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嬌
摘 要:普教看高考,職教看大賽。信息化大賽是各級大賽的主流,筆者作為職業(yè)學校的一線教師近幾年多次參賽,先后榮獲國家、省、市一等獎。本文結合參賽經歷,旨在為其他備賽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對于信息技術,由于意識和環(huán)境資源的原因,之前在教學中應用并不多。通過參賽,在大賽要求的引領下,一步步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在此過程中也加速了專業(yè)成長。
1 備賽出現的問題
初識大賽,生搬硬套。參加信息化大賽,最開始的版本是在堆砌一些信息化工具、資源環(huán)境等條件下完成的??此菩畔⒒瘍热葚S富,實則紛雜繁亂。出現了信息化與教學思路 “兩層皮”的現象,完全是硬“貼”。 具體存在的問題一是沒有主體沒有靈魂,尤其是落實到教案中,發(fā)現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難點不突出;二是使用信息化的目的不明確,何時使用?為什么要使用?是不是非用不可?對于此類問題大多數教師存在困惑,處于迷茫階段。其實此刻還僅僅停留在對信息工具的淺層次的使用階段,而沒有深層次地思考探索與應用。
2 解決方法
細讀要求,梳理優(yōu)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接下來,需要從大賽的文件要求著手,細讀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且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給自己設置問題。
例如:
1.教學目標:
問題一:以什么問題和任務為線索建立知識體系?如何做到可測量?
問題二:如何體現思維經驗的積累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融合點:
問題一:融合點的診斷和融合點的解決方法是否合理?
問題二:資源、軟件、網絡學習空間及應用效果是否有效?
3.教學反思
問題: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怎么樣的任務情境更有效?設計怎樣的學習活動更有效?應用怎樣的資源或軟件更有效?
在問題不斷地追問下,在反復實踐、梳理優(yōu)化下,思路逐漸明晰。
3 參賽體會
在參賽過程中,多次聆聽專家關于大賽的指導意見,對于所涉及的高頻詞總結如下:
1.知識與能力圖譜
即:找到內核題和任務,以及相應的解決和完成方法體系就是學習目標的量化標準,也就是該知識點的知識與能力圖譜。知識與能力圖譜的核心思想是,將以知識為線索的學習調整為以問題或任務為線索。將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基本方法、規(guī)律和策略等,按照問題和任務分層、分類建立體系,并將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建立聯系?;谥R與能力圖譜,通過采集學生每個問題做的對錯和解決問題所掌握方法情況,每個任務完成和所掌握完成任務方法情況,為每個學生建立系統(tǒng)、精準的學習結果大數據。
這個解決了在備賽過程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主體的問題。以誰為核心?基于這個核心如何去制定方法、規(guī)律和策略?如何解決問題?在這整個過程中,如何利用信息化來突破課程設計中的瓶頸問題?
2.信息點
按照教育信息化的界定,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思路應是“首先要研究清楚教育教學的目標如何重新定位;按照新的目標,構思最佳學習或工作思路;再分析按照最佳學習或工作思路所確定的學習或工作流程中哪些步驟或環(huán)節(jié)在常規(guī)條件下存在質量獲效率方面的問題,而信息技術恰恰能夠支持(這樣的步驟或環(huán)節(jié)稱之為整合點或信息化點)。
這個解決了何時使用信息化以及如何來找信息點的問題。
4 賽后實踐
參賽后,回歸到課堂時,又開始了新的突破。一改多年采用的教學方法,以一個全新的角度重新梳理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
筆者以思維導圖為例,對于所教授的專業(yè)理論課,有的章節(jié)采用常規(guī)的線性思維難以解決,關系比較復雜,有平行有交叉,如何讓學生理清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采用了非線性的思維導圖形式來解決。
在課堂中,采用手繪的形式,這種方式代入感強,通過和學生一起來畫,一起來建構知識體系;并且層層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完成由低階認識向高階思維的轉化。
是不是所有問題必須依靠這一方式來解決?它的最佳適用性體現在哪里?通過對比講解的方法來讓學生感知。
是不是只有手繪這一種形式呢?又給學生介紹了幾個關于思維導圖的APP,引導他們使用,不少學生把手繪轉換成APP的形式,并且把他們打印出來,方便復習使用。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其實就很好地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來完成。
5 下一步及預期效果
對于下一步的研究目標確定為:通過實踐,能夠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具體的研究內容:
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側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
1.課前自學反饋;
2.課上融合點選取、支架的搭建,以及如何用信息化手段突破重難點;
3.課后拓展及可測量評價;
預期效果:
1.探索一條既適合參賽又適合于常規(guī)教學的適切路徑
2. 探索信息技術、智能技術支撐下適合本專業(yè)發(fā)展需要的教與學的模式。
對于參加信息化大賽的心得感悟,正如筆者在大賽結尾處所說的那樣: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我打破了以前傳統(tǒng)教學中的重重壁壘,在實踐中完成了新課程理念對于我課堂教學的一次重塑!
參考文獻:
[1] 姜麗萍,錢東東.2020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方案解讀,2020(35):9-12+32.
[2] 陳子季.提質培優(yōu) 增值賦能 職業(yè)教育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N],中國教育報,2020.
[3] 徐國慶.提質培優(yōu),向課堂要質量[N],中國教育報,2020.
[4] 鐘紹春,唐燁偉等.智慧教育的關鍵問題思考及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