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歸來仍是少年

      2021-09-04 03:13:27雪堂
      教師博覽·中旬刊 2021年7期
      關鍵詞:雁蕩傅先生雁蕩山

      雪堂

      “故鄉(xiāng)是個山村,在溫州雁蕩山的東外谷。仿佛千年萬年都是靜止的。山鳥的聲音、蟲子的聲音、山澗的流水聲,讓山中的世界變得更靜。我從小就體驗著這種靜止,比寂寞更深的靜止。外界的消息到了這里,都是零零星星的。外界很遠,這里的生老病死、嫁娶婚喪,也都顯出寂寞來,就連山間的花開花落也是那樣的寂寞?!?/p>

      在有回憶錄性質的新作《開門見山——故鄉(xiāng)雁蕩雜憶》中,傅國涌先生這樣平靜地記述故鄉(xiāng)雁蕩山與早年的山居歲月。他說,開門見山,對他來說絕不單單是個耳熟能詳?shù)钠胀ǔ烧Z。貧瘠的山地,沉默如謎的巨石,狂飆的工業(yè)化無法企及的山中世界,塑造了他山的性格、石的性格。他與山,幾乎渾然一體、不可分割。也正因為如此,他長久地體驗著山的呼吸、山的包容與山的寂寞,他關于世界的最初認知和思考,都來自于此。1986年,傅先生19歲,初次讀到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詩《對話》,讀到詩中阿爾卑斯山的兩座山峰之間的對話,他驚訝地發(fā)覺這種山與山的對談,他早已聽了不知多少時光。農(nóng)耕時代已經(jīng)走過,并沒有走遠,雁蕩山中,巨石“迎客僧”,依然安靜如初,確像老僧入定。

      獨立學者的早年文學回憶錄

      生命的圍城是這樣:屏障帶來翻越,未知呼喚答案,必然的出走與永恒的歸來。對接觸一個更大、更遠的世界的渴望是何時出現(xiàn)的?或許就來自通往外婆家的鋪石小街邊的賣小兒書的供銷社。那些彩色的封面改變了山居生活的顏色,山中少年心中涌動著對早期的印刷品的崇拜。那是讀物極其匱乏的20世紀70年代,傅先生的童年時光里,每一次從寧波托運來的舊書、舊報刊抵達山中時,都是閱讀饑饉年代的狂歡日。本來用來包梨子的舊報刊,被他精心做成了主題剪報冊,保存至今。像歷史上無數(shù)次的重演那樣,書籍再次拯救了靈魂、豐富了靈魂,提供了少年對山外世界的所有想象,甚至從寧波、北京寄來的家書上面的地址都引發(fā)著他對山外世界的思索。傅先生在書中寫道:“小兒書中的世界讓童年、少年時代的我想入非非。山外的世界不僅是地理上的,也是時間上的。我內(nèi)心的渴望漸漸地被喚醒,我渴望走進書中的那些地名之中,深入時間的深處?!?/p>

      世界一經(jīng)書籍開啟,只會走向無限的深度與廣度。從書中看來,整個20世紀80年代,無疑是傅先生讀書與思考的黃金時代?!睹餍蕾p》之類的刊物,提供了一份長久的作者及其作品的名目,雖缺乏系統(tǒng),但在那個年代恰如其分。多少年過去,傅先生顯然仍對此充滿感激。從那時起,拜倫、莎士比亞、休謨、亞當·斯密、薩特、海德格爾漸次出現(xiàn)在山中少年的閱讀天空。傅先生自述,1983年冬天,他的閱讀趣味漸漸轉向中國現(xiàn)代文學和詩歌,偏重于文史研究,關注王國維、孟森、顧頡剛、蔡尚思等人的著述。兩年后,他又對美學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不僅讀了宗白華、朱光潛、李澤厚等人的著作,還開始閱讀西方美學著作。進而他由美學而哲學,從尼采、叔本華到維特根斯坦、雅思貝爾斯。留下的美學札記顯示,他當時讀了克羅齊的《美學原理》、黑格爾的《美學》《精神現(xiàn)象學》、雪萊的《為詩辯護》、庫辛的《論真、善、美》,還有雨果、丹納、羅丹、托爾斯泰、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論美的文字摘錄。再過兩年,傅先生的目光又開始逐漸轉向政治學、社會學和歷史學的閱讀,洛克、孟德斯鳩、盧梭、密爾、韋伯、湯因比等人的著作帶來一個“更深沉遼闊的世界”。從此他開始為古希臘以來一代代智者的思考所折磨,渴望融入他們的陣營中。與這種自然而然的閱讀路線和思考轉向相伴隨的,是心靈因閱讀而自由的故事一再重現(xiàn)——身在山中、神游天下。傅先生對此說:“山中的小世界與山外的大世界之間,從此不再有隔膜。即使我終生都生活在雁蕩山中,也不再坐井觀天,不再以為天空只有井口一樣大小。在精神上我已看到了那個和天空一樣大小的天空。人生至此,真是痛哉快哉!”

