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依楓
還記得學校社團招新那天,艷陽高照,陣陣熱浪讓人有些眩暈。琴棋書畫樣樣不通的我有些不甘心,左顧右盼尋找適合自己的社團。這時,一幅簡約的海報吸引了我?!岸嗝醇氈碌拇盎ǎ 蔽以谛睦镔潎@了一聲,“花邊社,非遺……莫非是剪紙?”小學時酷愛剪紙的我也算是有些基礎(chǔ),便朝那冷冷清清的小攤走去。
花邊社的學長見來人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今天想著要帶作品來展示的,不小心給忘了?!?/p>
“那想必就是剪紙了?!蔽液V定且欣喜地報了名,總算是找到了心儀的社團!
沒想到,這居然是一場誤會,而這場誤會將我?guī)肓艘粋€典雅絢麗的新世界……
第一堂課,社團指導(dǎo)老師沈老師帶著我們?nèi)チ耸捝交ㄟ呇芯克?。研究所的一?cè)墻上懸掛著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艘艘小船,下面寫著“緣啟威尼斯”?!熬墕⑼崴??剪紙難道不是純粹的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嗎?”隨著沈老師的詳細介紹,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鬧了一個大烏龍。蕭山花邊不是剪紙,紙和剪刀更不是制作它的主要工具?;ㄟ吺怯舍樉€直接挑繡編織而成的,相傳在1919年從意大利傳入蕭山,傳入時僅有兩三種針法,在與中國傳統(tǒng)刺繡工藝交融后,逐漸發(fā)展出了五六十種針法,形成了現(xiàn)在的蕭山花邊。
一部短暫卻精彩的紀錄片,道盡了花邊的前世今生;一張張黑白照片,講述著花邊的發(fā)展歷程;一座座沉甸甸的獎杯、一張張耀眼的獎狀,彰顯了花邊的輝煌成就;一幅幅或大或小卻同樣精致繁復(fù)的花邊作品,雖沒有豐富的色彩,素凈典雅,卻別有一番韻味……從蕭山花邊研究所走出來,點點期待漫上我的心頭。
希望我也能夠做出這樣的作品,我默默地為自己打氣。
我制作的第一件作品,是一片銀杏葉。從校園的道路上拾起一片銀杏葉,放在對折的白紙上描出它的輪廓。為了防止定框時找不著地方,老師讓我們捏著針沿著輪廓每隔三至五毫米打一個孔。
沒想到,準備工作里的穿針竟成了第一道難關(guān):為了制作繁復(fù)花邊而采用的最細小的9號繡花針大大增加了穿針的難度。調(diào)皮的線頭就像是故意跟我作對一般,不是在最后關(guān)頭滑開就是彎曲著身子,怎么都不肯穿過那小小的孔洞。第一次穿針,我努力了二三十分鐘,毫無進展。最后老師都看不下去了,依次為我們穿好線。
所幸第一種針法——盤金繡法并不難。左手大拇指在紙面上小心翼翼地按住粗線,右手的針引著細線在紙的上下穿梭,把粗線固定在輪廓上。雖然針法簡單,卻十分細致,如此反復(fù)來回,等粗線在紙上勾勒出銀杏葉的形狀時,也已經(jīng)過去兩小時了。
將銀杏葉填滿的針法叫作網(wǎng)針,是蕭山花邊的一種基礎(chǔ)針法,因花樣如漁網(wǎng)的菱形網(wǎng)格而得名??蠢蠋熓痉秲扇楹?,我似懂非懂地拿起針線,比畫來比畫去就是難以下針。好不容易繡了幾針,卻又被指出方向反了——我朝著銀杏葉外繡了。好吧,剪了重來。又繡了沒幾下,長長的細線打結(jié)了,我只好放下針耐心地解結(jié)。就這樣磕磕絆絆地繡了一排、兩排,細線不夠長了,去請教老師才得知只能在邊緣處換線,得,好不容易繡了半排的網(wǎng)針又白繡了……
就這樣大半個學期過去了,學校里的銀杏樹已經(jīng)光禿蕭條時,我的銀杏葉終于填滿了金黃色。接下來是最后一步——扣邊,即用實針的針法將兩根粗線沿著輪廓線固定以凸顯輪廓,也是聽起來容易,實則極為耗時的工序。
為了在期末之前完成作品,我將銀杏葉帶回家制作,卻意外被推門而入的奶奶看到。她接過我手里的花邊,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還可以啊?!苯又?,她拈起針,瞇了瞇眼,竟開始挑繡起來!粗糙臃腫的手指在紙上靈活地飛舞,錯綜復(fù)雜的線服帖地描繪出一段細密整齊的邊框。
“真厲害!”我目瞪口呆地看著奶奶熟練的手法,“奶奶您怎么也會?”
“嘿,我挑花邊可是一把好手!挑出來的花邊又密又齊整,我那時就是靠它補貼家用的呢!”
是啊,對于老一輩蕭山人,花邊是他們年輕時一門養(yǎng)家糊口的手藝。而現(xiàn)在,知道它的人越來越少。但,不還有我們嗎?
高一下學期,我憑借一幅自己設(shè)計的五瓣花花邊作品當選了新一屆社長。如今,我已經(jīng)能制作包含六七種針法的花邊茶墊了。與新一屆花邊社社員再次參觀花邊研究所時,我見到了一幅彩色的花邊作品——《七彩蕾絲》。它是蕭山花邊第二代傳承人王麗華老師對傳統(tǒng)花邊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與花邊結(jié)緣,是場意外;深入花邊的世界,源于熱愛。唯愿以一生堅守,為傳承非遺文化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