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久兒
融合教育通常是指殘疾兒童能夠在普通學校中接受適合他們自己的、平等的教育。在我國教育實踐中,融合教育理念主要運用于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實際上,融合教育的理念與方法不只是針對殘疾兒童,對于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改善作用。豐富融合教育內涵,利用融合教育手段幫扶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定位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群體。在很多學校和教師的眼中,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就是“難教的學生”“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這種傳統(tǒng)認知必須打破。事實上,這些學生很可能是因某些原因而導致了學習障礙。比如,他們可能對課程沒興趣,不適應教學方法而喪失學習動力,不喜歡學校的文化或氛圍,抑或有閱讀障礙癥,等等。融合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充分理解這些困難,并通過個別化教育等手段減少有特殊需要學生的學習障礙,讓普通學校能更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
提高教師的融合教育能力。教師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幫扶中是最關鍵的要素,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教師要能夠對學生是否存在學習困難情況以及學習困難程度做出評估,能夠針對不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情況制訂個別教育計劃,包括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預期達到的效果等。還要能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評價與普通學生評價加以區(qū)分,在結果上更注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提升、實用技能的獲得。
在目前的教師培訓體系中,對融合教育的內容涉及較少,教師融合教育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迫切需要在各級教師培訓中增加相關內容,提升教師運用融合教育手段幫扶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能力。在實踐中,有些學校和教師已經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特殊需要群體,積極開展幫扶并取得了很好效果,這些經驗和做法可以作為教師培訓案例,成為區(qū)域間、學校間教師教研、學習交流的重要內容。
加大經費和資源支持力度。利用融合教育手段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開展幫扶,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付出努力,同時也離不開經費和資源的保障。建設資源教室、購買特殊教具、開發(fā)個別化課程、開展教師培訓等,都會增加額外支出,需要給予經費保障。同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幫扶需要與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福利等機構之間的密切配合。比如,有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能是心理原因或其他生理原因所導致的,這就需要衛(wèi)生健康部門的專業(yè)人士進行及早診斷和干預,而這種跨部門協(xié)同合作正是推動融合教育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發(fā)揮好家庭的作用。做好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至關重要,學校和教師要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學習困難情況,與家長共同分析孩子學習困難的成因并制訂個別教育計劃,切實做好家校配合工作。
摘編: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中國教育報2021年2月2日第2版
網(wǎng)址:http://www.jyb.cn/rmtzgjyb/ 202102/t20210202_394150.html(2021年4月12日)
(編輯 耿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