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夕
為了避開人群,我常常踩著11點的上課鈴聲去食堂吃飯。
一碗湯、一份飯,剛準備開動就聽到頭頂上傳來一聲“hello”,打完招呼后,對方的下一句話通常是“就你自己一個人嗎?”我點點頭,然后見怪不怪地在對方驚詫的表情里低頭吃飯,享受著一個人的快樂。
我查找了一下網(wǎng)絡上流行的孤獨等級,自己一個人吃飯排在1.5級,一個人看電影排在4級。雖然看起來孤零零,但一個人吃飯和看電影真的很爽。于是,我偷偷地將“孤獨等級”變成了“一個人也可以很快樂”的等級。
曾經(jīng)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去哪兒我們倆都手挽著手。她人長得票亮又有趣,最大的缺點就是拖拖拉拉。因為她的拖沓,好幾次我們倆都沒趕上食堂的晚飯。
晚自習時,我捂著胃疼的肚子心想,以后再也不等她了。
每個人都會遇見這樣的情況,一味地向情感妥協(xié),不僅自己的事情沒有做成還會惹得滿心委屈和難受。這種狀態(tài)通常被稱為“沒有自我”。
一個沒有自我的人,雖然會在關系里處處妥協(xié),但是關系還是不會持久。因為有妥協(xié)就會有委屈,一次妥協(xié)還好,如果你經(jīng)常妥協(xié),你就會幻想著對方也妥協(xié)。當對方?jīng)]有順著你的意愿行事時,不平衡的心理天平會傾斜得更厲害。
一個人在關系里的痛苦,莫過于什么都想要:既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又想讓對方開心。
如果你覺得那一刻感情更重要,你可以去選擇妥協(xié)。你可以放棄自己想做的事,陪伴對方做他喜歡的事,這樣你就可以得到關系。
如果你覺得那一刻自己想做的事更重要,那你就去堅持。即使對方會指責你,會不開心,會疏遠你,你依舊可以去堅持。不過,你要做好暫時性甚至永久性失去對方的準備。
無論你選擇了哪個都是贏家,因為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只不過沒有得到全部而已。
喪失是一個人必須要面對的課題。當所求不能兼得的時候,你必須要學會放棄:要么暫時地放棄自己想做的事,要么暫時地放棄關系。
做一個有自我的人,不是絕對獨立、不考慮對方的感受,也不是為了親情、友情或者愛情赴湯蹈火,委屈自己去犧牲。而是知道自己更在乎什么,并作出選擇。
幸運的是,這不是一個決定人生的選擇,這只是那一刻的選擇。你每次都可以選擇不一樣的,有的時候選擇成全對方獲得關系,有的時候成全自己做自己最想的事。無論你選哪個,記得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一個沒有自我的人,總想讓別人為他的需要負責。而一個有自我的人,則可以對自己的需要負責。本質(zhì)上來說,能為自己負責的人就是有能力開心的人。
擁有了能讓自己開心的能力,就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祝愿別人開心的同時,也要記得讓自己亦有余歡。
編輯/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