      前面所述,本書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早年文學回憶錄,當然也包括最早的創(chuàng)作。談到創(chuàng)作的萌芽,不能不提到如傅先生這些當時的少年的成長環(huán)境。少年的文學嘗試、最初的創(chuàng)作記憶、雁蕩中學的梧桐樹、熟悉的教師宿舍,這些元素本身就構建了一個美學范疇的意象。雁蕩中學有飽經(jīng)風霜的民國建筑,有盧老師和徐保土先生。他們像對待子弟一般鼓勵著、呵護著山中少年最初的文學創(chuàng)作,不僅親手批改,還推薦發(fā)表了傅先生人生第一篇習作。也正是這份發(fā)表了作品的報紙《語文小報》,促成了他與胡適思想的不期而遇。如果故事就此結束,人們會將此歸結為少年得遇良師的幸運。但這之后,少年因此被邀請參加《語文小報》編輯部“小作者座談會”,這讓少年見到了一批與自己經(jīng)歷相似的對文學創(chuàng)作有熱情的同齡人。或許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但無論如何,仍不妨礙我們認為這里有培養(yǎng)文學萌芽的土壤。而當1985年春天,盛篤周老師突然帶著《雁蕩山名勝古跡》的寫作計劃來找傅先生組稿時,那完全是抱著一種同人研究與合作的誠摯態(tài)度。當時傅先生不滿二十歲,對雁蕩山與溫州地方史研究有自覺的熱情。這是多么大的信任與肯定?這次尋找后來直接促成了山中少年生平第一部具有考證與史話性質的作品,也為他日后的近現(xiàn)代史學研究之路奠定了根基。

      八十年代是他們的

      傅先生說“八十年代”對他來說是“長八十年代”,對應于“短二十世紀”?!鞍耸甏笔且粋€巨大的母題,對后世充滿了長久的吸引力。筆者曾經(jīng)長久地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以審視的目光來重新打量,“八十年代”是屬于誰的?誰是這個年代的主角?無疑,那些引介思想、形成文本、掀起爭鳴的賢者、思想家,那些所有的文化贊助人,那些提供各種場合、介質、平臺給“文化熱潮”的機構、出版單位,當年顯然是在聚光燈下,萬眾矚目。但是我們更不應該忽略“受眾”這個維度。換言之,“八十年代”的研究者也不可能對思想撞擊出的“火花”視而不見,只不過今天我們是以“接受美學”的角度來重新看待??梢哉f,誰在“八十年代”開始冷靜思考,“八十年代”就是他們的。

      在現(xiàn)實的八十年代,正是傅先生這一代人擁有了一定知識儲備并開始獨自思考的年代,那是故鄉(xiāng)石子灘邊的思考。這時,僅僅來源于鉛字的思想線索還不足以完全支撐思考。來自溫州師范學院美術系的朋友張銘帶來了凡·高、塞尚、東山魁夷的藝術世界,帶來了純粹的私人審美的分享與領悟。傅先生回憶說:“我們成了最緊密的精神伙伴,談藝術,談文學,談社會,談人生。我們不僅有著相似的審美傾向,而且對現(xiàn)實有許多共同的認識?!痹诳h城郵電局上夜班、精神上卻是和康德站在一起的好友徐新,對學術抱有極大的熱情。他們在一起討論詩,也討論哲學。此外還有從少年時代起就開始寫詩的好友楠葉,帶來他自己在海邊寫的新詩。繪畫、哲學、學術追求與詩歌,結成了超越友情且足以抵御迷惑的復雜的網(wǎng)絡。1987年的初夏,四個人第一次聚在一起,留下了珍貴的合影。照片中傅先生和張銘都赤著膊,那是那個年代少年的肖像。

