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觀眾過于熟悉的臉、一張觀眾雖然熟識但多少還有些陌生的臉,兩相比較,哪張臉會讓觀眾對角色更加期待呢?
前陣子,追了一部諜戰(zhàn)劇《叛逆者》,看著看著把自己給“嚇著”了——原來一不留神,又看了一部口碑爆棚的戲。
《叛逆者》有多好?在諜戰(zhàn)劇里的位置如何?我想了一下——除了收尾感覺有些脫力,演員整體很努力 (這一點很難得),影像感也算在線,應該是跟《愛國者》《懸崖》《我的秘密生涯》《光榮年代》《麻雀》《瞄準》這些口碑劇處在一個水平線上的,只在完成度上比《潛伏》《特殊使命》《落地,請開手機》《隱形將軍》《風箏》《國家機密2》《面具》《五號特工組》等幾部經(jīng)典稍遜。
當然,《叛逆者》距離《無悔追蹤》(王志文主演)、《誓言無聲》(李強出演)、《黎明之前》《暗算》《和平飯店》《偽裝者》這幾部摸到內地諜戰(zhàn)天花板的地標劇尚有一定距離。這一點,無論是王志文、王陽的劇迷,還是童瑤、朱一龍的劇迷,大家只要冷靜下來,還是能夠承認的。諜戰(zhàn)劇在當代積累了二十多年經(jīng)驗,天花板已升得越來越高,想再創(chuàng)新高,需要劇作的完美,更需要各個制作環(huán)節(jié)的較勁與縝密。
即便如此,《叛逆者》的亮點依然是明顯的。王陽演了一個在內地諜戰(zhàn)劇中有史以來最高冷、最帥,同時最走背字兒的反派。張子賢的“王世安”可能是他從藝以來最有魅力的一個角色,而且這樣的角色屬于可遇不可求的。李強自《慶余年》后,又一次展示出了老戲骨的本色。姚安濂一如既往地穩(wěn)和好。代旭的“左秋明”從角色設計到演繹,都非常驚艷。童瑤的角色不太討喜,朱珠的角色設計有明顯瑕疵,但有了她倆的勉力撐持,全劇還是維持住了陰陽平衡,不至于一邊倒。觀眾矚目的朱一龍則在空前的演技壓力下展示出了他的努力和潛質。
《叛逆者》中觀眾評價最高的是王志文。這一點我倒毫不意外。中國的優(yōu)秀男演員里,多數(shù)都是“生活派”“體驗派”,王志文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他還多一個本事——能塑造那些在生活中子虛烏有的人物,并讓“他們”令人信服,《過把癮》里的“方言”如此,《東邊日出西邊雨》中的“陸建平”如此,《無悔追蹤》里不無浪漫幻想色彩的特工教師“馮靜波”如此,還有《黑冰》里的人文純情毒梟“郭小鵬”、《天道》里的神道儒商“丁元英”……直到《叛逆者》里完美到近乎高大全的紅色特工“顧慎言”,依然如此。這樣的角色和劇集,如果換別的明星來演,說不定有的早就被觀眾劃為“神劇”了。
神奇的角色,一定要由神奇的演員來塑造。那么,演員得“神”到什么程度?至少有時得跟周邊環(huán)境格格不入吧。王志文就格格不入——盡可能遠離娛樂化——哪怕是那些娛樂化的媒體報道。不在電視上賣奶粉、賣酒,不賣藥、不賣房、不賣車……這些年我們看不到王志文做廣告。本來接戲就少,他還不接綜藝。難道他是神仙,不愛財嗎?當然不是。錢誰不喜歡?何況他曾經(jīng)是當代內地比較早的影視歌三棲演員,也曾是內地最受追捧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雖然是客串),那句著名的“給你一周的時間來想我”,今天哪個小鮮肉夠膽子對著欄目組的攝像機來說。但一個影視界的公眾人物,有所為,一定要有所不為,這恐怕是今天多少走紅的藝人早已忘掉的道理。
演員的臉,是塑造角色的“平臺”和“工具”之一。那每時每刻不斷重播的廣告,每周不咸不淡、玩著各種游戲的綜藝,能把所有優(yōu)秀演員在觀眾心目中苦心經(jīng)營的神秘和驚喜揉碎、消費掉,留下來的只是被商業(yè)化和過度消費的藝人自己。
忘了之前哪位名演員說過:“演員老在廣告和綜藝上露臉,會喪失自身在觀眾心目中的神秘感?!闭f得太好了。這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近則不恭”。一張觀眾過于熟悉的臉、一張觀眾雖然熟識但多少還有些陌生的臉,兩相比較,哪張臉會讓觀眾對角色更加期待呢?
還是希望有追求的演員們,能稍稍學習一下王志文們,先別急著頻繁露臉,為自己、為即將演繹的作品,多保留一點在觀眾前的神秘感。畢竟,那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是職業(yè)的尊嚴和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