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國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從三年級開始,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寫作練習,要使學生“體會寫作樂趣”,教師要做好從寫話到寫作的銜接工作,先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搞清楚寫作訓練的內容和主要方向,感受寫作的樂趣,在“趣寫”課堂中打下扎實的基礎,為后續(xù)的寫作訓練做好準備。
一、融合游戲,自然表達
在開展起步作文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充分尊重學情差異,認識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的重要性。由于小學中低年級學生大多對游戲感興趣,所以,在寫作過渡階段,教師也要適當開展游戲活動,引導學生進入活潑有趣的情境中,消除他們對寫作的抵觸心理,更自然地開展寫作。
教師在指導學生圍繞“猜猜他是誰”這個主題寫作的時候,就要嘗試將游戲活動融入進去,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會自然地表達。教師引導學生將身邊的同學或老師作為主角,用語言刻畫他們的典型特征,然后讓其他同學來猜,如果猜中的人多,則說明描寫足夠細膩、表達效果好;若其他同學都猜不出來,那么就要反思自己在哪方面做得不夠細致。
例如有學生描寫語文老師,除了寫語文老師“戴眼鏡、說話幽默”以外,卻寫不出更細致的內容。教師指導該學生思考:“語文老師在外貌上有什么特點,他的頭發(fā)是怎樣的,眼睛給人怎樣的感覺?語文老師有沒有什么標志性的動作?他說話的時候有沒有口頭禪?”這些問題引領學生從外貌、動作、語言等角度展開細節(jié)描寫,表述自然會更生動,能使學生抓住語文老師的特點對作文進行修改,進而更好地完成“猜猜他是誰”的寫作活動。
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抵觸心理,在學生寫作之前可以設計一些和寫作密切相關的游戲活動,這樣學生就能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對所寫內容有更充分的了解,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思考用怎樣的表達方式去寫作才能更吸引讀者,學生就能更好地寫作。
二、聯(lián)結前后,借鑒范例
從三年級開始,學生要逐步從寫話過渡到習作,教師不必刻意強調寫話和寫作的不同,而要聯(lián)結前后,用更自然的方式進行過渡。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借鑒范例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認識到兩者的不同之處。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在二年級曾經參與過的寫話主題,然后思考在二次寫作的時候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進行改變。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則可以選擇優(yōu)秀的范例,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促使他們打開思路,弄清楚寫話和寫作的不同之處,感受寫作的樂趣。
圍繞“這兒真美”這個主題寫作的時候,教師安排學生開展前后聯(lián)結的學習活動,首先回憶自己在以前是否曾經參與過同主題的寫話活動,學生回憶起在閱讀《找春天》等文章的時候,也進行過類似的讀寫活動。此后教師讓學生拿出當時的寫話作品,思考如何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教師指導學生將《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等課文作為例子,思考從哪些方面入手可以優(yōu)化作品。如有學生提出:“我當初在寫校園的時候只是寫了美麗的花壇,而《富饒的西沙群島》則從海底、海邊等幾個不同的角度寫,我覺得可以借鑒它的寫法,將花壇、教學樓、操場等都寫入作文中。”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還讓他們將新完成的作文和原有的寫話作品對比,看看有什么異同點。學生發(fā)現(xiàn)習作比原本的寫話更細膩,涉及的范圍更廣,在語言運用方面也更生動形象。這樣就起到了前后聯(lián)結的作用,讓學生明白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教師在選擇范例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這樣學生的思考角度更為寬泛,想法也更多。這樣就給學生的寫作指明了方向,讓他們明白在寫作的時候該從哪些角度入手。
三、交流分享,不斷改進
寫作是書面表達的思維訓練過程,也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學生初次進行寫作練習的時候,必然有不少困惑,此時教師要給他們一定的機會分享交流,可以說說自己的困惑,也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總結出的寫作方法,最后學生還要根據(jù)交流所得修改作文,進而更自信地寫作,感受寫作的樂趣。
圍繞“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這個主題寫作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說說在寫作的時候存在哪些困惑,看看能否在同伴的幫助下解決這些困惑。如有學生提出:“我對‘繽紛這個詞語不太理解,我心中的‘繽紛是說顏色的,所以我能想到的寫作主題就只有寫花草樹木的絢爛多姿,可是這樣的寫作范圍也太狹窄了?!痹诤屯榻涣鞯倪^程中,該學生認識到實際上多彩的社會生活、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分享等也具有“繽紛”的特點,都可以用來寫作。此外還有學生提出:“我還是覺得可寫的內容比較狹窄,除了身邊的人事物以外,還有什么可以寫呢?”在和同學的討論中,他認識到除了寫眼前所看到的事物,還可以寫一下想象中的世界,如想象一下微觀的細菌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又如想象一下未來世界是怎樣的,想象自己成為了動物的一員,會有什么故事。在交流活動中,學生的思路更廣,創(chuàng)作的角度也更多了。
交流和分享活動可以從課內走向課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完成習作后再進行互動交流;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讓他們進行品評;還可以安排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寫作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使其保持寫作的沖動和欲望。
四、以讀促寫,內化語感
在寫起步作文的階段,學生常常會感到心中有想法,卻不知道如何用語言去表達。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組織他們開展讀寫結合的活動,通過閱讀課文總結寫作方法,然后運用學到的寫作方法展開仿寫訓練。在讀寫結合的活動中,學生逐步內化語感,等遇到同類寫作主題的時候,他們就知道該如何寫作,以提升寫作能力。
在閱讀《荷花》后,學生對作品的寫作手法印象非常深刻。利用這個契機,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讀寫結合的活動,首先在閱讀中激發(fā)寫作興趣,其次進行仿寫訓練。教師安排學生圍繞身邊的事物展開想象,思考一下自己最想變成什么,然后再觀察該事物的典型特點,思考自己如果成為其中的一員,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了激發(fā),他們爭相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有學生家中養(yǎng)了狗,他很好奇狗的叫聲傳遞了怎樣的信息,于是就想象自己成了狗,用各種不同的叫聲召喚同伴,表達不同的意思;還有學生觀察到蒲公英種子四處飛的細節(jié),于是就想象自己成了蒲公英的種子,在風的幫助下四處流浪,最后找到一片沃土,生根發(fā)芽。學生在讀寫結合活動中很好地提升了想象能力和文字表達的能力。
教師除了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開展隨文讀寫的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外開展擴展閱讀活動。學生可以在讀書沙龍中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誦讀自己寫的讀后感或仿寫的作品。這樣也能給學生搭建有效的寫作支架,讓他們感受到讀寫的樂趣。
在小學起步寫作訓練階段,教師要清楚學生在寫話的過程中奠定了怎樣的寫作基礎,此外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現(xiàn)實生活體驗,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寫話和寫作的銜接工作,設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構筑“趣寫”課堂,讓學生產生持續(xù)表達的愿望,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