      經(jīng)由郵政系統(tǒng)收發(fā)的平信,是前信息時代最經(jīng)典的精神生活。對于這些,傅先生說:“書信是那個時代我們最重要的交往方式之一,朋友之間的思想交流往往在信中完成,有時比面談更深入、更清晰?!边@樣的通信,形式的美感甚至超越了實質內(nèi)容,最使人神往。信封里往往還會夾著上次“會飲”的合影、匆匆撕下的票根或新鮮出爐的新詩——被謄寫得工工整整,與原信是分別獨立的兩個文本,“分享著彼此青春的秘密,為彼此的夢想所牽動”??梢哉f,通信是那一代思想活躍、具有高度精神追求的少年與青年們更為重要的交流方式。而且,這種極具私人化的表達甚至很多時候是坦白,也使得人們在確認彼此為同類的同時,再次確認了世界的樣貌。不妨這樣說,在八十年代曾有過這種彼此思想的深度交流與思考以及新書訊、新知識的信息傳遞等難以重現(xiàn)的經(jīng)歷,才真正是呼應了“八十年代”思想啟蒙的主題。故應將這批故事中的人視為“八十年代”的主角之一。

      難以重現(xiàn)的師生關系

      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論及自身,往往更強調(diào)“師承關系”或“代際關系”,不大會談及私人交往層面的“師生關系”,而后者其實往往更有重新審視的價值。在有限的閱讀經(jīng)歷中,趙越勝先生在其著作《燃燈者》中寫周輔成先生的長文曾給筆者帶來極大的觸動:“在一個決定性的歷史時刻,有一位長者和你說:塵埃落定,你該讀書了?!币源藶闃藴?,今后不大可能再有那樣的師生關系了。翻開這部《開門見山——故鄉(xiāng)雁蕩雜憶》,筆者發(fā)現(xiàn)傅先生記錄下的他與幾位師長的交往與之極為相似,盛篤周先生、滕萬林先生是這樣,吳式南先生更是如此。

      這就要再說回“通信”。這時的通信就不再是心靈伙伴的互相激賞,而是具有了學術意義的討論;也不再是思想最初的滋養(yǎng),而是學術人格的定型。傅先生在書中回憶當年受教于吳式南先生,曾特別記有吳先生的來信:“1987年10月,先生曾接連寫來兩封信,都提出了極為寶貴的建議。一是指出抓住實在問題,做小題目,夯實思考與研究;二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做好至少十年的學術訓練的準備。”這時的傅先生,在一所鄉(xiāng)村學校教語文,經(jīng)過長期的知識儲備與思索,逐漸難以抑制自己研究的激情,計劃以“困惑”為線索,用一部中國文化史來梳理數(shù)千年來中國文化演變的脈絡,同時就此還有觀照當代現(xiàn)實的寫作計劃。從書中收錄的原信,我們不難看出,吳先生是如何維護他的學生對學術的無限熱情,又是如何對這種熱情進行了可謂藝術性的引導。而這種情懷也被傅先生準確感知到了,他回憶說:“這封信給我?guī)淼挠绊戨y以估量。我一直珍藏著吳老師寫給我的所有的信,這封信更是讀了上百遍。那年,吳老師五十四歲,已閱盡人間滄桑;我二十歲,真正的人生帷幕尚未揭開,風風雨雨都在后面,只是我當時并不知道。”

      吳老師晚年仍在堅持思考,關懷社會,以在當下守護獨立的人格來表明自己知識分子不渝的心跡,也為當下標示出現(xiàn)代型的知識分子的關鍵特征。傅先生感嘆自己何其幸運,在吳老師生命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受教于其座下,對當年向老師問學的情景永難忘記。

      歸來

      讀完這部《開門見山——故鄉(xiāng)雁蕩雜憶》,相對于這本書早年文學回憶錄的記錄價值,筆者更感慨其文本表現(xiàn)出來的這份“敞開”的人生態(tài)度——你們來看,我們這代人就是愛書籍,就是愛思想,就是特別介意歷史與文化,在每個時代都做線性的努力,最后我們可以平靜地說:“愛恨豈無憑?”躬耕,追求,但豁然,走到如今云淡風輕,一蓑煙雨任平生。

