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詩經(jīng)》里走出來的昆蟲

      2021-08-12 22:22楊紅珍
      百科知識 2021年15期
      關鍵詞:蠶蛾蠶絲家蠶

      楊紅珍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在民間及王廷貴族中傳唱的詩歌,共311首。在這些詩歌中,涉及昆蟲描寫的詩歌共有19篇,其中,“風”詩8篇,“雅”詩10篇,“頌”詩1篇。在這些篇章中,除了兩篇是借助昆蟲的生活習性來描寫時令轉換之外,其余的都是借助昆蟲表達一種情感,比如,思念、凄苦、勸誡、諷刺、斥責、欣賞、美好愿望等。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詩經(jīng)·豳風·七月》

      婦無公事,休其蠶織——《詩經(jīng)·大雅·瞻卬》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詩經(jīng)·豳風·東山》

      蠶的一生

      蠶是一種完全變態(tài)的昆蟲,一生要經(jīng)歷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蠶的一個生命周期大約是60~80天。蠶的一生從雌蛾產(chǎn)下的卵開始。一只雌蛾可以產(chǎn)卵約600粒。卵就像芝麻那般大小,是扁扁的、近橢圓形的。剛產(chǎn)下的卵為淡黃色,之后會變?yōu)榛液谏?/p>

      卵經(jīng)過半個月孵化為一齡幼蟲。一齡幼蟲很小,體色為黑色,像螞蟻一樣,也叫蟻蠶。從二齡幼蟲開始,蠶的體色變?yōu)榛野咨?,體形也開始變得圓圓的、胖胖的,食量明顯增加。齡期越大,食量越大,四五齡幼蟲食量最大,體重也快速增加,可以達到蟻蠶的八九千倍。

      蠶的幼蟲期一共要蛻4次皮,共有5個齡期。蠶的蛻皮是成長的需要。蠶的皮膚是它的外骨骼,不能隨意擴大,蠶長到一定程度時,原有的皮膚就會限制它繼續(xù)長大,所以蠶就需要換一個大一點的皮膚。每次蛻皮前,蠶都不吃不動,像睡著了一樣,我們稱這種現(xiàn)象為“眠”。此時的蠶看上去一動不動,其實,它的身體內(nèi)部卻在進行著非常劇烈的生理活動,在短短的一天內(nèi),它要形成自己的新皮,并且將舊皮蛻去。擺脫了舊皮的束縛,身體會長大不少,從而進入下一個齡期。

      五齡幼蟲也稱末齡幼蟲。末齡幼蟲繼續(xù)長大一段時間后,皮膚會因為緊繃而變得近似透明,這時蠶就不再吃桑葉了,它們會找一個地方開始吐絲結繭,然后在繭中化蛹。蛹再經(jīng)過大約兩個星期便羽化為蠶蛾。羽化后的蠶蛾要破繭而出了:首先從口器中吐出一種溶液,其中所含的溶解酶,能將封閉的繭殼溶解出一個小洞,然后蠶蛾用前足撕抓這個小洞,使小洞擴大到可以鉆出身體的程度。破繭而出的蠶蛾開始求偶交配。雄蛾交配完以后就死去,而雌蛾要等到產(chǎn)卵以后才算完成了使命,最后筋疲力盡而死。

      對于蠶的一生,古人曾有過誤會。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認為春蠶絲盡便是它生命結束的時候了。古人口中的“作繭自縛”是說春蠶吐絲為繭,將自己困在其中,比喻人使自己陷入困境。雖然這兩句話意境不同,但表達了相同的意思,就是蠶兒在繭中是肯定要死的。雖然古人也看見了破繭而出帶翅的蠶蛾,但因為蠶幼蟲和蠶蛾長相截然不同,他們認為那是蠶兒死了之后成仙了。現(xiàn)在我們明白,春蠶耗盡心力吐絲結繭,是為了給自己建造一個厚實安全的“小屋”,將自己保護起來,因為它要在繭中度過生命中最劇烈的兩次變革——幼蟲化蛹以及蛹羽化為蠶蛾。

      蠶的自我保護

      蠶在野外的桑樹上生活,隨時會面臨惡劣的環(huán)境條件以及天敵的圍追堵截。生命中最脆弱的時期就是剛孵化的蟻蠶期和沒有行動能力的蛹期,那么蠶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

