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波
炎熱的8月,對新型造車企業(yè)蔚來來說,大概有點涼意。
今年以來,蔚來汽車經(jīng)歷了三場交通事故。最近一次,就發(fā)生在8月。
多家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林文欽,駕駛蔚來ES8汽車啟用自動駕駛功能(NOP領航狀態(tài))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發(fā)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
這次事故激發(fā)了輿論對蔚來NP/ NOP系統(tǒng)(輔助駕駛系統(tǒng))的質疑。質疑的核心是,“輔助駕駛系統(tǒng)”與“自動駕駛”距離有多遠,消費者對這一功能的認知,是否受到了車企的部分誤導。
上述事故發(fā)生后,多數(shù)造車新勢力企業(yè)均會對門店內潛在購車者表示,“輔助駕駛并非自動駕駛?!痹陂L沙一家體驗中心,有銷售人員在介紹ES8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時,還主動提及上述事故,并多次強調:“自動駕駛只是一個輔助功能,即使在車況不復雜的道路上也不能完全依賴自動駕駛?!?/p>
但就在事故發(fā)生前后,網(wǎng)絡流傳一個聊天對話截圖,某品牌汽車銷售仍然在向試駕者鼓吹“自動駕駛”,甚至放言:“放心,不需要剎車的,都是自動的。”
從自動駕駛的等級劃分來看,在L1到L5五個分級中,L4/L5也就是“高度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對目前各種造車新勢力來說,仍處于可望而不可及的階段。包括特斯拉在內,大部分智能駕駛概念汽車都處于L2的層次。
可能普通消費者還是有點懵。簡要地說,現(xiàn)在的所謂“自動駕駛”“輔助駕駛”發(fā)展到的階段,給駕車者的空間大體就是,允許你開著車的過程中,騰出手看手機回個信息。
新型車企手里的“牌”,一個是“新能源”,一個是“自動駕駛”。
“新能源”概念,粗暴點說,其實就是把大號電池裝上車。這技術算不上怎樣的“高科技”,由于充電基礎設施普遍落后,消費者甚至還會有點抗拒。
這樣,“自動駕駛”不可避免地成為制造商“講故事”的抓手。為了把“自動駕駛”的故事講好,言過其實的話術,也就很難避免了。
試試搜索目前在售的搭載智能駕駛系統(tǒng)的車型,“L2.5”“L2.6”“四舍五入算作L3級”的宣傳并不少見。各種營銷都在暗示,他們的新車型,打開車門,設定導航,就可以當甩手司機了??雌饋砗苊?。但如果你仔細閱讀那些協(xié)議條款、車主手冊就知道,如果你一上頭真把雙手撒開了,車企的責任通常早就撇清。
不能不說,這種做法很不厚道。
新能源與自動駕駛汽車概念,近幾年在中國資本市場處于“主賽道”,很受資本青睞。
一些企業(yè)對創(chuàng)新、科技進步的興趣,遠遠低于“講故事”的興趣。這也是“理性”的選擇:如果靠“講故事”能得到投資者的青睞,誰還愿意苦巴巴地搞創(chuàng)新,推進扎實的科技進步呢?
蔚來或其他造車新勢力或許并沒有放棄創(chuàng)新,但在普遍焦躁、浮夸的商業(yè)氛圍中,每個企業(yè)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一線營銷人員。
就目前得到的信息來說,不能指控蔚來有意誤導消費者并需要在新近發(fā)生的事故中承擔主要責任。但有意無意的誤導可能存在過,借此契機加以反思,總不是壞事。至少,對車企來說,“故事”不要講過頭,給消費者的警示應該更具體、更有操作性。汽車是一種特殊的消費品,不僅對消費者本人,也可能對他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