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嬌 林穎 張靜文 楊惠珍
COPD 是以進行性發(fā)展和不完全可逆的呼氣氣流受限為表現(xiàn)的一種慢性呼吸性疾病,此疾病多在老年人群中多發(fā)和常見,且疾病死亡率高[1]。數(shù)據(jù)顯示[2],截至2020 年時,COPD 疾病死亡率位居所有疾病前3 位。COPD 疾病急性發(fā)作的主要誘因之一則為呼吸道感染,大約有50%的COPD 患者痰液中能分離出細菌[3]。目前臨床治療COPD 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方式則為抗感染,左氧氟沙星則為常用藥物,雖此藥物具有一定治療療效,但近年發(fā)現(xiàn)此藥物療效提升空間仍然較大。為提升療效,已有學者倡導采用氨溴索注射液治療[4],認為此方式可顯著改善患者炎性指標、血氣指標,療效更理想。但目前此方面報告較少,仍然處于探討研究中?,F(xiàn)本研究共納入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9 月期間收治的60 例COPD 合并肺部感染老年臥床患者分組論述此觀點,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9 月期間收治的60 例COPD 合并肺部感染老年臥床患者,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病程2.5~12.0 年,平均病程(5.3±2.4)年;年齡65~85 歲,平均年齡(71.3±4.6)歲;女12 例,男18 例。觀察組:病程2.6~12.0 年,平均病程(5.4±2.3)年;年齡65~86 歲,平均年齡(72.7±4.5)歲;女13 例,男17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各患者均存在膿性痰、痰量增多、呼吸困難加重等癥狀,均接受胸部X 線片、肺功能檢測、實驗室檢查、肺部聽診等綜合確診;②各患者納入研究前1 個月均未接受任何抗菌類治療;③各患者和其家屬均簽字接受此次治療方式。排除標準:①合并閉塞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栓塞、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結核、肺癌等疾病者;②肝腎、心功能異常者;③凝血功能異常者;④認知、精神功能障礙者;⑤無法正常配合此次治療者;⑥中途轉其他方式治療者。本研究方案經(jīng)醫(yī)院倫理會批準后實施。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體位排痰、機械輔助、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控制劑、糾正酸堿平衡、解痙平喘、止咳、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接受左氧氟沙星(河北省天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878,規(guī)格:100 ml∶0.5 g)治療,靜脈滴注0.3 g/次,2 次/d,滴注完成后按照病情和藥敏結果調整給藥劑量。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氨溴索注射液(河北愛爾海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090,規(guī)格:1 ml∶7.5 mg)治療,30 mg 氨溴索注射液混合到100 ml 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2 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肺部無啰音,且無咳痰、咳嗽、發(fā)熱等癥狀,肺功能指標正常;有效:患者肺部啰音、咳痰、咳嗽、發(fā)熱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肺功能指標改善>30%;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靜脈血液4 ml,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其ApoE,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其hs-CRP,用免疫發(fā)光法測定其PCT,用血常規(guī)儀測定其WBC。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用血氣儀測定其血氣指標,包含Lac、OI、SaO2、PaO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ApoE、hs-CRP、PCT、WB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ApoE、hs-CRP、PCT、WB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 治療前,兩組Lac、OI、SaO2、Pa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ac 低于對照組,OI、SaO2、PaO2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COPD 疾病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呼吸道受阻,發(fā)病后,患者會發(fā)生呼吸不暢等癥狀,不易排出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易誘發(fā)肺部感染,且COPD 疾病病變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則為肺部感染[5]。所以,臨床給予抗感染治療COPD 合并肺部感染,可顯著控制感染癥狀,降低細菌耐藥性生成。左氧氟沙星則為臨床治療COPD 合并肺部感染的常用藥物之一[6],患者使用此藥物后,對DNA 旋轉酶有抑制效果,干擾病毒DNA 復制,并對DNA 凋亡、分解有誘導效果,此藥物抗菌譜較為廣泛,對衣原體、支原體、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肝菌科細菌等均具備抗菌藥物[6],且支氣管黏膜藥物濃度、痰液藥物濃度比血藥濃度高,組織滲透性良好,安全性高,此為臨床治療肺部感染的常用藥物之一,所以,臨床多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療COPD 合并肺部感染。但近年發(fā)現(xiàn)此藥物治療療效仍有提升空間,大量學者均致力于探討此觀點。
報告表明[7,8],COPD 合并肺部感染者咯痰不暢合并大量膿性痰、痰液增多,大量分泌物會導致患者呼吸困難、阻塞氣道,加重病情,甚至出現(xiàn)窒息。所以,臨床在治療COPD 合并肺部感染時,不僅需給予抗感染治療,且需對順利排除氣道分泌物產(chǎn)生促進效果,擴張支氣管,確保氣道暢通。已有報告顯示[9],氨溴索注射液治療COPD 合并肺部感染,可顯著改善患者血氣指標、炎性指標,療效更理想。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66.67%,觀察組ApoE、hs-CRP、PCT、WBC、Lac 低于對照組,OI、SaO2、Pa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證實了以上觀點[9]。氨溴索注射液成分主要為溴己新,對支氣管黏液細胞生成溶酶體有刺激作用,讓痰液內(nèi)酸性粘蛋白纖維斷裂,控制支氣管、器官腺體粘蛋白生成,促進呼吸道漿液生成,讓黏痰得到稀釋,促進排出痰液[10]?,F(xiàn)臨床采用氨溴索治療COPD 合并肺部感染多采用口服或注射給藥。藥動力學表明,氨溴索靜脈滴注給藥效果優(yōu)于口服。氨溴索屬于黏液溶解劑,已在肺部疾病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一般來說,小劑量則可發(fā)揮出明顯的化痰、排痰功效。近年大量報告顯示[11,12],大劑量氨溴索具有促進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合成、抗氧化應激損傷、抗炎等功效。但本研究因樣本量等因素局限,未探討到氨溴索注射液藥物大劑量、小劑量對COPD 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療效果,若條件成熟,可將此點作為重點討論內(nèi)容。
綜上,COPD 合并肺部感染老年臥床患者接受氨溴索注射液治療,可顯著改善其血氣指標、炎性指標,提升治療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