      蟻蠶是卵剛剛孵化的幼蟲,它們非常柔弱,甚至連吃和爬動的力氣都沒有,它們會密密麻麻地集中在一起。這是蠶的擬態(tài)現(xiàn)象,因為剛孵化出來的幼蟲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所以就模仿了螞蟻的樣子,讓天敵誤會它們是螞蟻,從而不敢接近它們。我們都知道,螞蟻是攻擊性很強的社會性昆蟲,喜歡集體行動,敢惹它的動物不是很多,所以很多小昆蟲都模仿它,這些昆蟲被稱為“擬蟻昆蟲”。蟻蠶就是擬蟻昆蟲的一種。

      蠶結繭是為了給自己營造安全的空間,可以毫無打擾地在里面化蛹和羽化。對所有完全變態(tài)的幼蟲來說,化蛹和羽化都是非常危險的時刻。蠶在繭中要進行一次生命的重塑,在短短的幾天內(nèi),把幼蟲期的器官和組織全部消解,再變成擁有蠶蛾所有器官的蠶蛹,隨著時間的推移,蠶蛹的顏色逐漸加深,它的體內(nèi)也進行著劇烈的變化,各個器官逐漸成熟,最后羽化為蠶蛾。事實證明,在這兩個時期,如果被外界打擾,它們的生命進程就會停止,要么無法化蛹,要么無法羽化。

      除了結白色的繭,蠶還會結其他顏色的繭。這是由基因決定的,是古桑蠶為了保護自己而進化出的一種擬色現(xiàn)象,為了與所處的環(huán)境保持相似的顏色以便蒙蔽天敵。

      一生只吐一根絲

      蠶絲是一種生物蛋白質,桑葉在家蠶體內(nèi)經(jīng)過消化分解之后,桑葉中的蛋白質和糖類被家蠶吸收并轉化為絲蛋白(包括絲膠蛋白和絲素蛋白),絲蛋白再形成絲液,家蠶吐出絲液以后,在空氣中凝固成蠶絲。蠶合成與分泌蠶絲的部位是絲腺,蠶絲腺分為3個部分:前部絲腺、中部絲腺和后部絲腺。在泌絲過程中,絲膠蛋白和絲素蛋白是在絲腺內(nèi)產(chǎn)生的。其中,前部絲腺是轉運絲膠蛋白和絲素蛋白的導管,中部絲腺負責合成絲膠蛋白,后部絲腺負責合成絲素蛋白。蠶絲的形成受絲腺的發(fā)育過程、絲蛋白表達調(diào)控過程以及氨基酸氮營養(yǎng)代謝過程等多種因素的控制。

      蠶吐絲可是一個力氣活。蠶在每一個齡期都是吃了睡、睡了吃,絲毫不浪費一點能量,除了快速把自己的身體變大,能夠存儲更多的絲液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儲存足夠的力氣吐絲。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止,直到為自己結一個質量完全達標的繭。吐絲開始之后,蠶的頭部會不停地擺動,呈 “S”形或“8”字形,在自己的四周不斷拉出絲線。像這樣不吃不喝連續(xù)擺動兩三天、搖擺30多萬次之后,所吐之絲就把自己嚴嚴實實地裹住了。蠶一次吐出的絲長達一兩千米,有的甚至達到了3千米。令人驚嘆的是,這是一根不間斷的細絲,而且這根細絲是由幾百根更細的細絲扭合而成的,因此十分堅韌牢固。這樣的蠶絲織成的絲綢最具輕薄飄逸的效果,可用“羅衣飄蟬翼”“風過動羅紋”“淺色縠衫輕似霧,紡花紗袴薄于云”這樣的詩句來形容。

      蠶的食物

      桑蠶,顧名思義,桑樹上吃桑葉的蠶。的確,蠶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桑葉。蠶的嗅覺很發(fā)達,能準確地嗅到桑葉發(fā)出的類似薄荷的味道,從而爬到自己最喜歡的桑樹上來。不過,蠶并不是只吃桑葉,它的食譜還是挺廣的,榆樹葉、蒿柳葉、無花果葉、蒲公英葉、生菜葉、萵苣葉、婆羅門參葉等都能成為它的食物,只是它更偏愛桑葉罷了。因為桑葉中所含的水、蛋白質、糖類、脂肪等成分,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蠶的自身發(fā)育和絲液合成,所以,自古以來都是種桑養(yǎng)蠶。桑樹的數(shù)量和桑葉的質量直接關系著蠶的生長和蠶絲的質量,最后影響到了一個家庭的收入,甚至一個國家的收入。

