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紅
[摘 要] 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特別重要。部編版語文教材將口語交際單獨列出,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難度從低到高,呈螺旋上升之勢,由此可見,口語交際在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教師要依托學生和教材的特點,真正將口語交際的訓練落到實處。
[關鍵詞] 情境;習慣;口語交際
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特別重要。部編版語文教材將口語交際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板塊,獨立列出,由此可見,口語交際在語文教材體系和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需要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下進行,不宜采用大量傳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的方式,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方式組織教學。根據(jù)上述標準的建議,結合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的編排特點,以及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筆者淺談了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
一、一課一得,凸顯交際目標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面對新的環(huán)境,大多表現(xiàn)得不敢講話,聲音偏小。因此,在口語交際的起步階段,我們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表達,學會尊重交際的對象,遵守交際的規(guī)則,培養(yǎng)具有文明素養(yǎng)的小公民。筆者以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中編排的四次“口語交際”課為例,解讀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
(一)游戲中,學會彼此尊重
“我說你做”是教材中編排的第一篇口語交際內(nèi)容。與幼兒園的生活不同,學生在進入小學階段后,需要參與更多的集體活動,學會在游戲活動中與他人交流。根據(jù)這一需要,編者首先編排了交際訓練的內(nèi)容,即“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吧!一個人發(fā)指令,其他人做動作”。教材中的小貼士明確指出,訓練的重點是“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注意聽別人說話”。因為尊重彼此是良好人際交往的前提,所以第一次口語交際的總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在交往過程中尊重他人。達到這一目標的訓練方式則是“大聲說”“注意聽”。
(二)介紹時,能夠自信大方
“我們做朋友”是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二篇口語交際內(nèi)容,它編排在漢語拼音之后的第四單元。按照以往,新生入學首先是認識新同學,結交新朋友,而部編版教材打破常規(guī),將這一訓練編排在學期即將過半的時候。這樣做是因為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已經(jīng)慢慢變得熟悉起來,此時,大多孩子克服了緊張的心理,能夠大膽地表達,安排這樣的口語交際,能讓學生學會結交新的朋友。教材編排的話題是“班里有些同學你還不太熟悉吧?去做個自我介紹,跟他們聊聊天,成為新朋友吧!”教材中的小貼士提到“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既體現(xiàn)了對他人的尊重,又是自信大方的表現(xiàn)。
(三)明規(guī)則,做到文明有禮
“用多大的聲音”是第三篇口語交際的訓練內(nèi)容。此話題具有現(xiàn)實意義。生活中有的場合需要大聲說話,有的場合需要小聲說話。此話題訓練的內(nèi)容是“什么時候要大聲說話?什么時候要小聲說話?快來試一試吧!”小貼士則提醒學生:“有時候要大聲說話。有時候要小聲說話?!备鶕?jù)這一提示,我們要讓學生了解基本的交際規(guī)則,引導學生做文明有禮的交際者。
(四)情境中,學會思考和表達
“小兔運南瓜”是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的最后一篇口語交際訓練內(nèi)容。在前幾次訓練的基礎上,本次口語交際融合了觀察、想象與表達。教材提供的小貼士是“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關鍵詞是“大膽”和“想法”。根據(jù)這一提示,此次口語交際的訓練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依托教材,精選交際話題
口語交際板塊是編者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和教學目標精心選擇的,教材的內(nèi)容既規(guī)定了口語交際的對象與要求,又為我們提供了教學的內(nèi)容和目標。我們要依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內(nèi)容教學,切不可過分拔高。
(一)看懂圖意,我會說
口語交際教材中所選擇的插圖再現(xiàn)了實際的交際場景。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說出圖意,明確交際的目的。
師: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游戲?
生:在做“我說你做”的游戲。
師:有一個小朋友發(fā)出了什么指令?
生:請你抬起一條腿。
師:其他小朋友做對了嗎?
生:有的小朋友做對了,有的小朋友沒做對。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可能是發(fā)指令的小朋友說話的聲音太小了。
生:也可能小朋友沒有注意聽。
師:是的,發(fā)指令的小朋友要大聲說,參加游戲的小朋友要注意聽。這樣做,游戲才能玩得好。讓我們也來玩游戲吧!
(二)讀懂文字,我能說
有些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是通過文字來表達的,如“我們做朋友”一課中,兩位小朋友的談話內(nèi)容為:
男生:我喜歡踢毽子,你呢?
女生:我也喜歡踢毽子。放學后我們一起去踢吧!
男生:好啊!
通過閱讀這段對話,學生能明白向別人介紹自己時除了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性格外,還可以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愛好。
(三)展開想象,我敢說
“小兔運南瓜”這節(jié)內(nèi)容要求學生展開想象,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在第一幅圖中,小兔得到了一個大南瓜,可是南瓜太大了,怎樣才能運回家?第二幅圖留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思考小兔會用什么辦法運南瓜。第三幅圖顯示,小兔已經(jīng)把南瓜運回了家,兔媽媽與小兔在進行對話。小兔說了什么?兔媽媽又說了什么?每個學生心中一定都有一只聰明的小兔,誰的辦法更好?此時,我們要鼓勵學生借助圖畫展開想象,試著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說給他人聽。
三、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
口語交際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正確交往,準確表達。因此,在依托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適當?shù)芈?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引導學生進行交際。對此,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
(一)語言描述法
在“用多大的聲音”一課中,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的同時,可以借助生動的語言,描述圖畫上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
師:星期天,你和明明去圖書館借閱圖書。圖書館里靜悄悄的,只聽得到書頁輕輕翻過的聲音。此時,你發(fā)現(xiàn)了一本好書,很想告訴明明,你會用多大的聲音和他說?
生:用很小很小的聲音和明明說。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很快地進入情境,知道在圖書館內(nèi)說話要小聲,以免影響他人。
(二)多媒體演示法
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比較直觀,所以教師適當?shù)亟柚鷪D片、視頻等多媒體素材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例如,在教學“用多大的聲音”一課時,教師可以用圖片或視頻,展示各種場景,讓學生知道在什么場合,該用多大的聲音說話。
(三)模擬表演法
在教學“我說你做”和“我們做朋友”兩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各個小組,開展游戲或自我介紹。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與他人交流。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點評,指出不足。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像在課堂上一樣,與他人友好交流。
四、循序漸進,培養(yǎng)交際習慣
語言和行為是否恰當是判斷口語交際是否成功的標準。我們需要將口語交際落到實處,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特征,樹立“回歸真實的生活”的教學觀,引導學生好好說話,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