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峰 張靜
【摘 要】 目的:系統(tǒng)評價甘草瀉心湯對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計算機全面檢索CNKI、萬方、VIP、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數據庫,搜集從建庫開始至2020年9月30日數據庫中收錄的使用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按照標準對納入的文獻進行嚴格篩選、數據提取和質量評價分析后,運用Revman5.3軟件對數據進行Meta分析。結果:本研究共納入25項RCTs,觀察組1197例,對照組1186例。Meta分析結果顯示:有效率OR=4.90,95%CI[3.84~6.27],P<0.00001;復發(fā)率OR=0.25,95%CI[0.17~0.35],P<0.00001;在不良反應方面均無明確報道。結論:現有證據表明,甘草瀉心湯對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復發(fā)率低,用藥安全。但Meta分析納入的文獻存在設計不完善、樣本量少等問題,仍需多中心、大樣本、高質量的的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科學評價療效。
【關鍵詞】 甘草瀉心湯;復發(fā)性口腔潰瘍;Meta分析
【中圖分類號】R78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1)15-0078-06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常見的口腔黏膜潰瘍性病變,嚴重時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F代研究[1]表明本病的發(fā)生傾向于遺傳、環(huán)境、微生物與免疫的共同作用。由于本病在口腔科西醫(yī)治療方法局限,療效并不理想。近年來,ROU患者多就診于脾胃肝膽科,運用中藥調理中焦脾胃,從整體辨證治療,往往收效甚好[2]。甘草瀉心湯是《金匱要略》的經典名方,臨床常用此方加味治療潰瘍、便溏、痞滿等相關疾病。目前,臨床報道了許多關于甘草瀉心湯治療ROU的文獻,但尚未研究者從循證醫(yī)學的角度客觀評價甘草瀉心湯治療ROU的療效。基于此,本文系統(tǒng)評價甘草瀉心湯治療ROU的RCTs,冀為臨床診療提供循證醫(yī)學證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檢索策略 以“口腔潰瘍、阿弗他潰瘍”“口瘡、口糜”“Stomatitis, Aphthous,Oral Ulcer”“gancao xiexin decoction”為關鍵詞,檢索CNKI、萬方、VIP、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數據庫搜集從建庫開始至2020年9月30日數據庫中收錄的甘草瀉心湯辨證加味治療ROU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國內外RCT研究;②符合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或口瘡的診斷標準患者;③干預措施:試驗組以甘草瀉心湯基本方辨證治療,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局部療法治療。排除標準:①排除外傷、癌性化療、艾滋病、結核性疾病以及白塞病導致的潰瘍;②空白對照的試驗;③重復發(fā)表的文獻;④無法獲取全文的文獻。
1.3 文獻篩選及數據錄入 由兩名研究者獨立進行檢索,將搜集的文獻的題錄導入醫(yī)學文獻王V6文獻管理軟件中,進行查重除重,通過閱讀題名、摘要完成初步篩選,繼之閱讀全文根據納排標準判斷是否納入,如遇不一致,請第三研究者協(xié)商判斷,最后將符合的文獻的研究數據采用Excel2019錄入。
1.4 文獻質量評價標準 對納入的RCTs進行質量評價由兩名研究人員通過Jadad評分量表規(guī)則[3]。0分文獻不納入分析,1~3視低質量,4~7分視為高質量。
1.5 統(tǒng)計分析 測量數據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分析,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計數資料的效應量,并且計算其95%可信區(qū)間(credibility interval,CI);采用均數差(mean difference,MD)表示計量資料的效應量,檢驗水準α=0.05,并用森林圖顯示。RCTs的異質性分析以P值和I2為準,當P>0.05且I2<50%時提示各項RCTs同質性較好,應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當P<0.05且I2>50%時提示各RCTs存在異質性,應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同時分析其研究的異質性來源。
2 結果
2.1 檢索結果 按照檢索方案共計檢索出878篇,經過閱讀標題、摘要及全文后,最終納入文獻共有25篇[4-28]。
2.2 研究的基本特征質量評價 根據最新的Jadad質量評分法,對隨機產生方法是否恰當;隨機分配方案是否隱藏;是否采用盲法;是否有研究對象失訪、退出四項進行評價。有8項研究[4,6,10-11,19-20,22,26]提及使用隨機數字表法或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有1項研究[27]采用了隨機對照表法隨機分組;有16項研究[5,7-9,12-18,21,23-25,28]只提及隨機而未描述分組方法;25項研究[4-28]均未描述退出與失訪結果,亦未提及分配隱藏方案及使用盲法;基線比較方面,有23項研究[4-5,7-12,14-28]說明了兩組的基線可比或無顯著差異,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有2項研究[6,13]未明確說明基線是否可比。9項研究[4,6,10-11,19-20,22,26-27]評分為2分,16項[5,7-9,12-18,21,23-25,28]研究評分為1分,均屬于低質量文獻。
2.3 結局指標
2.3.1 有效率 共納入25項RCTs[4-28]共計2384例患者比較了兩組有效率的情況。各項研究結果之間同質性較好(P=0.35,I2=8%),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甘草瀉心湯組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有效率,對比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4.90,95%CI[3.84~6.27],P<0.00001),如圖1所示。
2.3.2 發(fā)表偏倚評估 漏斗圖顯示,漏斗圖中線左右兩側分布研究基本對稱,這表示研究所納入RCTs存在較小的發(fā)表偏倚。如圖2所示。
2.3.3 復發(fā)率 共納入6項RCTs[10,12,16,18,20-21]共計661例患者比較了兩組復發(fā)率的情況。各項研究結果之間同質性較好(P=0.85,I2=0%),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甘草瀉心湯組復發(fā)率優(yōu)于對照組復發(fā)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0.25,95%CI[0.17~0.35],P<0.00001)。如圖3所示。
2.3.4 不良反應 共納入4項RCTs[10,19,22,24]共計465例,比較了兩組不良反應的情況,在治療和隨訪期間服藥耐受性良好,均未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的報道。
3 討論
目前,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西醫(yī)治療長期效果并不理想。中醫(yī)學中本病多因食辛辣、生冷、肥膩之品,化生濕濁,損及中陽,聚于脾臟,蘊結濕熱,上承于口而發(fā)病。脾胃虛弱則是內在基礎,寒熱錯雜是核心證候。甘草瀉心湯中以重用甘草為君藥,補中緩急,使胃得虛補,急利得緩;伍黃芩、黃連,瀉火解毒;伍半夏燥濕化痰;伍干姜溫中祛寒,健運中焦,寒熱并消;伍大棗補益中氣,諸藥合用,標本兼顧?,F代藥理研究[29]證實,甘草具有抗炎、調節(jié)免疫、抗氧化能力,促進潰瘍面愈合作用;黃芩、黃連具有抗炎、抗菌、抗血栓及鎮(zhèn)痛作用[30];干姜有鎮(zhèn)痛、抗炎、抗?jié)冏饔肹31];黨參可增強抗?jié)?、增強機體免疫功能[32]。