      桑葉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這就限制了蠶的飼養(yǎng)。人工飼料養(yǎng)蠶既能做到營養(yǎng)均一,又不受季節(jié)和氣候限制,所以,人工飼料是實現(xiàn)工廠化高效生產(chǎn)優(yōu)質蠶繭的關鍵。近年來,科研人員開始致力于家蠶人工飼料的研究,基本查明了家蠶成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以及家蠶所需的最低量,進一步研發(fā)出能夠替代桑葉的人工飼料,同時也在不斷選育可以用人工飼料喂養(yǎng)的蠶種。

      早期,主要采用人工飼料與桑葉共同養(yǎng)蠶的方式,人工飼料飼養(yǎng)小齡蠶,桑葉飼養(yǎng)大齡蠶。人工飼料飼養(yǎng)小齡蠶既可以簡化養(yǎng)蠶環(huán)節(jié),又可以避免農(nóng)藥和環(huán)境污染中毒,減少了小齡蠶的染病機會,從而降低大齡蠶期的發(fā)病率。隨著研發(fā)技術的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國開始試點家蠶全齡人工飼料喂養(yǎng),到2019年,某些蠶種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全齡人工飼料工廠化養(yǎng)蠶。

      天然彩色蠶絲

      自然界中存在著生產(chǎn)彩色蠶絲的蠶種,它們跟結白繭的蠶兒一樣,吃的是普通的桑葉,吐出的卻是彩色的蠶絲。除了傳統(tǒng)的白色,家蠶還能分泌出天然的金色、黃色、肉粉色、桃紅色、綠色、淺綠色等不同色彩的蠶絲。天然彩色蠶絲生態(tài)環(huán)保,無毒無害,既可以避免后期染色帶來的殘留物質對人體的危害,又可以避免在印染過程中造成環(huán)境污染。同時天然彩色蠶絲的內(nèi)在性能也要優(yōu)于普通白色蠶絲。比如,天然彩色蠶絲具有類似于活性炭的功能,可以起到除臭的作用,而且含有豐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營養(yǎng)物質,抗氧化能力強,有很好的紫外線吸收能力,可以有效防止短波紫外線的危害,其抗菌效果、柔韌性、保暖性、吸放濕性和透氣性都好于白色繭絲。另外,有些天然蠶絲的色彩目前還難以模擬。這些特點都符合人類綠色、環(huán)保、低碳的要求,而且能顯示出雍容華貴、高端大氣的風格。

      彩色蠶繭的選育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從自然界中采集產(chǎn)生天然彩色繭的桑蠶,通過人工選擇、遺傳變異的篩選等措施,培養(yǎng)彩色絲繭新蠶種;二是通過蠶種雜交育種或轉基因育種等生物技術,人工培育出可以吐出多種彩色絲繭的品種;三是在養(yǎng)殖過程中給普通白色蠶種喂食添加各種人工色素的桑葉,讓蠶兒吐出特定的彩色蠶絲。

      家蠶的起源

      家蠶是重要的經(jīng)濟昆蟲,而且是唯一被完全馴化的昆蟲類家養(yǎng)動物,家蠶的馴化被稱為農(nóng)業(yè)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家蠶(Bombyx mori)的野生祖先是野桑蠶(Bombyx mandarina)。野桑蠶廣泛分布于中國、日本、韓國、印度、越南等國家以及俄羅斯的亞洲地區(qū),并且顯示出了豐富的遺傳多樣性。那么家蠶到底是由哪國的野桑蠶馴化而來的呢?還是由幾個國家同時馴化了家蠶?近20年來,科學家從染色體水平和DNA序列水平上證實了家蠶的野生祖先是中國的野桑蠶,而不是其他國家的野桑蠶,家蠶的馴化屬于單一馴化事件。家蠶在我國成功馴化以后,約在公元前200年傳播至朝鮮和日本,在中國和日本培育了一些特有的優(yōu)良品種,之后又通過絲綢之路擴散到中亞和歐洲各國。

      那么,家蠶是在我國的什么地方馴化的呢?我國一直有家蠶起源于黃河流域的傳說,即文史資料記載的黃帝元妃西陵嫘祖發(fā)明了養(yǎng)蠶繅絲??茖W家通過對家蠶線粒體基因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證實家蠶的直接野生祖先來源于中國北方野桑蠶。

      在現(xiàn)存的家蠶品系中,中國的三眠蠶品種相對古老,極有可能是最先被我國先民馴化成功的家蠶品系。此后,通過對三眠蠶品種的斑紋、繭色、眠性、化性等特性進行多方向、大規(guī)模的分化,形成了一系列地方種和改良品種。

