陪都遺跡,睹物緬懷,當年的情景歷歷在目。
云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