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輝
因為老師質(zhì)問“是否破壞了安全警示牌”哭泣不止,甚至喘不上氣來,但也不愿多說一個字。我就這樣認識了班上的第一個一年級新生——曾煦可,我的“小愛因斯坦”,一個不善表達的小男孩。
用“書呆子”來形容他,再恰當不過。他的課桌上擺的永遠都是一本課外書。我?guī)退贸鼋炭茣?,翻好頁,開始上課。不一會兒,他又低著腦瓜子,在抽屜里偷偷看課外書。他從來不會記筆記,不知道老師教到哪里來了。
喜歡閱讀的孩子不會很笨。他閱讀書籍廣泛,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也很獨特。只要一說到動物,他就有說不完的故事。記得一次孩子們表現(xiàn)優(yōu)秀,獎勵他們看《與狼共舞》,當其他孩子在疑惑為什么那狼不咬人時,他說:“狼是會感恩的,因為剛才那個人救了它。它也會回報。把救它的人當做了主人……”坐在他旁邊改作業(yè)的我吃驚地看著他。他不好意思地眨了眨眼。
因材施教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我知道這個孩子不笨,但是如何讓孩子能正常上課,讓孩子走得更遠,我一直沒有找到適合他的教學方式。
前段時間,我把孩子調(diào)到了講臺旁邊。幾次上課,我一邊上課,一邊不斷地幫他拿出教本打開,收回課外書。當他做得好的時候,我表揚他。一天,做第一單元拼音卷,20分鐘的規(guī)定時間,他15分鐘就完成了。這個從來不跟著節(jié)奏寫作業(yè)的孩子竟然趕超了那么多學生,這孩子真的開竅了嗎?
如果這次事情是一次偶然,那后來的情況卻是一個奇跡。課堂上,他第一次準確無誤地找到了課本內(nèi)容,并且大聲地朗讀著。對于相關(guān)的知識點,也對答如流。同學們的掌聲響起,我隨即獎勵他一個棒棒糖。孩子雙手接過棒棒糖,咧著嘴對我說:“謝謝老師!”同學們告訴我,他被很多老師表揚了!
等待孩子的大聲讀書,等待孩子主動翻開課本,等待孩子的一聲謝謝……我等了三年!但是,我一直堅信,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時候,都有他特有的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