      家蠶種質資源

      我國是世界蠶業(yè)的發(fā)源地,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了豐富的野桑蠶資源。經(jīng)過幾千年的進化,特別是我們祖先的精心馴養(yǎng)以及現(xiàn)代分子育種改造技術的介入,今天的家蠶形成了非常豐富的遺傳多樣性。我國是家蠶品種資源最多、最豐富的國家,目前在實驗室保存的種質資源有1000多份,世界各地保存的家蠶種質資源有4000多份。這些種質資源不僅形態(tài)變異、特征特性極為豐富,而且經(jīng)濟性狀差異顯著。

      普通的蠶卵通常為灰黑色,但在家蠶基因庫里的卵卻有很鮮艷漂亮的紅色、粉色、白色和黑色等顏色。幼蟲除了白白胖胖的蠶寶寶,還有素、黃、青、赤、油等品種,以及鑲有斑馬紋、鵪鶉斑、星星和彎月形狀等漂亮花紋的蠶品種,有的品種身體上還有瘤狀突起——龍角。幼蟲的眠性大多為四眠,但基因庫里還有三眠和五眠蠶品種。蠶繭有白色、銀白色、淺綠色、紅色、黃色、閃色等多種顏色,還有外白內(nèi)黃的或者外黃內(nèi)白的繭色。在家蠶的馴化過程中,繭絲的質量一直是人工選擇的重要性狀,另外,全繭量、繭層量和繭層率這3個產(chǎn)量性狀,在家蠶的馴化和改良過程中也在不斷提高,同時產(chǎn)生了相應的品系。

      模式生物

      模式生物是指生物學家為了揭示某種具有普遍規(guī)律的生命現(xiàn)象而選定的用于科學研究的生物物種。家蠶個體較小,生長周期較短,子代較多,非常容易飼養(yǎng),是良好的研究和教學模式生物。2002年,國際無脊椎動物協(xié)會將家蠶確定為鱗翅目模式昆蟲。家蠶在基礎研究、生物反應器、鱗翅目害蟲防治及醫(yī)學研究模型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家蠶是較早開展現(xiàn)代遺傳學研究的物種之一,早在20世紀早期,科學家就開展了關于家蠶遺傳表型的研究工作,發(fā)現(xiàn)和印證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學原理,在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研究、動物母性遺傳研究及伴性遺傳研究中均取得了重要的突破。2004年,我國科學家率先完成了家蠶基因組的測序工作,之后還建立了家蠶轉基因技術、RNA干擾技術、基因組編輯技術等一系列遺傳操作技術。

      家蠶有大約16834個編碼蛋白的基因,目前已經(jīng)解析了一系列家蠶重要的功能基因,這對于家蠶抗病毒基因篩選、激素響應基因篩選、抗逆性基因篩選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人們對蠶絲制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tǒng)品系的家蠶已經(jīng)難以滿足市場的需要。通過基因研究可培養(yǎng)出高產(chǎn)優(yōu)質的蠶品種,利用轉基因技術,將特定的功能基因導入家蠶體內(nèi),使之表達特定的性狀,這樣的品種往往能表現(xiàn)出傳統(tǒng)家蠶品系沒有的特征,比如提高蠶絲產(chǎn)量、改良蠶絲品質等。

      生物反應器

      家蠶作為生物反應器比其他動植物更具優(yōu)勢,家蠶合成的蛋白量高,而且表達的蛋白純度高。

      自從轉基因家蠶研究成功,很快就被發(fā)展為生物反應器,用來生產(chǎn)單克隆抗體、細胞因子和膠原蛋白等人類結合蛋白。研究發(fā)現(xiàn),將珍珠貝母的生物鈣化基因導入家蠶之后,這些轉基因家蠶就可以吐出具有生物礦化功能的蠶絲。

      蜘蛛絲是自然界中機械性能最好的天然動物纖維,與強度最高的碳纖維及高強度合成纖維的強度很接近,而它的韌性比這兩種纖維還要強。因此,蜘蛛絲在工業(yè)、醫(yī)療、體育和國防上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大量獲取蜘蛛絲纖維。由于蠶絲蛋白和蜘蛛絲蛋白在結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考慮對家蠶進行基因改造來大量獲取類蜘蛛絲纖維??茖W家利用基因定點替換的方法,將蜘蛛絲基因導入家蠶體內(nèi),在家蠶絲腺和蠶繭中大量表達蜘蛛絲蛋白。將黑寡婦蜘蛛基因導入家蠶之后,其蠶絲可用來開發(fā)防彈材料。除此之外,家蠶的幼蟲或蛹還可以作為生物反應器來生產(chǎn)動物疫苗等。

