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洋
弓仲韜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農村支部的首任書記,河北省安平縣臺城村人,1919年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yè)后,進入北京沙灘一所小學當教員。1923年4月,他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反動政府制造白色恐怖,殘酷迫害共產黨人,斗爭形勢十分嚴峻。李大釗對他說:你在鄉(xiāng)下長大,熟悉農村情況,組織決定派你回農村發(fā)動群眾,建立黨組織,壯大革命勢力。
遵照黨的指示,弓仲韜回到老家臺城村。為利于開展工作,他在村里辦起“平民夜校”,自編《平民千字文》做教材,陸續(xù)招收了50多位農民學員,在教他們認字、學知識的同時,向他們講述老百姓因何貧窮,為什么被欺壓、受剝削,啟發(fā)他們,使他們明白革命道理。
平民夜校使農民學員覺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弓仲韜的族親弓鳳洲、弓成山進步最快。弓仲韜不失時機地給他倆講解共產黨的綱領、性質、目標等,使他倆深刻認識到:只有共產黨領導勞苦大眾才能建立民主自由的新的中國。不久,弓仲韜介紹他二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村里有了3名黨員,弓仲韜向李大釗請示成立黨支部,獲得批準。1923年8月,中共臺城特別支部正式建立,弓仲韜任書記,弓鳳洲、弓成山分別任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由于當時尚沒有縣委,中共臺城特別支部受中共北京區(qū)委直接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支部,不僅標志著農民爭取翻身解放邁出了第一步,也拉開了黨領導農村革命斗爭的序幕。
中共臺城特別支部成立后的第一個任務,是發(fā)動農民開展“說理斗爭”,要求地主增報酬、減地租,不答應就不上工。經過幾番面對面較量,地主最終只得同意農民的條件。
黨領導的農民斗爭取得的勝利,點燃了勞苦大眾的革命熱情,“說理斗爭”很快蔓延到臺城周邊鄉(xiāng)村。不久,安平縣的鄉(xiāng)村幾乎都轟轟烈烈地展開了農民要求“增酬減租”的斗爭。
到1924年初,臺城村和鄰近村莊,有多名在斗爭中表現(xiàn)出色的農民被吸收入黨,成立了村級黨支部(特別支部)。到1924年8月,安平縣已有黨員20名,中共安平縣委成立。不久,安平又與毗鄰的饒陽、深澤、深縣(現(xiàn)深州市)建起聯(lián)合縣委。黨的領導范圍不斷擴大,黨的主張深入人心,民眾思想覺悟、愛國熱情普遍提高。
2002年,安平縣在臺城村建起“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以實物、圖片、文字等,展示出“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在中國革命史、建黨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愛國主義、黨風黨紀、反腐倡廉教育及紅色旅游等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