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似乎不足掛齒的小事,這些天成了北京市朝陽區(qū)望春園社區(qū)的頭條新聞。近日,該小區(qū)7號樓電梯旁張貼著一封手寫感謝信。寫信的是住在樓內(nèi)的七旬老人魏助增。他在信里介紹說,自己乘電梯下樓時鞋帶開了,當時手里拿著包、水杯和小音箱,一時沒法蹲下身去系鞋帶;正巧一家三口站在一旁,年輕的媽媽立刻蹲下身,幫助自己把鞋帶系好。魏大爺有感而發(fā):“我們這些人老了,已經(jīng)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了。我們需要這些好孩子,我們多虧有這樣的好孩子……”
充滿溫情的鄰里故事,是“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生動教材。給陌生老人系鞋帶,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其實是許多人做不到的善舉。這名年輕的媽媽,不僅有細心的觀察力,更具有一顆時時刻刻尊老敬老、扶老愛老的心,所以才毫不猶豫地蹲下身幫老人系鞋帶。
當下,隨著年輕人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不少老人和子女見面的頻率越來越少,相處的時間精確到“分秒”。再加上老人身體難免都會出點毛病,衣食住行又跟不上數(shù)字技術(shù)的應(yīng)用,他們的身體需要照顧,心靈更需要關(guān)愛和慰藉。比起不常見面的子女“您多休息”“別忘吃藥”的叮囑,發(fā)生在身邊的實實在在的幫助,無疑也能讓老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
幫助老人,就是幫助未來的自己。相信會有更多的年輕人爭做老人們眼中的“好孩子”,在一點一滴中“系”住愛老之心,以實際行動展現(xiàn)社會溫情。
(摘自《北京晚報》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