      近幾年來,幾乎與《開門見山——故鄉(xiāng)雁蕩雜憶》中這些文字誕生的同一個時期,傅先生越來越多地將精力投入到少年母語教育的新事業(yè)上來。他的課堂采用具有復古色彩的私塾“口傳心授”的方式,以中外經(jīng)典與重要作家為核心,展開價值追索式的“對話”。這種母語教育,每每在現(xiàn)場授課,由課堂而田野。傅先生帶領一班少年真真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幾年來足跡遍及文明誕生之地與歷史文化遺跡,獲得了各方面的肯定與好評。而正是這幾年中,筆者從一個現(xiàn)行語文教育的批評者,逐漸淪為機械復制教育下最真實的“苦主”。故傅先生的課堂,常常令人有深深的感慨。傅先生的課堂誠然是有實驗性,但對于當代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的糟糕現(xiàn)狀,特別是語文教師的教學現(xiàn)狀——將經(jīng)典變成教條,將所謂的“好詞好句”變成一種可檢索的裝飾等一系列問題,更多具有一種不言而喻的批評和示范性的匡扶。傅先生看重的,或者說他對座下“童子”們的培養(yǎng)目標,無疑是回歸文學的美育功能。他在課堂上提出的大量“對話”主題,是試圖用文化與歷史來為“追尋母語教育的本質”注入深沉的底色。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傅先生越來越頻繁地返回故鄉(xiāng)雁蕩的山水,回到養(yǎng)育自己的山村,這無疑也是一種回歸、一種歸來。筆者更愿意認為他的母語教育是在向自己早年的文學萌芽、向育成這種萌芽的山水與人文環(huán)境的一種致敬?;蛘哒f,傅先生現(xiàn)在對母語教育的選擇,與雁蕩山中的石子路留下的告別與重走有密切的聯(lián)系。三十余年之后,正在寫作回憶錄的這個人的身影與筆下早年的那個自己漸漸重合,手里在忙碌的是同一件事,只不過現(xiàn)在是以早年得到的所有真正的文學滋養(yǎng),加上時光的淘洗雕琢、自主的長期訓練與思考,反哺于當下。伴隨著書中這些時光,傅先生由文學而思想,由當年對歷史、文化的沉思之人變?yōu)閮r值的穩(wěn)定輸出者。文學、思想、歷史與文化,這些其實都是追至盡頭但無解之物,而目睹一個人對這些無解之物的追求由萌芽到成熟、超越,這個歷程更為牽動人心,使人感懷。無論如何,《開門見山——故鄉(xiāng)雁蕩雜憶》的文本擺在那里,雁蕩山水,依然無聲。它們都可以做證,許多年匆匆過去,老照片里那個在伙伴中打著赤膊的人,歸來仍是少年。

      (作者單位: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雁蕩傅先生雁蕩山
      洞察雁蕩
      地理教育(2023年2期)2023-02-06 07:40:12
      傅先生
      鋼琴藝術(2021年2期)2021-04-13 09:35:44
      雁蕩的霧
      輕輕松松聊漢語:浙江雁蕩山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40
      一個白求恩式的人
      ——在傅炯業(yè)先生李梅英女士金婚慶典上的講話
      文學教育(2018年29期)2018-09-27 09:20:08
      游北雁蕩山
      軟筆的硬度
      散文百家(2017年12期)2017-12-08 19:27:27
      雁蕩山觀石
      河山紀行·雁蕩篇
      國畫家(2016年3期)2016-09-23 05:45:44
      游雁蕩山
      小主人報(2016年2期)2016-02-28 20:47:44
      武清区| 宁都县| 犍为县| 和田市| 鞍山市| 疏勒县| 凯里市| 衡水市| 屯门区| 年辖:市辖区| 江津市| 随州市| 孟村| 永定县| 新晃| 招远市| 惠州市| 成都市| 赤城县| 桂平市| 平安县| 沧州市| 丰都县| 沛县| 利川市| 黎城县| 海伦市| 庆元县| 应城市| 改则县| 阜康市| 英吉沙县| 九江县| 县级市| 密云县| 灵寿县| 天祝| 藁城市| 三门县| 丰宁|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