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敏
師者,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雖身在窮鄉(xiāng)僻壤,但從教30年,心系學生,潛心課堂,攜手團隊,詩意棲居,一直向著明亮那一方……
每一個被看見的孩子都是天使
為孩子打造一個美麗的支點是我努力達到的目標。生日會、每周才藝秀、節(jié)日課程、書香課程、研學課程,還有學生視若珍寶的期末頒獎詞、班主任寄語,用愛養(yǎng)育,用心教育,用情撫育,每一個日子都在學生的期待中到來。
面對正值叛逆期的孩子,說教和責罵容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唯有以尊重與信任走近孩子,用真情與行動去感化他們,才能靠近孩子的心。楠有吸煙劣習,為使之迷途知返,我沒有呵斥,更沒有拋棄,而是寫下了兩萬多字的書信與之傾心對話。
就這樣,我握緊手中的筆,以書信溝通,讓筆下生情,用文字記錄與學生在一起的幸福時光,愛撫一顆顆失落彷徨的心靈,溫潤著一個個不羈的靈魂。
2012年,我參選“長垣縣首屆名師”。憑著強大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品德修養(yǎng)、豐富的知識技能及對學生細致耐心的愛,我順利入選首屆名師?!伴L垣視點”、長垣教育電視臺、《教育時報》以“讓鄉(xiāng)村教育也浪漫的鄉(xiāng)村教師”為題,報道了我的教育事跡。還記得我面對鏡頭時說了一句話:“每一個被看見的孩子都是天使,我要把每一個學生都陶冶成最美的詩行。即使我停止歌唱,我也要讓最動人的旋律留在他們心上?!蔽沂沁@樣說的,也是這樣踐行的。
把一顆心妥妥帖帖地安放于講臺
20世紀90年代的鄉(xiāng)村,信息閉塞,觀念落后,交通不便,我基本沒有機會參加培訓。直到2004年,我偶然接觸到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實驗。我對自己說: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語文教師,堅持每日閱讀。
我尋到了心靈的棲息地,開始致力于課堂教學實踐,嘗試導學案的應(yīng)用,構(gòu)筑理想課堂,實施板塊教學,倡導詩意語文,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研究等。我把每一節(jié)課都當作未完成的作品,不斷雕琢豐富,努力讓課堂富有情致與詩意,讓教育充滿激情與靈動。
書中自有黃金屋。2006年5月17日,我加入新教育實驗團隊,開始了近乎瘋狂的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佐藤學、魏書生、王曉春、張萬祥、李鎮(zhèn)西、張文質(zhì)……我如獲至寶。2007年,我加入“海拔五千新教育讀書會”,百萬字的海量閱讀成了家常便飯。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陪伴了每一顆星星,一篇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吻醒了每一個黎明……
2009年,班級啟動“師生共讀共寫”課程。每個晚上查寢回來,我都會在辦公室坐上一會兒,在寂靜的氛圍里開始一天的寫作,這種習慣延續(xù)至今。孤燈下,我一年的寫作量超過36萬字。我總是要與學生算一筆賬,在他們的隨筆寫作中,若每天寫300字,一個月便是9000多字,一年呢?身體力行下,班里的學生舉手投足間盡顯書香氣息。
我體會到了教師專業(yè)成長帶來的幸?!L垣首屆名師、河南省特級教師、享有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全國模范教師……我心無旁騖地行走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路上,真正理解了“讀書,是世上門檻最低的高貴”,“思考,是生命的拔節(jié)放歌”。就這樣,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與智者對話,與教材對話,與自己對話,我聽到了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
成為一束光,點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自2006年始,我堅持每天寫1000字,以美好的文字點亮自己,用文字傳遞理念、詮釋教育的美好。教育是一種慢藝術(shù),用一種閑情逸致等待春暖花開,不急不躁才會綻放芬芳;遇到棘手問題時,冷靜思考問題的成因;遇到問題孩子,用故事浸潤他們的心田,用情用智,讓事件轉(zhuǎn)化成文字,書寫成故事,演繹出美麗。
我不僅點亮自己,還照亮他人。作為教研組組長,我把每一次教研都當成教師成長的舞臺,從教學設(shè)計到課堂實況再到教后反思,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都逃不過我敏銳的眼睛,都是我指導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話題。
就這樣,我以精湛的教學技藝幫助身邊的同事。教育的對象是人,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真正的教育不僅是知識的豐富、智力的成長,還是情感的浸潤、意志的磨礪、人格的完善、心靈的圓滿,進而上升到一種精神的幸福。
有為才有位,有位更須有為。2016年,我當選為“鄉(xiāng)村教師工作坊坊主”?;赝L久以來的成長路徑,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做鄉(xiāng)村教育的燃燈者,點燃教育;一定要成為一束光,照亮教育,喚醒教育。如果我能點燃一位教師,這位教師就會點燃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于是,我立足工作坊,從擬定方案到團隊構(gòu)建,從日常引領(lǐng)到“讀、寫、研”常態(tài)化,作業(yè)篇篇點評,句句含情,悄然入心。
短短10個月,工作坊坊員線上提交日志1264篇,共讀11部書,提交近18萬字的讀書筆記,教育隨筆超過30萬字,已編輯成冊,并在教育部“國培”案例評選中獲得第三名。2017年,我被高等教育出版社特聘為“國培”專家組成員。
相信歲月,相信種子。正如靳老師的研修總結(jié)里所言:“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優(yōu)秀,工作坊的成員們在張老師的帶領(lǐng)下越走越遠,我也不想掉隊!人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活著,就要努力,讓自己作為教師的價值更高,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培訓結(jié)束了,成長依然在繼續(xù)。2019年,簡書的千字文日更計劃啟動,共計365天,“蒲墨師痕”暮省日更群成立,先后有80多人加入,堅持完成日更挑戰(zhàn)者已有50多人。
回看從教之路,我感慨萬千:每一條通往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總是與孤獨相伴,和寂寞為伍。當我們時刻保持著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懷著敬畏與仁慈,攜著詩意與遠方守望一間教室時,一間教室就是一個世界。當我們憑著教育良知與研究意識,揣著理性批判與反思潛心課堂教學時,課堂上不僅僅有“鮮花”,還有“花開的聲音”。當我們感受著師生生命的律動時,每一間教室都能宜居、溫暖、明亮,成為師生心靈自由徜徉、共同依戀之鄉(xiāng)。
我越來越堅信:閱讀,寫作,反思,踐行,以專業(yè)生活鋪就專業(yè)成長路。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yè),更是一項事業(yè)。在教育晴空里,成為一束光,溫暖而不熾烈;在思辨課堂下,釋放一種力量,蓬勃而潤澤;在日常對話中,不指責,不評判,和善而堅定。
就這樣,修心,修煉,修行。教育就是一場美麗的修行啊!
(作者系長垣市樊相鎮(zhèn)中心學校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優(yōu)秀班主任,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