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人物石最常見的錯誤是:以為手足俱全的“人”才是上品,有眼睛的“人”才是絕品。其他一律格殺勿論。
天然的石頭上形成完整的人物當然很難。但徒有死板僵硬的人形,卻也并不算一流的藝術品。
《世說新語》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顧長康畫人,或數(shù)年不點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p>
意思是說,東晉的大畫家顧愷之完成人物畫像后,有時隔了數(shù)年都不畫眼睛。有人發(fā)問,顧愷之說:因為那里(“阿堵”是南朝的俗語,意思是那、那個,在這里指代眼睛)正是人物傳神的地方啊。
他用什么詞來評判作品價值?對的,是傳神。傳神是人物畫所能達到的最高價值!
而且畫家還說了,“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手腳畫得好不好,其實不要緊。緊要的是,選中一個焦點表現(xiàn)人的神氣!
畫家選的焦點是眼睛。但因為觀賞石是天然品,形成過程不能人為決定。所以玩賞人物石時,應該有更活躍、跳脫的思維。石頭傳神的妙處可能是衣袖、手指頭、或是一道轉身的弧線……那耀眼的靈光一閃,能讓整個石頭有了生命感。
有時,水平高的石友會打趣說:“你買的是活人?還是死人?”活人有靈氣,死人只有個形狀。可見收藏人物石,寧可要一個神氣活現(xiàn)的乞丐,也不能要一具完完整整的僵尸!
本期我們邀請了海峽兩岸的5 位賞石名家,透過自己的作品,來解釋“什么才是活的人”、“哪些地方是石頭的傳神處”?
攝影/收藏:王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