      食用和藥用昆蟲

      除了蠶絲制品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巨大貢獻外,蠶在藥用和食用方面也功不可沒,可以說,蠶的各個蟲期甚至蠶沙、蠶絲都具有藥食功效。

      蠶是公認的滋補食療珍品,被人們奉為餐桌上的美味。幼蟲體內(nèi)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五齡幼蟲,其干物中的蛋白質含量達到了64.6%,大大超過了豬肉和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而幼蟲體內(nèi)的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心腦血管的健康極為有利。另外,幼蟲體內(nèi)還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和大量的礦物質。幼蟲制成的全蠶粉,具有良好的調(diào)節(jié)血糖效果,在對抗腫瘤、提高免疫力、抗疲勞、美容養(yǎng)顏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功效。幼蟲被白僵菌感染致死后的干燥菌蟲體被稱為白僵蠶,白僵蠶是名貴的傳統(tǒng)中藥材,主要用于治療外感發(fā)熱、驚厥、癲癇等十幾種疾病。

      在我國,蠶蛹是人們食用量最大的昆蟲之一。蠶蛹的蛋白質含量高達68%,且多為球蛋白與清蛋白,易于被人體消化吸收。2004年,衛(wèi)生部將蠶蛹列為食品原料,而且是唯一被衛(wèi)生部列入“作為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資源名單”的昆蟲。蠶蛹含有較低的脂肪含量,但其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卻高達72%,非常符合現(xiàn)代人們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膳食需求。蠶蛹中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亞油酸類,對治療高血壓、血管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功效。蠶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多種天然活性物質,尤其是鋅含量較高,這使得蠶蛹的營養(yǎng)價值更具特色。在典籍中,蠶蛹是可以養(yǎng)血、補血和強腰壯腎的滋補良藥。

      蠶蛾的營養(yǎng)也極為豐富,其蛋白質中的氨基酸不但種類齊全,而且比例均衡;脂肪酸的種類也非常豐富,在所有被記載脂肪酸含量的動物中,雄蠶蛾體內(nèi)的必需脂肪酸含量最高。而且,在蠶蛾體內(nèi)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中,硒的含量超過《食品成分表》中任何一種食物。蠶蛾體內(nèi)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很高的醫(yī)用價值,雄蠶蛾體內(nèi)含有雄性激素、蛻皮激素、保幼激素、雌二醇、腦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具有延緩衰老、消除疲勞的作用。蠶蛾提取液在治療女性更年期問題方面也具有顯著效果。

      蠶沙也叫原蠶沙、蠶矢,是桑蠶排出的干糞便,包括蠶糞和桑葉的殘渣。據(jù)《中國藥典》記載:蠶沙性溫、味甘辛,具有清熱祛風、利濕化濁、活血通絡、鎮(zhèn)靜安神等功效。蠶沙常被制成蠶沙枕。蠶沙中的葉綠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與人體血紅素結構類似的卟啉環(huán)結構,具有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抗貧血、抗?jié)?、抗腫瘤、保肝等功效。蠶沙還可用來合成維生素K和維生素E。

      蠶絲蛋白具有保濕、防紫外線傷害、抗老化等特性,近年來,人們已成功利用蠶絲蛋白開發(fā)出了蠶絲織物面膜、絲素化妝品等美妝保養(yǎng)品及健康食品。對蠶絲的絲素與絲膠蛋白進行酸等處理后,可以制成接骨材料,應用在醫(yī)學上。

      猜你喜歡
      蠶蛾蠶絲家蠶
      蠶絲館
      家蠶原原種“871”“872”種性變化分析
      夜晚的“舞者”
      ——大蠶蛾
      東華大學研發(fā)出可體內(nèi)吸收型蠶絲導線
      探究綠尾大蠶蛾與寧波尾大蠶蛾的分類
      抗BmNPV家蠶新品種“川抗1號”的育成
      家蠶猝倒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烏桕大蠶蛾的生物習性之初探
      兩個名字
      我的新發(fā)現(xiàn)
      肃宁县| 宁陕县| 游戏| 阿拉善右旗| 宁河县| 普宁市| 闸北区| 新田县| 翁源县| 奇台县| 通州区| 同心县| 太谷县| 东宁县| 辽源市| 隆化县| 苏州市| 阿拉善左旗| 万全县| 阿坝| 基隆市| 盐边县| 怀远县| 林西县| 红安县| 北宁市| 隆林| 白山市| 泗阳县| 定远县| 绩溪县| 上犹县| 扬州市| 泉州市| 衢州市| 永昌县| 会东县| 合江县| 酒泉市| 桐梓县| 界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