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國旗、一間教室、一位老師,在安徽省岳西縣來榜鎮(zhèn),有一個栗樹鄉(xiāng)村小學教學點。這個教學點離縣城有近20公里,地處偏遠,目前只有4名學生在這里讀書。今年31歲的王曉娟,是負責這些學生所有教學及后勤工作的老師。
從2007年開始,當時只有17歲的王曉娟被聘用為來榜鎮(zhèn)栗樹小學的代課教師,此后,她在這里默默堅守了14年,常常邊給一部分學生布置作業(yè),邊給另外的同學講課,輪流著來。14年間,見證了小學的教學條件逐漸變好,也帶出了不少大學生。她說:“孩子們每天在進步,感到特別幸福,我希望能一輩子留在教學崗位。”
王曉娟說,剛開始覺得很困難,也想過放棄,但想到自己一走,這里很難再請到老師,就堅持下來了。樸實的語言中, 飽含對學生的赤誠之心和對教育的滿腔愛心。
她對孩子的關(guān)愛并不是掛在嘴巴上的,而是體現(xiàn)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之中。備課、批改作業(yè)、講課,課間擇菜、洗菜、燒飯……從早上七點四十分到下午四點半放學,幾乎一刻不得閑,可謂是又當老師又當媽。
14年的堅守,她總共帶領(lǐng)60多名村里的孩子完成小學階段教育,其中有10多位孩子走出村子考上大學。
王曉娟選擇來栗樹小學教書,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她的啟蒙老師——栗樹小學的前任老師王業(yè)新。這位堅守了30多年,將一輩子都奉獻給鄉(xiāng)村教育的老師,成了王曉娟崇拜的榜樣。這份教育大愛,由王曉娟繼續(xù)傳遞給了孩子們。
值得一提的是,王曉娟老師不光是堅守和奉獻,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她自身也在成長。她從初中畢業(yè)到完成自考本科,還拿到了教師資格證。言傳不如身教,這種不懈努力的老師,本身就是學生的最好榜樣。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