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燦錦
沒到過吉首的人,又怎知吉首的好?在我少年時的印象里,吉首就是人間天堂。做人若做老百姓,當(dāng)選在吉首生活的好。哪樣好?吃得好!
十二歲的我,遠(yuǎn)離父母跟隨哥哥到了湘西的吉首山城,口袋里本沒有多少錢,吉首小吃偏偏又價廉物美,于是乎我的成績從班上前十名吃到了倒數(shù)十名以內(nèi)。不是哥哥沒盡責(zé)任好好管教我,實在是吉首街上好處太多。
吉首一絕是街頭小吃。吉首的醋蘿卜遠(yuǎn)近聞名。賣醋蘿卜的小攤上擺滿了各色各味。有紅嫩嫩脆生生的蘿卜,有翡翠般的萵筍,有黑褐的魔芋豆腐,有青青的海帶,有白玉似的黃瓜,有紅紅的蘿卜纓子……各樣來上一點,放在辣椒盆里一拌,那鮮艷的顏色和撲鼻而來的酸味、辣味,令我迫不及待地就流下口水來。因為嘴饞,每到一處總喜歡買醋蘿卜吃,但是任何地方都不及吉首的來得正宗。吉首蘿卜獨(dú)有的腌制方法和辣椒配料秘方使得醋蘿卜風(fēng)味獨(dú)特,酸辣可口,辣得你每個毛孔都十分酣暢,吃起來特別過癮,叫我如何不想它?
吉首人是最會生活而且善于享受生活的人。吉首家庭有兩個特色,一是喜歡養(yǎng)花,二是擅長做菜。在吉首,無論單位院落還是私人陽臺,四處可見花草樹木,鳥語花香。吉首人喜愛植桂花、茉莉、玫瑰等芳香類的花,于是一年四季處處可聞到若有若無的鮮花的馨香。吉首有的人家有食花的風(fēng)俗。桂花、玫瑰花被用來蒸作桂花、玫瑰花糖,茉莉、菊花、金銀花用來泡茶。在吉首讀書時,我和伙伴就常常將新鮮的茉莉和小菊花摘來入茶,一杯清茶,滿屋浸香,真正雅致的生活!
說到做菜,吉首人做的鹵雞鹵鴨最好吃。他們喜歡鹵東西,什么雞、鴨、豬肉、牛肉、蹄子、腸子、肚子、豬心、豬舌、雞蛋、豆腐等通通都放到鹵湯里面煮,味道居然還不錯。記得二十年前吉首的鹵鴨是二元錢一只,現(xiàn)在應(yīng)該漲到二十元以上了吧?不知還有以往的純正風(fēng)味否?
在吉首,總可以遇到許多不曾見過的新鮮東西。在吉首民師,我第一次見到火紅色的桂花,此前,我只見過金黃色的。那滿樹的紅粉和落地的紅云只叫我驚嘆是否遇到美麗的妖魅;在吉首大街上我第一次嘗到一種石灰腌過的青柿子,印象中軟軟的柿子在這兒卻是硬梆梆的,可以用刀削著吃!而且滋味甜得醉人,令我此生難忘;在吉首的大飯店,我第一次品嘗到小籠包,初識它的那份小巧玲瓏,那份鮮香沁脾竟讓我這個鄉(xiāng)下孩子不忍下箸;在吉首峒河畔,第一次見到端午節(jié)賽龍舟。于峒河兩岸人聲鼎沸,鑼鼓喧天的氣氛中,剝開青綠的葉子裹著的粽子,敲開黃白分明的咸鴨蛋細(xì)嚼,是人間一種至淳的享受。
吉首的好東西實在是太多,那街頭小攤的鮮湯米粉、韭菜水餃、生煎肉餅、甜酒、涼粉、鹵味、米豆腐,那路邊小店的陳制梅子、橄欖、蠶豆、瓜子、糖果、糖姜片、蘭花根、麻花絞、冰激淋,那夏秋之季紛紛上市的紅黃青綠的桃子、李子、桔子、柚子、栗子、石榴、枇杷、西瓜、涼薯、花生,甜得酸得讓我牙疼,辣得膩得叫我胃疼,多得雜得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忙得我不亦樂乎,樂此不疲。我常常從街頭吃到巷尾,從黃昏逛到日暮,真是“學(xué)生忘做讀書郞,只把吉首作故鄉(xiāng)” 。
想念吉首,最是那濃郁的美味小吃,令人垂涎欲滴,不勝向往;想念吉首,最是那熱鬧的繁華街市,令人流連忘返,樂不思蜀;想念吉首,最是那小巷的青青石板,令人思做苗民,幻作神仙。
唯愿此生再回一次吉首,上街提一串甜脆的涼薯邊走邊剝邊吃,拎一個花皮大西瓜回去開膛剖肚;真想再嘗一嘗風(fēng)味絕佳的醋蘿卜,再吃一碗鮮湯的熱米粉,再賞一賞誰家院前的桂花樹,再看一回激進(jìn)飛揚(yáng)的賽龍舟,再會一會大街上著藍(lán)布衣,鑲花邊,佩銀鈴的苗家小阿妹。
吉首,你呀,永遠(yuǎn)留在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