本研究對甘草瀉心湯治療ROU進行系統(tǒng)評價,結果表明,甘草瀉心湯加味單用或聯(lián)合西藥治療ROU的有效率、復發(fā)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用藥安全。然而,本研究也存在納入文獻的質量較低、均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小、隨機方法不明確等系列問題。因此,今后仍需進行更多設計合理、執(zhí)行嚴格的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對照試驗提供更多的循證醫(yī)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馬金昀,徐玲霞,楊月,等.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癥狀積分與炎性細胞因子的相關性及加味黃連甘草湯的治療作用[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31(1):18-23.
[2]劉寧寧,李合國.李合國從寒熱錯雜論治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經驗[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1):29-30.
[3]逯莉,介磊,頓寶生.溫膽湯加減治療卒中后抑郁的Meta分析[J].中醫(yī)藥導報,2020,26(12):139-143.
[4]萬慶.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應用甘草瀉心湯加味配合西藥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7):95-96.
[5]喬新梅,趙金嶺.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臨床體會[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10):1711.
[6]劉冬厚,鄭傳彬,張思容,等.加減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9,42(4):110-113.
[7]呂銀鵬,劉莉,孫博.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92例[J].河南中醫(yī),2015,35(7):1487-1488.
[8]周小軍,衛(wèi)金歧,魯紅云,等.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7):8-9.
[9]周文蘭.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臨床觀察[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4,14(6):635-636.
[10]夏東芳.甘草瀉心湯配合西藥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臨床研究[J].新中醫(yī),2019,51(12):49-51.
[11]張勤敏,蔣黎云.甘草瀉心湯加味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32例[J].河南中醫(yī),2015,35(12):2894-2895.
[12]敖鐵鋒,李志明.加味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長期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6,44(3):98-100.
[13]李延風.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60例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0,24(4):86.
[14]柴巧學.甘草瀉心湯加減治療口腔潰瘍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9):69-70.
[15]梁璐.加味甘草瀉心湯聯(lián)合康復新液治療口腔潰瘍療效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9,29(1):58-59.
[16]王念平,殷莉.甘草瀉心湯加減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108例[J].河南中醫(yī),2016,36(6):962-964.
[17]王艷麗,梁宏正.甘草瀉心湯治療嶺南地區(qū)復發(fā)性口腔潰瘍32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19,28(4):94-97.
[18]王金鳳,劉英.甘草瀉心湯化裁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3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3(4):29-30.
[19]王金秀,王秀珍,牛紅儒.加味甘草瀉心湯配合含漱液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90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5(4):305-305.
[20]程美萍.甘草瀉心湯聯(lián)合地塞米松粘貼片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15,47(4):209-210.
[21]耿華.口腔潰瘍運用加味甘草瀉心湯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9,11(9):100-101.
[22]謝丹丹,彭新,張小麗,等.甘草瀉心湯聯(lián)合維生素B12對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潰瘍面積及口腔菌群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9,25(20):88-93.
[23]趙中合.思密達合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fā)性口瘡84例[J].甘肅醫(yī)藥,2015,34(3):226-228.
[24]鄧旭霞,呂翔.加味甘草瀉心湯治療口腔潰瘍48例[J].河南中醫(yī),2016,36(12):2063-2065.
[25]韓金友,王成果.甘草瀉心湯治療固定正畸性口腔潰瘍30例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5(16):318-319.
[26]高艷平.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7):44-45.
[27]黃子正,龔容,涂立峰,等.甘草瀉心湯加減治療口腔潰瘍33例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3(8):46-47.
[28]劉曉慧,崔慶超,魏雅楠,等.加味甘草瀉心湯聯(lián)合康復新液治療口腔潰瘍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20,18(8):187.
[29]張玉龍,王夢月,楊靜玉,等.炙甘草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29(3):99-102.
[30]胡淑平,王怡,于平野,等.黃連解毒湯主要成分的體外抗炎作用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4,31(10):1171-1174.
[31]任向軍,葉蜀暉.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臨床經驗[J].中國民間療法,2018,26(8):57-59.
[32]樊長征,洪巧瑜.黨參對人體各系統(tǒng)作用的現代藥理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10):39-43.
(收稿日期:2020-12-25 編輯: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