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平
基于生活化背景開展高中作文教學,這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多來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還可以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產生多樣化的思考,讓學生找到很多想要分析探討的問題。在高中作文課堂上,教師要多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思考與關注,使其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畫面,也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問題有自己的思考與解讀。這會為學生的作文提供豐富的素材,可以讓學生在文章中進行多樣化的思考與討論,學生的習作會更加言之有物,文本的可讀性會更強,學生整體的作文能力會得到鍛煉與提升。
一、養(yǎng)成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的習慣
基于生活化背景開展的作文教學,教師首先要訓練學生從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的能力。生活是大量作文素材的來源,學生如果善于觀察生活,懂得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不僅會發(fā)現(xiàn)很多值得寫的內容,學生的精力也會更加充沛,會在作文中表達更多對于生活的思考與感悟。這些都能豐富學生文章的內容,同時,也能讓學生的習作更加真實具體,打動讀者。教師可以從多種途徑出發(fā)訓練學生的這種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善于從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這解決了很多學生在作文中無話可說的問題,并且在提升學生習作質量上可以發(fā)揮作用。
比如,學習完《家鄉(xiāng)文化生活》這部分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感受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體驗有趣的文化生活。大自然是最真實、最美好的存在,教師可以把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知當作切入點,組織學生開展郊游等活動。大自然中的素材是豐富多彩的,且包含了許多的樂趣。教師要引導學生適當放下書本,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這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發(fā)掘值得書寫的內容,并且利用這些內容充實自己的文章。
二、對社會現(xiàn)象有自己的解讀與思考
在高中作文訓練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的觀察和思考,這同樣是基于生活化背景開展作文教學值得關注的內容。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對于很多社會現(xiàn)象,以及當下發(fā)生的一些社會熱點事件,學生可以分析解讀。教師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可以多引入這類素材,通過對這些實際問題的討論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思維品質,鍛煉學生剖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看問題時懂得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這些能力會讓學生在寫作文時產生更多的思考,習作的質量會有明顯提升。
生活中有許多值得關注的話題,比如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城市建設、市場經濟等,而這些值得探究的話題都需要學生對相關行業(yè)或者領域進行深入的了解。在探究這些話題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面會逐漸拓寬,會關注生活中的這些熱點話題,并且了解到許多最新的科學動態(tài)。這些背景知識的獲取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剖析問題,學生的思辨能力也會得到鍛煉,這是讓學生寫出更加優(yōu)質習作的很重要的學科能力。
三、在作文中表達對生活的思考
想要讓學生的作文更出彩,需要學生對生活有深刻的認識,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這會提升學生習作的質量。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和感受生活,從生活中積累有價值的作文素材,也要相應地訓練學生對生活深入觀察的能力,要讓學生的思想深度得到拓展。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開展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鍛煉,可以先從一些典型范文的解讀出發(fā),讓學生體會其對生活的深度思考。待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悟后,教師再來設計相應的作文訓練內容,讓學生在文章中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闡述自己的觀點。這類訓練方式會引發(fā)學生對生活更多的感受,并且鼓勵學生將這些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為習作增色。
比如,在《我與地壇(節(jié)選)》這篇課文中,學生看到了作者生活中經歷的這些磨難,也感受到了作者和母親之間那種深厚的情感。學完這篇課文,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題目:“生活中,母親常常是絮絮叨叨的,一會兒在廚房里忙碌,一會兒又為生活奔波??吹竭@樣的場景,你的心里是否會蕩起波瀾?當母親的臉上增添了皺紋,頭上增添了白發(fā),你的心中是否會有一絲心疼?請以‘我的母親為題寫一篇作文?!痹O計這個寫作訓練主題,其實是在引發(fā)學生從更深入的角度觀察和解讀生活,也是在鼓勵學生表達內在情感,寫出更富真情實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