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熙
吳德勝,字周三,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江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江西省書法家培訓中心教師、九江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江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九江市首屆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國書法家進萬家全國先進個人、2008年中國書協(xié)先進個人、2015年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提名“江西省十大青年書法家”,數(shù)十次入選全國性書法作品展并在全國性書法賽事中獲獎。
吳德勝的工作室在江西都昌縣的鄱陽湖畔。從工作室二樓臨湖的窗往外望去,浩浩蕩蕩的鄱陽湖盡收眼底。都昌,地處鄱陽湖東北岸,是南宋愛國名相江萬里的故鄉(xiāng),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宋代大文豪蘇軾路過時就寫下“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臺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而臨居大湖之畔,這又是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的雅事。
“酒”在吳德勝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它成了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靈感的藝術觸媒,“微醺”之后的筆墨抒情寫懷,更是體證人生。他曾言:“猛咕一盅酒,書法更有味。”胸豁中有著詩仙的豪放和瀟灑,不裝不假,甚是令人如沐春風。
吳德勝自幼就很有書法天分,讀大學期間,經(jīng)著名書法家崔廷瑤老師的親授,書藝大進。早年在大學美術系主攻繪畫,學校有什么大的活動需要宣傳一般都少不了他的手筆。那時他學的是油畫,所畫的人物逼真?zhèn)魃?。后來,他又轉攻國畫中的寫意花鳥,成績顯著。可見,他對“物象”形式的敏感自然而然影響到書法,打通繪畫與書法之間的形構壁壘,從而將書法的點畫、線條的審美張力無限增大,以造就涵具當代美學意味的獨特書法形式。從他的作品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小楷、行書還是隸書,他都在用筆和結體上細加斟酌,力爭將每一個字都以陌生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因此,他的字處處顯出思考的智慧,筆畫靈活機變,字形諸體相雜,結體出人意表。他的線條,干凈筋道,粗細相間;點畫之間交代清楚,喜以圓轉代方折。整體而言,其書作體勢高妙,形備神完,氣韻清雅,常令觀者擊節(jié)。
吳德勝的書法之根在歐陽詢的《九成宮》,因而點畫精到,結字謹嚴。書法需要借鑒,需要糅合,需要從混沌到有序,從歐陽詢開始,吳德勝上溯到六朝墓志和晉唐的帖派經(jīng)典。北碑,是一個不同于唐楷的審美境界:粗獷剛健的線條,錯落自然的結構,既樸拙渾厚又雄強潑辣,例如《鄭文公造像記》《張猛龍碑》等名碑的風骨。北碑之后,他又轉向了褚遂良。褚書綜合了二王、歐、虞諸家之美,筆形靈變,體勢生動,勁煉疏瘦,美韻神超。褚書造型的豐富性也深深影響了他,如此往復一段時日后,基本上自覺不自覺地將這種清俊疏朗的結字方式確定為自己書法審美造型的基礎。
吳德勝雖是70后,但獲獎頗豐。他不僅為都昌文脈留下一個快樂而可愛的形象,作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其書法成就也是有口皆碑,其作品入展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舉辦展覽三十余次。先后獲得第二、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首屆敦煌杯全國書法大賽全國獎等眾多可圈可點的獎項。他說:書法是時間的藝術,故而與個人的閱歷和情緒特別密切,是與人俱老的相守與廝磨,因此一切獎項都是開過的花朵,來年還須要重新開枝散葉,從頭再來。但凡喜歡了書法,首要的就是平常心。
落霞雨霽,秋水長天,淺灘的水草在風中招搖,四季如水般流淌而過,然而不變的是堅持,堅持著書寫,字字真純地從心尖流出,很多時候,因為熱愛,所以耕耘。只要每一個剎那,能夠連綿不斷,也就美好可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