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媚
20世紀70年代,玩具是稀有的,氣球更是難得。到80年代初,物質(zhì)豐富點兒了,街上開始有了神奇的氫氣球。
每年元旦前,就有人拖著氣罐出來,在街邊灌氣球。小孩子們會圍著他,看他手上的氣球慢慢膨脹起來,最后拴上繩子,就會飄在空中。
那幾年元旦,父母都會給我買一只紅色的氫氣球,我牽著繩子,帶著我的紅氣球,四處招搖。但總會在某一個瞬間,一不留神,氣球就飛走了。
但氫氣球只在新年有的賣,飛走了只能等到第二年再買。
童年的我,看著氣球越飛越高,就會泛起懊悔又憂傷的心情。
直到有一年,元旦結(jié)束,氫氣球仍然在我手中,沒有弄丟。我把它關(guān)在房間里,看著它慢慢癟下去,從天花板的位置慢慢下降,飄在半空,一個多月后漏得脫了漂亮的球形,變得坑坑洼洼,難看起來。
那年之后,我不再要求買氣球,也不再留心這些玩具,開始關(guān)心其他事物。算起來,童年就是那時結(jié)束的,物質(zhì)短缺的時代也逐漸遠去。
(游 好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食光機:食物中的當(dāng)代小史》一書,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